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来自管理×家的声音和结晶——管理的挑战、机遇与趋势

我不太喜欢给别人的著作作序,认为这有点多余,书中精华自然可以通过阅读萃取。但最近接连收到两次邀请,而且努力写了一点文字。我说服自己接受邀请的理由是,作序不是给读者介绍书中的精彩内容,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书中主题进行呼应,这样的碰撞既有利于阅读,也能对相关话题有所补充。

第一个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向阳教授,他的大作是《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3:商学院批判与自我革新》,因他的观点与我对范式转移背景下的管理和管理教育的反思相呼应,而且我喜欢他向来充满批判精神的学术风格,故撰写了序“工商管理教育急需颠覆性创新”,借他的“流量”,“兜售”了一点我对工商管理教育的最新看法,供大家批判!

现在又收到我敬佩的企业家也是我曾经的学生薄连明先生的邀请,为其大作《企业进化论:8大方法论破解企业成长难题》作序。这次我欣然应允。一是因为我们的师生情,二是因为20年间我们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数次关于管理的对话和探索,三是因为借这个作序的机会,可以进一步“兜售”近几年我对管理转型的思考,与对管理教育的反思和批判相互呼应。

很多年前,我曾沿着从管理理论到管理实践的谱带,将管理领域的人物不严格地划分为管理教授、管理思想家(学者)、管理专家、管理商家、管理实践家。管理教授即那些管理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者;相较教授,管理思想家(学者)可以超越教学和纯学术范式进行研究和思考,例如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管理专家则是指在某个管理领域特别有造诣的人,如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专家;管理商家是指那些运用管理理论进行企业咨询服务的人,市场上很多管理时尚的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管理实践家是指那些在一线工作的组织或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

薄连明先生曾是陕西财经学院副教授,后来下海到深圳,参与深航(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创业、TCL全球收购以及重大投资项目运营,他还领导集团、引领科创企业上市、创立企业咨询公司、做私董会导师、到众多名校给EMBA上课和参与高管培训,他不仅不断研讨管理思想和理论,而且善于站在理论角度创新管理实践,进而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提炼和总结,从而获得一些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管理模型、方法论等。本书就是他从自己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得到的对管理的反思和总结的汇总。若以刚才所提及的管理谱带的视角看,很难界定薄连明先生是哪一类人,其实他跨越了整个谱带,所以我称其为“管理X家”,于是有了本序的名称:来自管理X家的声音和结晶。

在管理领域,我一直倡导“研究上要做有实践的理论,行动上要做有理论的实践,教育上要理论与实践互动融合”,考虑到现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还要重视以数据及人工智能支持和升级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薄连明先生的大作其实就是对理论与实践持续对话的总结,作为曾经的操盘手,他站在内部人员的角度揭示了管理的真相,无论复杂系统的解析、机会的捕捉、挑战的应对、困局的突破,还是纠结的厘清、战略的推演、经营的升级,无不透露出非现场人不能够感受到的真实和通透;众多提炼如整体适配论、因果链论、战略推演论、经营循环论、管理循环论、变革论等,无不折射出他的思想和洞见;各种理论与方法总结,如全景管理钻石模型、战略运营绩效闭环、组织齿轮模式等,无不体现着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匠心。相信读者可以“浅入深出”,从自己熟悉的管理情境入场,经由阅读和思考的旅程,带着经验、反思、智慧特别是可借鉴的方法论出来,再走进自己的实践。

管理是一个完全依赖情境的游戏。我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管理领域,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尽管有系统工程、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复杂系统等理论的支持和促进,中国的管理仍处于学习和引进阶段,理论方法上更强调管理的科学化。1985年,在科学管理理论的浪潮中,基于对管理环境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多变性、稀缺性(UACCS[1])的预判和假设,我大胆地指出真正的管理需要“和”(人性)与“谐”(科学)的互动融合,并创立了“和谐理论”[2],将单一重视科学的管理研究引向“科学设计优化”与“人的能动性致变”的耦合。碰巧的是,预设成真,当下的社会UACCS特征日益凸显,加上通用人工智能的加持,人类进入了数智时代,全新的管理被孕育出来,传统的管理研究、实践和教育面临颠覆性的改变。如果我们不智慧地以颠覆性的创新应对,将难以适应和驰骋未来。

第一,数智时代管理范式面临重大转型。数字化、万物互联、智能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如共享、共生与人机融合等,共享、共生会导致范式转型,人机融合则可以大大释放个人和组织的能量。与权力机制、市场机制相对,我将这些新机制称为数智机制,数智机制正在重塑人类的组织与生活方式,并衍生出多种新型组织形态,如平台、生态等。管理正在围绕行业基于产业互联网进行数智化转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跨边界的资源整合和产业融通,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产业生态。可以说,管理已经步入了生态管理时代。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要解放新质生产力,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生态视角探索新的组织方式、发掘新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经济社会活力的源泉。

第二,生态管理涌现和崛起。粗略地讲,管理的演进可分成四个阶段:传统管理、矩阵管理、平台管理、生态管理。前两者以科学设计为主导。进入平台管理阶段后,演化、治理的作用持续增强,管理整体上呈现出在平台支持基础上演化的特性。随着平台建设的发展,各种生态逐步涌现,生态管理走向前台,相应的组织结构也日益网络化。过去也曾有组织或管理生态一说,主要是用仿生或生态的方法研究组织或组织群落的管理,而现在的生态管理强调组织内部以及组织间生存方式的生态化、组织运行机理或逻辑的共享和共生、共处与协作的竞合机理和网络治理。生态管理的目标指向生态红利创收,包括共享红利、共生红利和系统红利三部分。

