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
- 周宇 惠宁主编
- 1406字
- 2025-04-08 17:40:15
一 斯密的生平
1723年,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关职员,在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柯科迪在18世纪初还是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但后来随着纺织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拥有数万人的工业城市。
斯密自幼聪慧,14岁即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牛津大学。他在陌生环境发表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他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1740年前,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的学习。1740~1746年,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大学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的收获是大量阅读了许多格拉斯哥大学所缺乏的书籍。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最早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口号,斯密深受哈奇森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几十年后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时,对这位老师的教导仍牢记不忘。斯密1739年读了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人性论》,后来与休谟成为好友,并深受休谟的影响。斯密1746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回到柯科迪,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到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当时道德哲学课程的范围十分广泛,斯密的讲义分为四个部分: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1759年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其内容主要是讲义的第二部分。《道德情操论》的出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斯密也因此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讲义的第三和第四部分由别人根据他的一个学生的笔记在1896年整理出版,名为《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其中论述了有关经济政策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从中可以看到斯密早期思想与后来的《国富论》中经济思想的联系。
1764年,斯密接受青年贵族布克莱公爵之邀,作为私人教师陪同公爵到欧洲大陆游历。斯密曾在法国停留三年,有机会同法国启蒙学派著名学者伏尔泰、重农主义创始人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重农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等人交往并结下友谊。在这期间,斯密决定写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1767年,斯密随公爵返回英国。在伦敦,斯密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与国内知名学者的交往范围更广也更频繁。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和创作计划,斯密回到故乡柯科迪。经过六年完成初稿,斯密又赴伦敦搜集新资料并进行修改,修改工作持续了三年。1776年,斯密的著作出版了,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通常简称《国富论》),这部书适应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这部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轰动一时,不仅经济学界极为重视,连议员们在国会辩论中也以能引证这本书为荣。除了英国本地,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斯密1778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总监。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其母于1784年5月去世而推迟上任,直到1787年,他担任校长职位,1789年离任。斯密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
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斯密把配第以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综合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也使他成为经济学说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