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心性

金蝉子心中暗忖:“此地附近有位上真,西边似有一个唤作与世同君,镇元子,难道是他高足?”

须臾间,风狂火盛,把一座千佛寺烧得通红。金蝉子则是回到房间,见黄眉仍是呼呼大睡。

金蝉子使了个避火的法门,将房舍护了个严严实实。

这一场大火,只烧到天明,仍然是未熄灭。

上香礼佛信众,见此地已成废墟瓦砾,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惊诧莫名,大部分人都无朝着废墟参拜礼佛。

众僧人哭哭啼啼,知道大厦已倾,都去炭火堆中,寻摸残余财宝,你争我夺,惟恐落在人后。

那丑态百出,落在信众眼中,更生厌弃之心。

天光大亮。

黄眉忽的睁开眼睛,昨晚那一较睡得好沉。他瞥向对面床塌上,金蝉子仍在睡觉。

黄眉开门出去,抬头见到满目焦黑,热浪逼人,白烟沉沉,哪里见得楼台亭阁,都是化作焦炭。

黄眉大吃一惊,道:“怎的这殿宇全都被烧了。”

金蝉子翻身,从床上爬起,穿戴衣物,说道:“昨晚走了火么。”

“不可能,这般大火势,你我会没有察觉?昨晚,我睡了那般死沉,定是有人暗中捣鬼!”黄眉说道。

他走出房门,找来一个和尚,询问莲花禅师的去处。

和尚说道:“昨晚,有一道士在山下行凶,杀了八个僧人。夜里当街与杰祥师兄斗法。方丈下山之后,斗法炸了半条街,杰祥师兄等人的尸体都在其中,师父便是再未回来过。”

“道士,什么道士,能做下这等手脚,在你我身畔伤人!“黄眉不信道:“金蝉子,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的昨晚一场大火,就你我所住房舍安然无恙。”

“说明,你我乃是气运加深之人,等闲火灾又怎能伤得了你我。”金蝉子说道。

黄眉使劲盯着金蝉子,说道:“难道你不吃惊么?”

“有甚吃惊处,此地打着佛法名头,招摇撞骗,这等地方,受天灾,也非枉然。”金蝉子说道。

黄眉使了个唵字诀,召唤来了当方土地。

自在山土地,一见到两人,当即磕头礼拜,说道:“自在山土地,参见两位高僧。”

黄眉说道:“土地,那场火是怎么回事?”

自在山土地,说道:“这个小神委实不知。”

“起了那么大的火,你监察此地,你什么也不知道?”

“小神知道起火了,而且感应到诸般法力。”自在山土地:“便不敢来了。小神这点微末道行,哪里敢过来。而且,小神也不知,这火是不是莲花禅师自己放的。

兴许是莲花禅师觉得千佛寺旧窄,想要扩建,也不是没有可能。”

“好,你个土地老儿。跟我这逗弄捆风,你信不信我告到城隍,参上天庭地祇部去!”

自在山土地道:“小老儿只是个小小土地,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敢问,圣僧要告,小老儿也无法子,小老儿委实不知道。”

黄眉气忿道:“那此事该当如何?”

“你我找寻马头金刚第三目,昨日,你说那第三目不在此处,我们自当离开此地,往东寻找。”

金蝉子一句话,把黄眉给堵住了,偏生让他发作不得。

……

山脚下,孙秀才将那些和尚的尸体,已经是趁夜扔往了后山。

洒扫血迹完毕后,便是急急忙忙去木匠铺。

他要照着仙人模样,请一尊塑像回来。

因着心中感怀,每日里三跪九叩,焚香供果。

孙妻与小厮白三,发现老板,与往日不同。

不再忧心忡忡,紧锁眉头,变得心性豁达起来。

……

却说李长生离了千佛寺,便驾着云来到山脚,杨戬正坐在松下一块大石下,打坐调养。凝神定气颇为专注。

当杨戬睁开眼睛时,见到师父卓立在前,不由一喜,跳下石来,说道:“师父,您传我的《八九玄功》,太也玄妙了。徒儿这两修行,大感裨益。”

李长生含笑点了点头,说道:“有所进益便好,你日常除了修行功法,每日里读经习字也不可忘了。”

李长生此间事了,便是带着杨戬驾云来到了万寿山外的市井,租赁下一院子,仍旧是让他住在此间。

为他买一些识字的书,把道祖留给李长生的一些已经看完的道书,暂借杨戬,正好让他抄书。

“师父,已经有道书了,为甚让我抄书啊。”杨戬说道。

“抄书一是让你养性,二是记得牢,三是让你习字。”李长生循循善诱道。

其实,李长生还有一个理由未言明,那就是让杨戬呆在家中,不闲逛游走,不去招惹事端。

杨戬家中虽突遭大变,早熟了些,说到底还是个孩子。不像是李长生两世为人,性子磨得坚定。

教徒弟就像是拴猴子,同样需要磨心性。

否则,一个少年孩童,整日里由着性子,放浪形骸。

更有甚者,成了熊孩子,恶童,到处点爆竹,放火星,极易招惹祸殃。

李长生想到这里,对心性似乎把握了更多。

他暗忖:“难怪说,学事物最快之方式,便是传授别人。”

“是,师父!”杨戬点了点头。

李长生叮嘱道:“戬儿,修行之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要有个修行的体段。为师去访友,你不可随意乱走,妄生事端,每日里需练功参悟。”

杨戬领命讫,李长生驾起云头,径朝万寿山而去。

……

李长生来到万寿山,径往八景之舆。

入得舆中,见到师父,便是躬身道:“弟子已安顿好杨戬,并且叮嘱他每日勤学,不可乱走。暗中也召来灶神,请他多加看顾。”

老君含笑点头,说道:“徒儿啊,你收杨戬为徒,却是替为师遮莫。耽误你修行了。”

李长生道:“师父,切莫如此说。弟子所学所得,均是出自师父,替师父效劳本就是应有之事。

况且,弟子发现教授徒弟之时,弟子对修行感悟更加深刻。”

老君点首赞同道:“然也,教徒传道,非止是对他人,于己身也大有好处。尤其是教授一个好徒弟。”

老君对自己这个徒儿,极是满意。任劳任怨,悟性佳,心性好,而且说话也好听。

李长生从如意香囊中取出一只独目,双手奉上给老君,并且将这两日所见,具实都说了。

包括助孙秀才除贼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