因组织的网络化、业管的数字化、产业的生态化,跨越组织边界的资源共享、业务整合和价值创造成为新的发展模式。过分依赖管控的传统管理面临严重挑战,因为科学设计和优化机制在很多UACCS的管理场景下失灵了。新管理强调环境的创建和生态的营造,以让身处其中的所有人都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并通过竞合创造新价值。换句话说,传统管理是以设计为主、演化为辅,而生态管理则是演化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情境下,传统管理的治理、战略、规划、决策、领导等概念也相应地需要被重新定义,例如领导转向定向、定位和布局,管理强调治理和干预,运行变成博弈、策略和演化,目标侧重生态红利的创获。

第三,管理组织的网络化和平台化。生态管理是在共生规则和环境治理基础上的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生态要素间的共处与合作,因此,其赖以生存的组织必然日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换句话说,管理实践和理论探索亟须研究和构建网络化和平台化组织。组织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角色、流程和关系,在管理活动相对简单和环境比较稳定时,组织一般角色分明、流程确定、关系清晰,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科层组织体系可以有效支撑管理活动。但在数智时代,随着环境日益UACCS和管理的生态化,组织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都在快速演化,组织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各类角色更加柔性、流程非常易变、关系不断调整,进而导致网络和平台组织涌现。

第四,管理生态化需要更多产业家。当需要跨越组织边界整合资源、营造生态、创获生态红利时,传统的扎根于某个具体组织的企业家需要转型为产业家[3],市场上也会涌现出一些产业家。具体来讲,产业家能从一种需求或一个具体的实业入手,利用价值网络迅速撬动相关资源,吸引潜在的伙伴,缔结产业互联网,构建产业生态,从而营造新产业或促进已有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收获生态红利。在社会范式重塑的时代,要成为产业家,需要有全球视野、宏大格局、生态(多赢)思维,对未来产业发展有敏锐性和前瞻力,有强大的跨文化领导力、创新创业精神、整合能力与融合智慧,能从产业角度看待价值创造,善于重塑商业模式和创新资源整合方式,长于利用现代数字网络和智能技术,创新和运用多种组织方式,孕育与营造产业生态,推动产业生态的创新、升级、迭代和进化,滋养生态并不断创造红利。

目前,全球供应链遭到严重破坏,各国产业都有内向化趋势,似乎都努力构建相对封闭的自循环体系,这有违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无法长期持续,而突破的基本逻辑是抓住知识共享、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学习、研究合作、优势互补、相互竞合等人类社会的本质需求。有前瞻力和有格局的产业家不应退缩,反而应该高举国际化、全球化的大旗,通过营造生态,冲破阻力、穿越黑暗、引领未来。

第五,和谐管理是生态管理的利器。生态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有限干预下的演化,干预的手段主要有发展定向和定位,如明确愿景、确立使命、明辨价值取向,同时构建网络组织,并根据愿景和使命进行战略布局,然后制定博弈策略且视生态演进情况适时在线干预,促使生态向我们希望的方向演进,从而创造和收获生态红利。这种兼顾设计和演化机制,强调布局、博弈策略和在线干预的新型管理迫切需要传统管理理论的升级。诞生于和谐理论基础上的和谐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论[4],正好适应生态管理的需要,其基本模式是:①关键领导者通过经验积累、持续学习、不断反思、迭代升华形成对发展的坚定信念,并智慧地将其转化为组织可理解和可传播且易于接受的理念;②形成组织长期发展的明晰定向和基本定位;③谋划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④营造相应的生态系统和网络组织;⑤在谋划策略和笃定实施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迭代和动态优化。基于此,产业家或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准确定位与智慧布局,继而营造相应的生态,并以深谋远虑的策略激发他人做出预期的反应,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人该如何做,从而促进生态向着自己期待的方向演化,并收获生态红利,最终在UACCS时代跑赢变化,甚至能动致变、以变制变,引领发展!

以上是我对数智时代管理的点滴新认知,希望能与薄连明先生的思想结晶遥相呼应。人类步入新时代,需要新管理、新领导、新实践。生态管理会蓬勃发展,产业家会应运而生,丰富多彩的实践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您是管理的哪个“家”,都需要重塑素养体系、认知范式、心智模式、能力与知识体系。特别是在人机合作和共生的未来,人工智能越迭代升级,机器人越智能,技术平台越强大,时代对人的要求就越高,因为只有更强大的人才能发挥这些工具的价值。素养、专业基础、行业造诣、跨文化领导力、企业家精神、产业家的共赢信念和融合智慧正在成为未来管理人才的标配。希望读者、管理界的朋友珍惜千载难逢的转型之机,智慧行动,勇立潮头!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教授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2024年4月30日于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园


[1]席酉民.管理何为:一个“理想主义”践行者的人生告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328-329.

[2]席酉民.和谐理论与战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3]AMT企源.席酉民:数智时代产业家与生态红利创获[EB/OL].(2022-04-28)[2024-09-26].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801017.html.

[4]席酉民.和谐心智:鲜为人知的西浦管理故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