第37章 红葫芦

“那莲花和尚,忒也凶顽。那寺庙烧了也就烧了。如来佛二弟子,行事却也如此雷厉风行。”老君笑道。

“师父,那所谓小西天,却是何意。好似牵连甚广。”李长生询问道。

“一伙毛神,那是西方净土事,我等不便置喙。”老君拈须说道。

“这独目神通有些意思,你是准备,借此观悟,修出一门神通术法?你却为何,不来问为师?”

老君笑眯眯说道。

“徒儿心中想:一是,收徒传授杨戬,师父您过多参与,总归不美,

二是,师父,您总归事物繁多,讲道传法,无那许多闲时,

三则是,徒儿小私心,徒儿想借由传授杨戬,走一走自己的道。

当然与师傅相比,仍然是萤火之光与日月之别,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进一分有进一分的欢喜。”

李长生语出至诚,老君沉吟良久,说道:“长生啊,你以后可传我衣钵。

你琢磨钻研,不懂之处,便来问为师。

放胆求索,哪怕有差错,上穷碧落下黄泉,为师也能替你弥补。”

李长生躬身说道:“多谢师父。”

……

老君问道:“徒儿,你这次游历有何收获?”

李长生说道:“弟子此次,观孙秀才夜磨刀,心中滞涩三十余年,一朝挥刀,斩去心魔。以心鉴心,我的心与神越加贴合。

弟子想着,何时先天一炁何时可以离开绛宫金阙?”

老君皱眉道:“你是意欲先天一炁入天庭?”

“师父,徒儿是想要先天一炁落回下丹田。炁入上丹田,有些操之过急了。”

李长生参照《西游释厄传》已经是学了一百零八般变化神通,以及多种腾云驾雾之法。

通法性,固根源……

“这般却也稳妥,你已得根源,下一步便待注神体,等身体注完,先天一炁再离绛宫金阙,更是妥当。”

“注神体!师父,我身药成,心已种成金莲,该当如何注神体?”

“当然是滋养,这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对于别人难,对于你确是简单。”

“天地间,有诸般滋养身体灵物。琼浆、玉液、蟠桃、交梨、火枣、人参果……为师我便予你九转金丹。”

老君轻挥手中拂尘,桌上确是摆着一个葫芦,说道:“成就金丹,须明内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济入。你先吃一葫芦,等吃完,为师再予你。”

李长生喜道:“多谢师父,往日里徒儿,见到九转金丹,却也不敢服。今日,师父莫在如先前一般,作弄徒儿了。”

老君白髯如瀑垂三尺,眼角堆叠慈祥笑纹,笑道:“你这徒儿,为师何曾作弄。向日,予你大黄丹,乃是教你一个定。”

李长生接过那九转金丹葫芦,光是这葫芦便也是宝物。

这葫芦整体呈红色,上面刻有玄奥淡色紫金符号,葫芦腰上,系着一条红绳儿。

老君见李长生端详着红葫芦,说道:“徒儿,你喜欢我这盛丹葫芦?我这葫芦有盛酒纳气藏丹之功效,乃是盛丹小葫芦。还有一大葫芦,更有收邪化凶之能。”

李长生低声道:“师傅,您这两个葫芦名字,就是盛丹小葫芦,和大葫芦么?”

“咳,我还未取官名,你来取一个名字。”老君嘴角一颤,干笑说道。

“我道门顺乎天然,莫不取个简单的,那小葫芦名之红葫芦,可收邪化凶,名之曰紫金红葫芦,不知可好。”

“甚好,甚好。”老君拈须点头。

“徒儿,为师考考你,你可知为师,为何以葫芦作为盛丹之物?若是答得出来,师父便将那红葫芦赐予你。”

李长生心中暗忖:神仙多以葫芦,传言乃是“福禄”的谐音之物。

但是师父说是考校,应是指点我之意。

“徒儿从书上看来,葫芦古称为壶,乃是盛放之物。壶中日月长,壶天等,其实暗喻内有乾坤天地之意。师父,以葫芦内藏金丹,应该是暗比作人之内天地有金丹。”

李长生边思量边答道。

“嗯,有道理。”老君听得连连点头。其实他以葫芦藏金丹,乃是葫芦嘴小肚大,倒丹药一次一颗,很是方便。

今日,听这徒儿所言,老君觉得徒儿这个解释更好。你的解释不错,以后就是我的了。

“你的解释十分契合,那红葫芦就交于你了。”老君将那一壶九转金丹,连丹药带葫芦交给了李长生。

李长生姿势满心欢喜,双手郑重接过。

“左腰悬青锋,右后配红葫芦,这般形象,极是契合我对仙人的想象。”

李长生对那紫金葫芦倒是觉得一般,因为他以后用这葫芦盛水盛酒尚可。

若用葫芦用来收妖邪,真要是化在里面成了脓水,心中总有芥蒂,那葫芦也就不能当盛器用了。

……

李长生别了老君,便是在静室中住,盘腿坐下,运转造化会元经。炁行全身,熬炼心血。

感受内观之中,名为悟空的心猿,在斜月三星洞中,定息存神,精微妙法,开明道理。

自从先天一炁入绛宫金阙,心中存着菩提神后。

李长生对诸法明悟,却也更深了。道法武艺使用上,也极是纯熟,一年修炼,所获得的智识成就,比得上别人十年的。

“这就是开悟之后,人的智慧变深的好处。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是懵懵懂懂,未见己神。

但是一遇菩提,便是有如神助。

就像是前世,有些学生学数理化,总是迷迷糊糊,不解其意。

忽然有一天,灵光乍现,获得开悟,也哪怕不再多刷题,多用功,但是考试就比别人分高。

此所谓:见神,得智慧精髓也。

当然,哪怕是见了神,如果不时时警醒,神也会再次消失于此心,泯然于众人,

如何警醒,见神?

多看书,所思考,多历事,多知行合一。”

每日看道书,手不释卷。

运功沟通天地气,这万寿山五庄观的灵气,比起双叉岭,更要浓厚深重。

李长生觉得身心疲惫时,便拧开红葫芦,倒出一粒九转金丹服用。

一粒金丹入腹,化为磅礴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