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究竟是谁学会了抢答?

“?”

刘弗陵回头望向霍光。

这个老贼根本就不是来找他奏事的,更不是来征求他的意见的,分明只是来下达通知的。

否则早在朝堂上提前弹劾之前他就应该先来奏报……至少以前这种事霍光还会走这么个形式,尽管自己同意不同意在他那里一点都不重要,可他这回却干脆就跳过了这一环节。

演都不想演了么?

还是因为“盐铁之议”的事,在故意给朕脸色看?

不过朕也是有脾气的,岂容你这般造次!

于是刘弗陵索性转过头去,一边继续看修马蹄,一边兴致索然的道:

“既然大将军已经在早朝上提出了弹劾,还得到这么多大臣签名支持,朕就没必要看了,还是劳烦大将军念给朕听吧。”

“……”

一旁的小黄门梅信本来已经准备上前代刘弗陵接过简牍,听到这话顿时进退两难起来。

依照宫里的规矩,大臣递上来奏疏,理应由他这个小黄门或其他宦官内侍代为接过,再回身转交到天子手中。

若天子不想亲自去看,那也是由他这个小黄门,或是其他的宦官内侍来念。

而刘弗陵此刻点名教霍光来念。

这对于霍光这位大将军而言,自是多少有那么点不礼貌。

可这又是刘弗陵的金口玉言,即使他暗地里是霍光的人,此刻也不能公然抗旨,自己跑上去擅自接过奏疏吧?

这事往小了说是矫制,往大了说可就是弃市腰斩的大不敬之罪了……

“?”

霍光闻言,嘴角也是不自觉的抽搐了一下。

但见不远处正在修马蹄的几个御马厩小吏已经停下手里的活看了过来,周围还有几名御马厩的官员在暗处守着,实在不便因此等小事引起非议,影响到未来的大谋。

于是霍光只得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却也并未依刘弗陵的要求诵读奏疏,而是像平日里大臣奏事一般微微躬身,言简意赅的道:

“臣弹劾绣衣直指丁外人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监守自盗,中饱私囊。”

“哦?”

果然与刘弗陵所料一样,这是他的“六分投计划”中最大的破绽,自是早已做好了安排,心中一点都不慌乱,只是又回过头来配合着问道:

“大将军可有证据?”

“人证物证俱有,另据渭县县令来报,近几个月还有大量车马从全国各地驶向鄂邑长公主位于渭县的封地,其中多为钱财珍宝,皆已送入长公主府上,亦是各地酒商、盐商和铁商贿赂丁外人的铁证。”

霍光上前迈进一步,直视着刘弗陵的眼睛大声说道,

“因此臣恳请陛下立即下诏召丁外人回京,交由廷尉严肃查办此事,以儆效尤!”

将军!

“全面罢黜酒榷和盐铁官营”的事已经定性,就算是他也无法扭转。

所以他就选择了暂时蛰伏,静静等待此事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破绽,再伺机发起反击扭转局面。

于是丁外人这个最大的破绽就毫无意外的被他抓到了!

惩治贪官污吏,亦是民心所向。

如今抓住这么一条大老虎,还由他亲自发起弹劾,只要办成了此事,便足以弥补他在“盐铁之议”中损失的名望,进一步拔高朝野臣民对他的印象分。

同时此举还将给刘娴带来毁灭性的巨大打击。

绝不仅仅是失去姘头这么简单。

刘娴这次发布的那道懿旨也将化作回旋镖,被朝野内外视作是她谋取私利的手段。

如此一来,刘娴就彻底废了,今后她再发的懿旨自然也彻底失去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再也无法与由他霍光掌控的圣旨抗衡!

除此之外。

他对刘娴与上官桀的关系自然也是一清二楚,心知这回搞废了刘娴,也无异于废掉了上官桀一条手臂。

如此一增一减,他非但没有因“盐铁之议”中落入下风,反倒一举多得,成为了这次事件中唯一的赢家!

至于刘弗陵嘛……

只要借此机会废掉刘娴,压制住上官桀,而桑弘羊那个老匹夫也已生出隐退之心。

他霍光在朝堂之上哪还有什么对手?

区区一个小皇帝,虽然最近似乎是到了叛逆的年纪,略微有些不大对劲,但在绝对的压力面前,就算是真龙也得盘着!

另外。

除了那几个亲信智囊,绝对不会有人知道,霍光这次提起弹劾的时机也极为讲究!

他一早就掌握了丁外人贪赃枉法的证据,若他早一些发起弹劾,一定可以给“罢黜酒榷和盐铁官营”带来不小的阻力与破坏。

可是他早不弹劾,晚不弹劾,偏偏选在相关事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的时候发起弹劾,这么做自是有自己的考虑。

所谓“不破不立”!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原本酒榷和盐铁官营政策已被彻底摧毁,那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反正原本的酒榷和盐铁官营早已积重难返,成为了大汉的巨大隐患,倒不如顺势而为,借助这次机会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革,将大汉的这条命脉改造的又粗又硬又防蛀!

这还要感谢刘弗陵这次的胡闹,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否则信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他怕是永远都下不了这个决心,不敢冒这么大的险……

而只要这项改革顺利完成。

什么大汉的千古罪人?

他将成为大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法功臣,必定名留青史!

“这……”

刘弗陵闻言作出一副犹豫之色,蹙着眉头道,

“大将军,此事牵扯上了朕的皇姊,事关皇室的尊严与脸面,如此处置恐怕不妥吧?”

“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霍光不答反问。

刘弗陵怎么打算的根本不重要,在他前来奏报此事的同时,已经有谒者与廷尉的人带着召丁外人回京接受审问的诏书出发了。

“朕觉得……既然是皇室的事,是不是应该按照大汉八议制,先将宗正请过来见证,再将朕的皇姊也请过来,当面申诉对质为妙?”

刘弗陵又沉吟着开口问道。

宗正,九卿之一,掌皇室亲族和外戚贵勋事务,通常由皇室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担任。

大汉八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若是有罪要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报皇帝,而后再由皇帝决定如何惩处。

不过为显皇帝仁德,通常都是从轻惩处……或者自尽、病故。

“臣正有此意!”

霍光当即予以了肯定。

在他的计划中,弹劾丁外人本来就只是第一步罢了。

接下来的第二步,才是将宗正拉进来钉死刘娴的罪名。

想不到刘弗陵居然已经学会抢答了,谁说他孺子不可教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