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劝父造反的儿子

上回提到李世民结识了密友兼智囊刘文静,接下来最大的难题就是说服固执的父亲李渊起兵。

此时,突厥进攻今山西朔县的马邑,李渊派高君雅和太守王仁恭联合抵抗,出师不利,他担心会被连累获罪。

李世民趁机劝父:“如今皇上暴虐无道,不行德政,百姓困苦,晋阳城外沦为战场。父亲若谨守小节,盗寇横行,又有严刑在上,危亡就在眼前。不如顺应民心起兵,转祸为福,这可是天赐良机。”次日,李世民又对父亲说:“盗贼越来越多,天下大乱,您受命讨贼,怎能全部剿灭?最后肯定被归罪。现在李氏有应谶的说法,李金才无罪却全家被杀。就算您能消灭所有贼兵,功劳太大反而危险。昨天说的话是解除灾祸的好办法,您别再犹豫了。”

李渊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隋炀帝以马邑兵败为由派人捉拿他和王仁恭。这时,李世民、裴寂等人急忙催促李渊起兵,说道:“君主昏庸,国家动乱,尽心效忠也没用,副将违反军纪却都算在您头上。形势紧急,您得早做决定。晋阳兵强马壮,物资积蓄很多,靠这些起兵肯定能成功。代王年幼,关中豪杰纷纷起义,您要是西进安抚他们,就像探囊取物一样容易,何必等着被使者抓走受囚禁等死呢?”李世民很有远见,能洞察时势,提出转祸为福的策略。

李渊认可大家的分析,正要起兵时,炀帝却派使者赦免了他和王仁恭。李渊觉得准备还不充分,于是紧锣密鼓的起兵计划就暂时搁置了。

李世民和刘文静再次碰头,为了让李渊不失时机尽早起兵,他们决定利用裴寂和李渊的亲密关系做些工作。

这年四月中旬,春末夏初,晋阳宫的后苑一片生机盎然。这日,夜幕降临,纱灯将后苑染上橘红的神秘色彩,让这个夜色别有一番滋味。在一间布置优雅的客室里,副宫监裴寂与唐公李渊围坐在檀木小桌旁,品茶对弈,好不快哉。

待得天色逐渐黑沉,李渊准备告辞,裴寂却坚持:“今日棋局未决,晚上我做东,再论输赢。”李渊略感诧异,以往他们常在府上或裴寂家饮酒,却从未在晋阳宫中。

晋阳宫乃是非凡之地。早在公元545年,权臣高欢始建此宫,隋文帝开皇九年扩建,外筑高墙。杨广继位后,更是下令重建并设立宫监,李渊担任太原留守,裴寂为副监。

晋阳宫是皇帝的行宫,虽然皇帝少来,但威仪常在。裴寂与李渊关系深厚,常在宫中通宵饮酒。而为拉拢裴寂,李渊更是不惜让密友高斌廉与之博弈,让裴寂赢得数百万。

今日,裴寂的反常举动让李渊警觉,他提醒道:“这里不宜饮酒,若是口无遮拦,恐惹祸事。”

裴寂却笑道:“唐公太谨慎了。我们只是饮酒,谈些轻松的话题,不会惹事。”并命厨下准备李渊喜爱的佳肴。

李渊无奈,只得留下。二人你一杯我一杯,畅谈古今,除了国事外,几乎无所不谈。

裴寂与李渊谈及英雄美人时,裴寂感慨道:“唐公与嫂夫人的传奇姻缘,实乃英雄美人的佳话。”

提到往事,李渊脸颊微红,眼中闪烁着自豪:“三十年宦海沉浮,唯这段姻缘让我如鱼得水,深感上苍的恩赐。”他的眼神渐渐迷离,陷入沉思。

李渊感慨道:“家有贤妻,男儿不遭官司。可惜天妒英才,我中年丧妻,实为人生一大不幸。”

裴寂见他伤感,连忙劝解:“都是我不该提起往事,来,喝酒解愁。”

李渊微笑回应:“这事过去了,人生苦短,谁无风浪?”

裴寂接着说:“唐公性情中人,怎能长久沉浸在哀伤中?今天饮酒,何不让红粉佳人作陪?”李渊稍感意外,但酒兴正浓,未加拒绝。裴寂见状,便出去请来两位美丽的女子。李渊在酒香与美色中,迅速酩酊大醉,昏睡过去。

第二天醒来,他惊觉身边的美人,心中一紧。此时,裴寂闯入,惊呼:“唐公,这可如何是好?这两位女子是当今皇上的宠爱,你却置身于此,害我犯下大罪!”

李渊此时哪里还不知自己被算计了,倒也不生气,笑道:“裴寂,你这美人计让我难以推脱,如今可还想撇清?出去等我,我有话说。”

裴寂尴尬退去,李渊穿好衣服后对他道:“你如此费尽心机,难道是要逼我举兵?既然如此,我也没办法反对。”

裴寂笑道:“唐公过奖,实际上这是令公子李世民的安排。他暗中与豪杰联络,准备大事。我不过是促成而已。如今盗贼四起,不举义兵则必危。”

得知儿子李世民参与其中,李渊叹道:“这小子胆识非凡,罢了,就依他的。你去告诉李世民,今晚带上他的朋友来我府上议事,务必保密。”

当晚,留守府灯火通明,仆从们全数回避,门由亲信把守。裴寂先到,静坐品茶。天色渐暗,众人陆续抵达,最后是李世民与刘文静。李渊凝重开口:“现今杨广贪暴无道,天下生灵涂炭,英雄们纷纷起义。我决定起兵讨隋,匡扶社稷,今天各位皆可畅所欲言。”

李世民接着说:“要图谋大事,首先要招兵买马。我们若仅靠现有兵力,难以成事。文静可伪造圣旨,征召男丁,借此机会兴义兵,必能招揽十万士兵。”

刘文静补充:“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王威与高君雅二人不可掉以轻心,必要时应除之。”

李渊点头称是:“此事我已牢记。”

裴寂提道:“唐公的长子、四子及家眷尚在河东,应急召他们前来。”

李渊说道:“我早就已命令建成、元吉暗中召集各路豪杰之士了。这次派人前往,可让他们一并过来。就由李世民安排可靠之人分别前往河东、长安走这一趟吧,务必速去速回。”

武士彟说:“唐公若举大事,需钱粮。虽然宫中金银珠宝不少,但十几万大军,军需不小。我愿意倾尽家财以供军饷。”

李渊欣然道:“有众位义士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于是,李世民父子决定起兵反隋,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接下来,李家父子的反隋是否顺利呢?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就让我为大家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