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圣人的书,若是办事,则百无一用!

韩府,书房。

炭火旺烧,茶炉飘香。

韩章一手压着纸,执笔书信。

江昭手执书卷,端坐火炉边,拍了拍袖袍,凝视书卷,不时翻阅,云卷云舒。

师徒二人,甚是和谐。

一封信写完,韩章呼了口气:“相比起嘉彦,昭儿倒是更适合仕林宦海。这样的养望方法,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

谈话间,有着些许欣慰之意。

他有三子,大郎二郎皆因父辈功绩而荫封为官,整日沉迷于父辈荣光,要么吟诗作赋,要么迷恋花街柳巷。

三郎嘉彦倒是读书成器,新岁过后就要第二次参加春闱大试,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考得进士功名。

但,三郎太过于守成稳势,临机应变不足。

这样的性格,适合干实事,适合治理一方,唯独不适合政斗!

偏偏庙堂之上,无时无刻都有弹劾攻讦,无时无刻都有派系政斗。

无政斗则无权,这是硬伤!

不擅长政斗,没有政斗天赋,什么都白搭。

当然,这种干实事的性格要是有个政斗贼猛的大佬撑腰扛着,悉心治理天下,说不定也是天下名臣。

读书成器的儿子不擅长政斗,仅是守成之姿,也就意味着几个儿子都难以达到父辈的水平,无法成为真正的擎天柱。

好在,儿子不成器,弟子成器也是一样的效果。

“仕林养望,无奈之举而已。”江昭坐正身子,谦逊一笑:“文人历来擅养望吹捧,弟子若不另辟蹊径,恐怕很难脱颖而出。”

“有什么感受?”韩章问道。

江昭轻轻放下手中书卷,沉吟了一会儿,叹道:“圣人的书,适合看。若是办事,真是百无一用。”

以前他只是知道这么一句话,如今却是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毕竟,谁敢想这样浩浩荡荡的佳话,竟是演出来的呢?

没错,演的!

事实上,江昭早已拜师成功,只是隐而不宣而已。

须知,自从韩章抵达扬州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主动向韩章求教学问。

彼时,他仅是个六岁的稚童而已。

也就是说,韩章几乎是一点一点的看着他长大。

六年求教,两人早已有师徒之实,无非是没有师徒之名。

区区拜师,提一嘴的事情而已,根本不是难题。

特意演一场,却是为了养望。

声望,一向都是仕林无声的支柱。

无论是是文人,亦或是仕人,都趋之若鹜。

声望高者,简拔官吏之时,哪怕政绩不是特别好,也会是优先上位的那一批。

一如“砸缸救友”的司马光,政坛新秀,声名斐然,自从二十岁考得进士功名以来,并没有什么斐然的政绩,简拔之时却从未落下,为官不足十年已是从五品的京官,若是外放便是正五品红袍,前途不可限量。

一如韩章,“一书奏罢四宰执”、“韩、范齐名”,两个佳话让他仕途无比通畅,三十七岁就干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

所谓的德高望重,往往也是“声望”的杰作。

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江昭筹谋良久。

本来,他是有些偏向于“卧冰求鲤”、“怀橘遗亲”这样的经过大浪淘沙,传播千年的经典【纯孝】典故。

简单,且非常容易操作。

不过,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二十四孝大多数都是三国两晋时期的东西,人人知晓的典故,哪怕经过一些改进,也很难让人满意,达不到想要的传播效果。

古时二十四孝的三观也不太符合如今的社会风气,要是处理不好,甚至容易东施效颦,引得群嘲,一蹶不振,风险太高。

最重要的是,他有了更好的选择。

韩门立雪!

相比起有些过时的二十四【纯孝】典故,【韩门立雪】佳话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作为有关于尊师重道、诚心求学的佳话,非常适合文风鼎盛的时代。

纯粹的“原创”剧本,更是不可能存在群嘲事件,几乎不存在风险,顶天就是达不到传播效果而已。

当然,纯粹的“原创”剧本,优点不少,难点也不少。

特别是传播方面,原创剧本的热度先天就不如经典剧本,蹭不了什么热度。

要想一炮而红,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以主人公的关注度带动剧本的关注度,等到剧本成了佳话,传扬广泛,再来反哺主人。

要么剧本热度高,走经典剧本翻红路线;要么主人公热度高,走流量带动佳话、再造经典的路线,怎么着也得二占其一。

不巧,江昭和韩章,两人身上关注度都非常高。

幼年的江昭,因学业之事,已有神童名声,江氏一族盘踞淮南,人脉不浅,经过刻意传扬,更是有了【淮南麒麟】的雅称,扬名三州。

有此基础,再继续传扬名声,难度无疑低上不少。

韩章就更是不用多说。

从一品的京官贬谪,虎落平阳,不少人想知道结局究竟如何,关注度可谓是只多不少。

师徒二人,关注度一个比一个高,非常适合“门前立雪”的剧本。

于是乎,经过一系列的改良,江昭向韩章提出了【韩门立雪2.0】的行动方案。

那是【三顾茅庐】和【程门立雪】的叠加版本,且结合了“再一再二不再三”的谚语与“三顾茅庐”的典故,增加了矛盾点。

三次拜师,两次失败,提高事件讨论度,并为第三次拜师预热。

再一再二不再三,两次失败就该退避,却决意三次拜师,看似不要脸皮,违反了“再一再二不再三”的规律,实际上却是平添了几分勇气与诚挚,欲扬先抑。

而作为老师的韩章,因贬谪之身,怕牵连学生而不肯收徒,则是凸显师风师德。

这样的剧本,韩章自无不可,认真配合。

经过两次拜师失败的预热,又花费了一些时间传扬消息,进行铺垫。

待到这一次,也即是第三次拜师,热度已然相当惊人。

恰逢腊月,外地船商整顿周转、即将返乡,可传扬佳话。

过了新岁,就是三年一度的春闱恩科,五湖四海的读书人汇聚,没事就会闲聊,也会传播此事。

待春闱过去,读书人返乡,定然谈及路途遭遇,奇闻佳话,亦可传扬。

时间之巧,可谓天时;扬州港口繁多,船商休整,可谓地利;读书人传播,可谓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

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之人,最是喜欢凑热闹,都是见证者。

亲眼见证的事情,还能有假?

一些诗篇、画作、文章,已然开始赞扬。

届时,派人刻意传播,一个“诚心求学,尊师重道”的名声,稳稳当当。

在这个文风鼎盛的时代,【韩门立雪】兼具“神童”、“尊师重道”、“诚心求学”三条标签,注定吃尽版本红利。

高投资,高要求,高回报。

名扬天下的仕林佳话,早已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