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四十二岁那年,忽然又添了个儿子。这事说来也怪,他本已有个十七岁的儿子,再过几年就要大学毕业了。老李的收入向来不稳,勉强糊口而已,却不知怎的,竟又添了这桩心事。
起初,老李是极欢喜的。他抱着那粉团似的小东西,在屋里踱来踱去,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邻居们见了,都说老李“返老还童“了。他听了只是笑,眼角的皱纹挤作一堆,显出十二分满足的样子。那孩子也乖,不哭不闹,只睁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看人,老李便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的福分。
然而好景不长。老李今年四十八了,大儿子即将毕业,原本指望着他能自立,谁知小儿子才六岁,正是要花钱的时候。老李的工作愈发不稳,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每日早起,在镜子前将稀疏的头发梳了又梳,然后出门去寻活计。有时能找到些零工,有时则空手而归。
前些日子我在菜市场遇见老李。他蹲在一个卖土豆的摊位前,正与摊主讨价还价。我走过去招呼他,他抬头,我这才发现他的头发白了大半,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像是用刀子刻上去的。他见是我,勉强笑了笑,那笑容却比哭还难看。
“孩子上学了?“我问。
“上了,上了。“老李搓着手,“就是学费贵得很,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
他说着,从口袋里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数了又数,才递给摊主。摊主撇撇嘴,显然嫌少,但还是给了他几个土豆。老李小心翼翼地把土豆装进布袋,又向我诉起苦来。
“早知道……“他忽然住了口,摇摇头。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当初要这个孩子时,亲友们都劝他慎重,说年纪大了,养孩子不容易。老李不听,说大儿子马上就能自立,再生一个正好。如今看来,大儿子虽要毕业,工作却难找;小儿子才上小学,花钱的日子还在后头。
“孩子他妈呢?“我问。
“在给人做家政,一天跑三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老李叹气道,“我要是年轻十岁……“
他没再说下去。我们默默走了一段路,在一个岔路口分手。临走时,老李忽然说:“有时候半夜醒来,看着孩子睡在旁边,心里就发慌。我都这把年纪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这话听着心酸。我不知如何接话,只好拍拍他的肩膀。老李勉强笑了笑,转身走了。他的背影有些佝偻,脚步也不如从前轻快了。
后来听说老李的大儿子终于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薪水微薄,勉强够自己花销。老李仍旧东奔西走地找活干,有次甚至去工地搬砖,回来腰疼了半个月。小儿子倒是聪明,在学校成绩不错,只是越来越沉默寡言,见了生人就往父亲身后躲。
有天傍晚,我又遇见老李。他坐在小区门口的石凳上,呆呆地望着远处。我走过去坐下,他半天才回过神来。
“想什么呢?“我问。
“想我要是没要这个孩子,现在该多轻松。“老李苦笑道,“大儿子能自立了,我和他妈也能喘口气。可现在……“
他摸出一包廉价的烟,抽出一支点上,深深吸了一口。
“后悔了?“
老李沉默良久,才说:“后悔有什么用?孩子已经生了,总不能塞回去。“
这时,一个小身影从远处跑来,是老李的小儿子。孩子跑到跟前,怯生生地叫了声“爸爸“,然后好奇地打量我。老李摸摸他的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作业写完了?“
“写完了。“孩子小声回答,然后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老师说要家长签字。“
老李接过看了看,是一张参加课外活动的通知,需要交五十块钱。他的脸色变了变,但还是笑着说:“好,爸爸明天给你。“
孩子高兴地跑开了。老李望着他的背影,眼神复杂。
“有时候看他那么懂事,又觉得什么都值得。“老李低声说,“可一想到将来……我还能干几年?他上大学时我都快六十了。“
夜幕渐渐降临,路灯亮了起来。老李掐灭烟头,站起身来。
“得回去了,孩子他妈该等急了。“
他向我点点头,拖着疲惫的步子往家走去。路灯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显得格外孤单。
我忽然想起老李四十岁那年,抱着新生儿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样子。那时他笑得多么开心,仿佛所有的烦恼都不存在。如今六年过去,那笑容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不见了踪影。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选择一旦做出,便再难回头。老李的第二个孩子,是他的喜悦,也是他的负担;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忧虑。而这一切,只能由他自己慢慢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