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回收站淘书

牛爷心里琢磨,这孩子天赋好,脑子灵光,学东西又快又能立马用上。假以时日,在木工手艺上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东阳啊,不同的木材,硬度不一样。咱锯割的时候,得依据木材的特性用不同的力气。”牛爷缓缓开口说道。说完,他站起身,转身从旁边像小山似的木料堆里,仔细挑出几块不同的木材,熟练地把它们整齐摆在工作台上。

牛爷轻轻拿起一块松木,手指在上面轻轻摸了摸,拍了拍说:“你瞧这松木,材质比较软,纹理直直的,很清晰,加工起来相对容易些。一般适合做些结构简单的家具,像小书架、小凳子之类的。”说着,他放下松木,又拿起一块榆木,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瞧,“榆木可就大不一样了,质地特别硬,纹理复杂却好看,而且强度很高。所以常用来做桌椅这些家具,结实耐用。”

放下榆木,牛爷又拿起一块色泽深沉的红木,赞叹道:“这红木啊,可是个好东西。它材质坚硬,耐久性强,色泽美观大方,是做高档家具和工艺品的好材料,好多精致的雕花家具就是用它做的。”

接着,牛爷伸出手指,指着木材表面的纹理,耐心地讲解:“东阳,你再仔细瞅瞅这木材的纹理走向,它对加工过程和最后成品的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顺着纹理切割加工,不仅更顺畅,而且木材顺纹方向的强度更高,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更结实,不容易坏。”

停了一会儿,牛爷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又接着耐心介绍木材的湿胀特性:“还有啊,木材有湿胀干缩的特性,这一点可千万不能忽视。所以咱做家具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留出伸缩的空间。要是忽略了这一点,等木材因为湿度变化变形、开裂了,那之前的功夫可就全白费了。”

最后,牛爷有条不紊地总结起家具的制作流程:“家具制作分十二步:1.明确用途、尺寸、风格;2.测量场地与材料;3.绘制简易设计图;4.按图选料;5.直线切割用锯,曲线部分用曲线锯或手工削切;6.刨平表面;7.开榫凿眼;8.雕刻装饰纹样;9.榫卯组装;10.整体打磨;11.上漆涂装;12.全面质检。”

徐东阳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徐慧真的肩膀,温声说道:“别急,咱们再等等。等叔叔复查完身体,没啥大毛病了,咱们马上就走。这段时间,你要是缺啥,尽管跟我说,我去买。要是想出远门,我一定陪着你,绝不让你一个人冒险,我会护着你的。”

“那这房子……”徐慧真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不舍,环视着熟悉的院子。

“慧真,你觉得这些乱哄哄的局面能撑多久?”徐东阳压低声音,目光坚定地看着她,“等世道太平了,咱们随时能回来。这房子是咱们的家,根在这儿,它跑不了。”

徐慧真轻轻点了点头,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手中青花瓷杯的杯沿,陷入了沉思。这段时间,她在小酒馆里听到了不少消息,从南来北往的人口中,拼凑出了外面动荡不安的局势。

“废品收购站离这儿不远,咱们走着去,就当散散步。”徐东阳轻声提议。

徐东阳和徐慧真不紧不慢地朝着破烂侯说的回收站走去。

没一会儿,门口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子映入眼帘,上面清晰地写着“大栅栏物资回收站”。

两人刚走进回收站大门,就瞧见一个眼熟的身影。徐东阳眼睛一亮,兴奋地打招呼:“侯大哥!”

破烂侯慢慢转过身,打量着徐东阳,脸上带着些许疑惑,问道:“你是……”

“侯大哥,上个月在胡同里,我找您打听过买书的事儿,您还记得不?”徐东阳笑着耐心提醒。

“哦!想起来了!”破烂侯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眼中闪过笑意,“小兄弟,今天来淘书啦?”

“侯大哥,我叫徐东阳,您叫我东阳就行。”徐东阳礼貌地介绍,侧身指了指徐慧真,“这是我朋友徐慧真。书店的书太贵,我们想来这儿淘点旧书,看看能不能找到有用的。”

“来得真巧,再过会儿我们就关门了。明天一大早有人来拉货。”破烂侯一边说,一边抬手朝东边指了指,“旧书都在那个棚子里,你们自己进去翻翻。挑好了去财务室开票,就在你们身后那间房。”

徐东阳回头看了看财务室的位置,轻轻拉了拉徐慧真的衣袖,满怀期待地快步朝书棚走去。

回收站里一切井井有条。工作人员熟练而沉稳地将各类物品分类摆放。这里没有刺鼻气味,只有一股淡淡的旧物气息。毕竟,这儿是物资回收站,可不是杂乱又臭的垃圾堆。

两人很快走到棚子底下,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颇为意外。这里干净整洁,完全不像他们想象中旧书堆放处那般杂乱、脏兮兮的。旧书一本本整齐地堆在一起,报纸也一叠叠码得规规矩矩。

徐东阳和徐慧真在书堆里轻手轻脚地翻找,找到喜欢的书就轻轻摞在一旁,不感兴趣的就按原样捆好放回。

“慧真,你选得咋样了?”徐东阳停下手中动作,轻声问道。

“好多书我都想要,不知道咋选了。”徐慧真微微皱着眉,一脸苦恼,眼中满是纠结。

“喜欢就都买回去,书房里那六个书架还空着呢。”徐东阳笑着说。

“虽说都是旧书,可加起来也不少钱呢。”徐慧真低下头,犹豫着说。

“钱就是用来花的,能用钱换知识,稳赚不赔。”徐东阳认真又坚定地看着徐慧真,眼中透着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读书能让咱们变强,开阔咱们的眼界,增长咱们的见识。只要这些书能帮咱们提升自己,就值得买。而且,以后你还能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更多价值。”

于是,两人又在书堆里仔细翻找了半个小时,最后挑出八十多本不同类型和领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