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4G技术概述

1.2.1 4G网络架构概述

1.网络结构

E-UTRA包含唯一的节点eNode B(evolved Node B),提供E-UTRA用户面RLC/MAC/物理层协议的功能和控制面RRC协议的功能,E-UTRAN的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E-UTRAN结构

在E-UTRAN中,eNode B之间底层采用IP传输,在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Mesh型网络。这样的网络结构设计,主要用于支持UE在整个网络内的移动,保证用户的无缝切换。而每个eNode B通过S1接口和接入网关(aGW,Access GateWay)连接。而S1接口也是采用了Mesh或部分Mesh型的连接形式,一个eNode B可以与多个aGW互连,反之亦然。

E-UTRAN包括若干eNode B节点,提供E-UTRA的用户面(分组数据控制协议/无线链路控制/MAC/PHY)和控制面(无线资源控制RRC)的协议,终止于UE。eNode B之间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eNode B通过S1接口与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连接,其中包括通过S1-MME与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连接,通过S1-U与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连接。S1接口支持MME/S-GW与eNode B之间多点对多点的连接。

2.空中接口高层协议

E-UTRAN与EPC之间的功能模块如图1-2所示。

图1-2 E-UTRAN与EPC间的功能模块

eNode B具有如下功能。

①无线资源管理相关的功能,如无线承载控制、接纳控制、连接移动性管理、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等。

②IP头压缩与用户数据流的加密。

③UE附着时的MME选择。由于eNode B可以与多个MME/S-GW之间存在S1接口,因此在UE初始化接入网络时,需要选择一个MME进行附着。

④提供到S-GW的用户面数据的路由。

⑤寻呼消息的调度与传输。eNode B在接收到来自MME的寻呼消息后,根据一定的调度原则向空中接口发动寻呼消息。

⑥系统广播信息的调度与传输。系统广播信息的内容可以来自MME或者操作维护,这与UMTS是类似的,eNode B负责按照一定的调度原则向空中接口发送系统广播信息。

⑦测量与测量报告的配置。

MME具有如下功能。

①寻呼消息分发。MME负责将寻呼消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发到相关的eNode B。

②安全控制。

③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

④SAE承载控制。

⑤非接入层(NAS)信令的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服务网关具有如下功能。

①终止由于寻呼原因产生的用户平面数据分组。

②支持由于UE移动性产生的用户平面切换。

3.E-UTRAN用户面和控制面的无线协议架构

(1)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如图1-3所示,适用于E-UTRAN相关的所有接口,即S1和X2接口。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继承了UMTS接口的定义原则,即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相分离,无线网络层与传输网络层相分离。除了能够保持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无线网络层与传输网络层技术的独立演进之外,由于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这种定义方法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减少LTE系统接口标准化工作的代价。

图1-3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2)用户面

图1-4给出用户面的协议栈,其中分组数据控制协议、无线链路控制和MAC子层(终止于eNode B的网络侧)完成用户面的相关功能,如头压缩、计算、调度、ARQ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在用户面,协议栈主要分为MAC、RLC、PDCP和安全子层。MAC、RLC、PDCP子层的功能与3GPP R6类似,只是负责相应协议的网元发生了变化;而安全子层主要完成用户数据和NAS信令的加密。这是由于用户数据加密移到了aGW而新增的一层协议。

(3)控制面

图1-5给出了控制面的协议栈。控制面的底层协议和用户面相似,而上层的RRC层和NAS是控制面最重要的部分。在真实网络中,UE既可能处于空闲状态,也有可能正在进行业务。针对UE的不同状态,在RRC层和NAS都有不同的协议状态与之对应,从而对不同活动状态的UE进行管理。

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子层(终止于eNode B的网络侧)完成控制面的功能,例如,计算和完整性保护。

无线链路控制和MAC子层(终止于eNode B的网络侧)完成和用户面一样的功能。

图1-4 用户面协议栈

图1-5 控制面的协议栈

无线资源控制(终止于eNode B的网络侧)实现的功能如下:

•广播;

•寻呼;

•无线资源控制的连接性管理;

•无线承载控制;

•移动性功能;

•UE测量报告和控制。

非接入子层的控制协议(终止于MME的网络侧)完成以下功能:

•SAE承载管理;

•认证;

•ECM_IDLE状态下的移动性操作;

•ECM_IDLE状态下的调度发起;

•安全控制。

RRC子层主要承担广播、无线接口寻呼、RRC连接管理、无线承载控制(RBC)、移动性管理、UE测量上报和控制等功能。将RRC在网络侧终结于eNode B,是网络的一个重大改变。

和UTRAN相比,E-UTRAN的RRC状态减少为只有以下两个。

①RRC_IDLE:当UE不发起业务时,通常处于该状态。此时,eNode B侧也没有UE的RRC上下文,只进行一些诸如监听寻呼、小区广播消息等操作,在eNode B之内不存储RRC上下文。

②RRC_CONNECTED:UE建立业务后,进入RRC连接状态,E-UTRAN具有该UE的上下文,并知道UE所在的小区。网络和UE之间进行数据传送,进行切换和邻区测量,以及控制UE进行非连续发送/接收(DTX/DRX)。

非接入层,顾名思义,更多的是完成核心网对用户的移动性、呼叫控制和QoS管理功能,不属于接入网的范畴,这部分终结于aGW。UE的NAS状态和其所处的RRC状态有相应的关系。

NAS主要包括3个协议状态。

①LTE_DETACHED:网络和UE侧都没有RRC实体,此时UE通常处于关机、去附着等状态。

②LTE_IDLE:对应RRC的IDLE状态。UE和网络侧存储的信息包括:给UE分配的IP地址、安全相关的参数(密钥等)、UE的能力信息、无线承载。此时UE的状态转移由基站或aGW决定。

③LTE_ACTIVE:对应RRC连接状态;状态转移由基站或aGW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