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呼吸法的改进方向

和方鸿告别后,李长明回家又开始利用家里的虚拟舱在虚拟宇宙中学习。

这次学习的,是昨晚他母亲所说的给他整理好的关于人体的一些知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武道,最终都需要依托于人体。

哪怕武道本身就无法用现代科学准确评估,可在某些基础信息上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掌控肉身对于武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科学对于人体的解析,确实要比底层武者对于自己肉身的感知更加精准。

李长明甚至听说过有武者通过改进基因的方式获得提升。

当他从虚拟舱中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他母亲也已经将饭菜准备好了。

今天的饭菜是由做饭机器人做的,身为一名副教授郭静妍并没有办法把太多的精力耗费在家庭之中。

不过能够一家人准时一起吃饭,李长明就已经十分满意了。

这不,等到他刚刚洗完手,李逸飞就准时打开了家里的大门。

在饭桌上,李长明没有保留的就将他早上遇见方鸿的事情告诉了他的父母,并且说明以后可能每周都会回来。

李逸飞倒是有些惊讶:“我是听说了学校下学期要组建武道学院,现在就已经安排好老师了吗?”

“你等会,我查下资料。”

说完之后李逸飞的注意力马上就放在了他的全息眼镜上。

和李长明不同,李逸飞时刻都戴着全息眼镜,他的全息眼镜是定制产品,可以时刻开启还不会影响他的视觉。

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李逸飞就查好了信息。

“你说的这个方鸿,确实是学校新来的三个武道教授之一,也是武道学院的副院长,才年仅35岁,据说刚刚突破到三阶武者。”

“他刚刚从太空中归来,是为了进一步沉淀他的武道修为,也就顺势接受了政府的分配来教学。”

“你能够得到他的指点,确实是一场造化,要好好珍惜才行。”

地星的武道以品阶划分,所谓的入阶武者,实际上只是刚刚触摸武者的门槛,勉强算是一阶武者而已。

能够突破二阶的武者,十个一阶武者都未必有一个,能够突破三阶的更是在少数。

突破四阶之后,就拥有了肉身横渡星空的能力,真正进入到武道强者的行列。

之前方鸿说的他那个同学能够横渡虚空,指的就是他已经突破四阶,进入到另外一个层次了。

方鸿能够在35岁到达三阶武者的行列,已经算是难得的武道天才了。

可和那个进入四阶的同学相比,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别。

所谓的天才,也不过是见证他崛起的路人甲罢了。

郭静妍听到李逸飞的介绍之后,连忙问道:“长明你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才行,三阶武道强者可不是哪里都能够遇上的。”

李逸飞听完点了点头道:“看来方教授今天是爱才心切,这样的机缘确实难得,以后你每周都回来吧,能够获得他的指点,未来的路也能够更顺一些。”

李长明听完连忙点头表示同意,他本身也是这样想的。

“我和你妈妈先托人对他表示感谢,以后找机会再登门拜访,现阶段长明你自己去接触他就好了,不然可能会横生枝节。”

郭静妍赞同道:“确实如此,一旦掺杂了太多的功利,反而不好了。”

李长明明白其中的含义,方鸿是因为李长明本身的存在才选择指点他的,并非是因为他的父母。

既然拥有这样的机缘,那一动不如一静,避免出现意外。

紧接着李逸飞和郭静妍又开始为李长明说明一些为人处世的细节,告诉他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对人保持尊重。

这些事情李长明虽然自己也清楚个大概,不过依然虚心聆听。

这既是他对父母关爱的反馈,同时也是真心把这件事情放心上了。

午饭过后,他的父母紧接着就开始去忙碌他们各自的工作了。

身为汉阳大学的教授,他们的时间基本都耗在了事业上,哪怕是周末也没有办法真的休息。

李长明倒是按照惯例先午睡了一会,起来之后才赶回学校。

家里就他一个人,还不如前往学校继续修行,学校里的修行环境肯定会比家里更好。

一路上,李长明都是思考早上时候方鸿和他说的协调的问题。

他也不确定他到底该怎么样更加整体的去考虑他的呼吸法的问题。

他的呼吸法脱胎于黑熊桩,所以李长明在第一时间就开始选择从黑熊桩中找答案。

可问题在于黑熊桩本身的动作就和跑步不同,动作不同、发力不同,它的整体感觉上难道能够相同吗?

李长明的第一感觉是这肯定不可能一样。

不过在经过深入思考的时候,他又觉得这一切都有可能。

因为黑熊桩除了基础的动作之外,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某种统一的理念。

这个统一的理念是超脱于动作之外的存在。

下盘稳固厚重如山,核心放松灵动似水。

这就是黑熊桩的核心理念,也是超脱于动作之外的东西。

一瞬间,李长明就明白他的呼吸法之所以会在整体上不协调,就是因为他并没有遵循这个理念。

他的呼吸法在完成对黑熊桩东拼西凑的情况下,确实也会有这方面的部分效果。

而空从整体上来看,肯定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可是他该如何在呼吸法上完成这方面的改善呢?

在抛开科学的解析之后,李长明最终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在他的感觉上。

没错,就是感觉。

这并非是玄学,而是另外一种科学。

自己在跑步的过程中该如何保持下盘的稳定,又该如何让核心处于放松状态,单纯从自己肉身的感觉上来说,李长明是能够找到一些细微的答案的。

哪怕这些细微的答案依然是从细节的角度出发的,可它终究是为了这个理念服务的。

这样的调整和李长明之前简单的拼凑并非是一回事,更不会对整体造成负面影响。

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他终究是会有找到答案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