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蒙古文学
- 1958—1966:东方文学学科之起步——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中心
- 何乃英
- 2090字
- 2025-04-16 14:42:25
蒙古人民共和国也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尽管一般认为蒙古文学的成就不仅不如许多东方文学大国的成就高,而且也不如朝鲜和越南文学的成就高,但是仍然被作为重点之一,规定授课时间为6节课,仅比印度文学少一节课,而比阿拉伯文学多出一倍。这种安排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十分不合理的。
蒙古文学的第一部分是“蒙古文学的历史传统”,《东方文学教学大纲》写道: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口头文学的发展。歌颂英雄的史诗在当时文学中占主导地位。《江格尔》是古代最优秀的人民口传英雄史诗。史诗对古代英雄英勇的歌颂和对祖国的赞美。史诗中所表现的人民高度艺术才能。
《蒙古秘史》是蒙古古代文学最辉煌的著作。口头文学对它的影响。
满洲入侵后,表现人民生活愿望和人民争取自由独立作品的产生。揭露喇嘛王公暴行的讽刺诗《公爷的一百条教谕》。祝词的出现。[1]
这三段从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开始,概述蒙古古典文学的情况,内容基本正确;但从整体来看,这部分所占比重很小。
蒙古文学的第二部分“蒙古无产阶级文学”,《大纲》写道: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蒙古人民革命党是蒙古新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7年作家协会的成立。
人民口头创作在革命后的新发展。它是蒙古新文学的基础。革命歌曲《西伯克—恰克图》揭开了蒙古人民革命文学的第一页。
苏联文学对蒙古新文学的影响。高尔基1926年给蒙古知识分子的信对作家创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革命文学对以雅达姆苏伦为首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学小集团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蒙古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纳楚克道尔基和达木丁苏伦的创作在蒙古文学发展中的奠基作用。30年代蒙古社会主义文学的蓬勃发展:爱国主义主题、历史主题、反对封建主义和歌颂解放斗争主题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歌颂蒙苏友谊作品的出现。写历史题材的作品。诗歌是当时文学中的主要体裁。
战后蒙古文学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上的进展。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工作、加强文学艺术工作的一系列决议和指示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小说在当时占重要地位。作家协会两次代表大会对蒙古文学发展的指导意义。新作家作品的出现: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主题(曾格的《阿尤喜》等),社会主义劳动建设的主题(《达米伦一家》、《肥大的皮袄》等),保卫和平歌颂国际友谊的主题(《和平鸽》等)。文艺批评的繁荣。[2]
这一部分占据绝大部分篇幅,显然是重点论述的对象,所述内容基本正确。与朝鲜文学和越南文学的相应部分一样,这个部分也强调党的领导,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蒙古人民革命党是蒙古新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战后……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工作、加强文学艺术工作的一系列决议和指示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等等;也强调文艺界的政治思想斗争,如“革命文学对以雅达姆苏伦为首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学小集团的斗争”,等等;同时还强调苏联对蒙古文学的影响,如“苏联文学对蒙古新文学的影响。高尔基1926年给蒙古知识分子的信对作家创作的重大指导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歌颂蒙苏友谊作品的出现”,等等。最后一点显然与当时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总之,以上几点都是编写者观点的体现。
在具体作家论述方面,《大纲》提出三位作家,即达·纳楚克道尔基、曾·达木丁苏伦和恰·洛道伊丹巴。
关于纳楚克道尔基,《大纲》写道:
纳楚克道尔基是蒙古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道路。
历史诗剧《三座山》奠定了蒙古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基础。诗剧对蒙古人民反对封建王公统治的斗争力量的揭示。云登、娜母尔沙的形象。诗剧的抒情性和民族特色。
抒情诗《我的祖国》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理想。诗的语言与描写特点。[3]
关于达木丁苏伦,《大纲》写道:
达木丁苏伦是蒙古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他的创作道路。中篇小说《被遗弃的姑娘》是最早的新文学作品之一。反映封建势力的残酷压迫和劳动人民反封建压迫的斗争。陀林哥尔和采莲的形象。
抒情诗《我的白发母亲》对祖国的热爱和歌颂。祖国形象的刻画。艺术特点。
二次大战中和战后的诗作。[4]
关于洛道伊丹巴,《大纲》写道:
洛道伊丹巴是蒙古的优秀作家之一。
小说《在阿尔泰山》是蒙古新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对劳动知识分子建设祖国热情的赞美和歌颂。结构和形象描写的特点。作品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
《我们的学校》是一篇歌颂蒙苏友谊和建设祖国伟大成就的优秀中篇小说。俄罗斯女医生的形象。[5]
这三位作家都是作为重点来评介的。就蒙古现代文学的范围而言,前两位作家的年龄较大,起步较早,被文学史家誉为“启蒙文学家”;而后一位作家则可以说是较为年青一代的作家。但若从整个东方文学的范围来看,他们的艺术成就似乎都不能算很高,恐怕都没有资格列为重点论述的对象。
注释
[1]《外国文学教学大纲(初稿)》,第62—63页。
[2]《外国文学教学大纲(初稿)》,第63页。
[3]《外国文学教学大纲(初稿)》,第64页。
[4]《外国文学教学大纲(初稿)》,第64页。
[5]《外国文学教学大纲(初稿)》,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