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重生1975,从养海蜇开始发家
- 小猪盖被子
- 2138字
- 2025-04-08 19:17:23
“他娘的,我们活一辈子活狗身上去了。”方兆全狠狠拍了自己一巴掌,“连二毛这个小毛头懂得都比我们多。”
“我们家出二十,我家孙子孙女也要出去看看才行。”
“狗草的玩意儿。”
方兆全心里发狠,“他们不能和我一样,大字不认识一个。”
“小回说的对,我们都有娃儿,这条路得修,即使他们一辈子没出息出不去,也得让外面的人进来。”
“进来的人,是比我们知道的多。”
“我们家出十二。”
“我们家出九块。”
“我们家出八块。”
......
村民们受到方二毛的影响,全都狠下了心,不吃白米饭死不了人,不吃猪肉死不了人。
活着,就得出去。
他们这一辈子要拼尽全力托举子孙。
即使这辈子做不到,也得想办法让下辈子继续,世世代代。
要出去!!
朱会也被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感染,沉声道,“感谢各位村民对这条路的支持,你们的付出不会被后人遗忘。”
“当方家镇第一条石子路铺成,我会叫人刻上一块路碑,路碑上会刻上你们的姓名,每当有人走过这条路,他们都会看到你们的名字。”
“你们的孩子长大,走过这条路,也会看到你们的名字。”
“代代流芳!”
“朱县要说到做到啊。”方回笑着,“我在这里替方家一村村民谢谢你。”
“放心,要是做不到,你们就去市里上访。”
“哈哈哈哈...”
众人的笑声荡漾在群山之间,盖住了聒噪的蝉鸣声。
......
傍晚时分,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扛着铁锹或锄头各自劳作回来,三三两两讨论修路的事情。
对于他们而言,修路是一件大事,尤其还是方家镇第一条水泥路,不知不觉间,胸膛抬了起来。
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们就可以在这条路上玩耍了。
回到家,各自翻箱倒柜起来。
“婆娘,家里的钱被你藏哪里去了?”
“要钱干什么?”
“修路,拿钱。”
因为方家一村村民现在工作的地点不一样,这里一片那里一片,方兆国也没有一个个说,他知道傍晚下工不知道的村民很快就知晓了。
“修路?”
“别废话了,钱拿出来,都拿出来,我现在要去小回家送钱。”
“不是,修什么路,你说清楚啊。”
“等我回来跟你说,别耽误了大事。去晚了,别人以为我不想出这个钱呢,被戳一辈子脊梁骨,老子还能抬起头来走路?”
“好好好。”
绝大部分的村民下工到方回家都没用多长时间,他们回到家连身体都来不及清洗,擦掉身上的汗臭味,就拿着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一毛两毛急急忙忙赶到方回家。
此时,方回家门口已经站了三十几号人,他们眼神坚毅。
沈微坐在枣树下的桌子前,字迹清秀,将每一个人拿出多少钱写的整整齐齐。
方二毛,九块。
方兆全,十五块。
陈寻海,三十块。
方兆国,五百。
方建军,五十块...
方回把方建军拉到一旁,递给他一根大前门,亲自划拉火柴帮他点上,“建军叔,你不会把你棺材本都拿出来了吧。”
方回知道方建军手里没什么钱,他当村长多少年,就为方家一村贴了多少年的钱。
不仅仅是钱,还有鸡蛋,白米、白面、地里种的青菜...
他之所以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都是这段时间帮方回养殖海蜇赚的,因为修路,几乎都拿出来了。
方建军白了方回一眼,拉了一下方回的衣角,压低了声音,“我可是听你爹说你拿了八千块出来,怎么着,我拿五十不行?”
“我这不是还年轻嘛,还能赚,你年龄倒是越来越大,总得留点钱养老不是。”
“养老?”方建军不由得有些悲伤,俗话说的好,养儿能防老,如今他身边,一个儿子都不在了。
难以言喻的悲伤在他的血肉中游走,他扭过头,用手背擦了擦眼角,“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哪有什么看不开。”
“方家村养了我一辈子,我总得为它做点什么。”
“等我哪天走不动路了,村里的孩子们也就长大了,能给我一个窝窝头吃就行。”
“钱是您的,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方回发自内心尊敬方建军,“不过您放心,等你哪天真的干不动了,我好吃好喝的伺候您。”
“比亲爹还亲。”
“那我可就赖上你了。”方建军开玩笑,浑浊的眼中又溢出点点幸福。
他欣慰的看着方回,悲伤便也没有那么厉害缠人了。
村民们来得快,去的也快,一一跟方回和方兆国打了招呼便回家做饭了。
沈微也将钱数统计好,方回看到数字也震惊了一下。
方家一村总共不过七八十户人家,除去他自己五千,方回拿出来八千,但是让沈微记录的是五千,以及方兆国朝他借的五百,剩下的村民竟然足足凑了一千一百八十块。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一户人家都拿了十几块出来。
十几块啊,换算成白米,那可是一百多斤白米。
要知道,方家一村村民们生活也才刚刚变好了一点而已。
“他们真的很辛苦了。”方回嘴里苦涩。
沈微主动牵着方回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摩挲他的手背,“这么做是值得的,先苦后甜。”
方回点头,“总归有人要‘牺牲’的。”
第二天一大早,方回洗漱之后吃过早饭,便揣着鼓鼓囊囊的编织袋骑着二八赶去县城。
清晨的光打在方回侧脸上,泛起一种特殊的红。
朱会办公室,看着厚厚一沓毛票,朱会坐在椅子上,盯着它们看,沉默的抽烟。
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到足足凑了接近一万块。
方家村人民的质朴和纯真让他震惊。
朱会从椅子上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象,他低声道,“小回,我是不是还不够努力?”
“在余来县,我做的还是太少了。”
方回淡淡一笑,“朱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经济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您何必自责呢。”
“方家一村村民人多力量大,并且只是修缮一条路而已,你作为一县之长,肩头的担子何其重。”
“你的身上挑着不知道多少个方家一村。”
“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有第一个方家一村,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