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章 晋统一天下二十三年前(下)

寿春城被围数月有余,自从司马昭在寿春城外建了七星台,数月间,寿春一带就滴雨未下,是少有的大旱。

此时的诸葛诞站在寿春城上,看了看城下敌军,又抬起头望了望天空,一张困惑不已的脸上怅然若失。

“敌军围城多久了?”诸葛诞现在说话时明显少了很多气势。

旁边的蒋班答道:“已经是第一百天了!”

诸葛诞喟然长叹一声道:“一百天了!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

正说着,城头上忽有一兵士大喊:“看!是援军!”

众人闻声望去,果然见一大队人马冲破敌人防线,一路杀到寿春城下,为首者在城下大喊道:“我是东吴先锋文钦!快快开门!”

诸葛诞仔细看了那人,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抖了抖精神,下令命蒋班、焦仪二人速带本部人马出城接应东吴援兵进城。

蒋班、焦仪二人依令出城,击退小股魏军,接文钦等人进城,魏军援兵追至城门前,蒋班急命放箭,魏军不能攻城,只得退回。

诸葛诞从城头上下来,文钦带着儿子文鸳来见诸葛诞并苦笑道:“早知今日,当初何不跟我一起反了?当年我反司马师,你领兵来打我,现在你反了,我却来救你,这难道不算以德报怨吗?”

诸葛诞答道:“当初司马师在位,我深受其大恩,不能反。如今司马师已死,司马昭想置我于死地,我不得不反!”

“好一个不得不反!反了就是反了,都一样!”文钦意含嘲讽。

“东吴的援兵呢?”

“在离这三十里的地方吧,十天之后,进攻魏军,内外夹击。”

“是谁领兵,带了多少人?”

“朱异,带了六万。”

蒋班道:“只有六万?”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你这寿春还有能挡风遮雨的地方吗?”

“有,怎么了?”

文钦边走边说道:“总不能让我在这里跟你谋划大事吧!”

十日后的深夜,寿春城外司马昭的营中起了火,诸葛诞当即下令命蒋班带一万兵士出城,奇袭敌营,焦仪带五千人接应。

诸葛诞立于城头之上,遥望敌营,只见敌营中火光冲天,厮杀之声不绝于耳,半个时辰后,一队残兵败将灰头土脸地跑到城下,喊道:“快开城门!我是蒋班,我们中计了!快开城门!快开城门!”

城上兵士拿火光仔细辨认,确认是蒋班,急忙开了城门。

蒋班、焦仪领兵回到城中,见到诸葛诞及文钦,蒋班急道:“将军!我们中计了!”

诸葛诞急问:“东吴败了?”

蒋班道:“哪有什么吴军,我们以为吴军杀进了敌军大营,结果等我们带兵杀进去时才发现,那是敌人设的圈套,根本就没有东吴的援兵!”

“怎么可能!”文钦大惊。

诸葛诞当即拔出长剑,指向文钦道:“文钦!东吴的援兵呢?”

“我,我怎知道?”

“东吴的援兵是不是早就败给魏军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援军?”

文钦见问,心下大惊,情知诸葛诞不再信任自己,心知不好,二话不说,也拔出长剑,一时间,在场所有人全都拔出了剑。

“诸葛诞!你不要胡乱猜测!我若诈你,何苦还会留在城中?”

双方的气氛一时间凝固,正在两方对峙不下时,诸葛诞道:“文钦!你先命你的人把剑放下!”

文钦道:“你我本来有旧怨,我知道此时我说什么你都不会相信我,放下剑,我也是死!”

“你以为你现在有的选吗?你看好,这里都是我的人,真若厮杀起来,你必死无疑!我答应相信你一次,但前提是你和你的人先把剑放下!”

文钦此时脑中慌乱,确实没有别的办法,想了一下,不得不慢慢将自己的长剑放在地上,手下人见状也都慢慢将自己的剑跟着放在了地上。

这时,从蒋班带回的兵士中冲出十几个人,直奔诸葛诞杀过去,好在诸葛诞平时阴养死士,关键时刻都挺身而出挡在诸葛诞面前,眨眼的功夫,就死了十几人。突然的混战让场面乱作一团。文钦赶紧拿起剑却在参战和逃走之间犹豫起来。

经过一阵乱战。诸葛诞有死士护着,边战边退,那十几名刺客中有一少年,趁着夜色正暗,手刃数名死士,冲在最前面,此人正是吴通,然诸葛诞所养死士之中,亦有用剑的高手,刺客之要,在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吴通数招之内没能取得诸葛诞性命,剑势已弱,诸葛诞身边的死士则越战越勇,转眼就将其他刺客杀得所剩无几。

吴通见势不好,欲抽身逃走,未料混乱中自己的肩膀和大腿各中了一剑,吴通顺势在地上翻滚一周,眼见围剿自己的士兵越来越多,自己难以脱身,恰好此时城门外杀声震天,高喊诸葛诞已死,正是士兵攻城之声。

“不好了!敌人攻城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众人一惊,吴通瞅准时机逃走了。死士欲去追,被诸葛诞拦住。

“不用追了!都随我上城门!”

诸葛诞急带人上了城门,只见城外的敌兵正在攻城,敌兵还喊出“诸葛诞已死”。诸葛诞拿过火把,指挥将士守城,大喊道:“诸葛诞在此!”

守城兵士听了,无不振奋精神,士气大振,敌军先锋见果是诸葛诞,脸上大惊,心下叫苦,魏军数攻寿春不下,没有占到便宜,不得不鸣金退兵。

城上的兵士见打退了敌军,全都松了一口气,诸葛诞却满脸凝重心事重重。

文钦刚才没有逃走,也没有动手,此时却走过来说道:“原来敌军设计让刺客混进城,想刺杀你!”

诸葛诞点头说道:“是啊!好阴险的诡计!可惜功亏一篑,司马昭低估了我!”

文钦道:“城内可能还有司马昭的人,我们应该对寿春进行严查!”

“是啊!”诸葛诞走到城头望了一眼,转过身,突然一声令下:“来人!将文钦父子二人给我拿下!”

文钦等人猝不及防,很快被蒋班、焦仪等人拿下。

文钦大呼:“诸葛诞!你要干什么!放开我!”

诸葛诞道:“即使你文钦真是东吴派来的人,也不敢保证你不会出卖我!”诸葛诞一挥手,下令将文钦、文鸳父子押进地牢。

魏甘露三年(258年)二月,诸葛诞坚守寿春城近一年,寿春城内城里除了守城将士,平民百姓已经没有粮食可以吃了,有那不得已的穷苦人家,或因杀人、偷盗而被人打死,或只能活活饿死。

焦仪急急跑来道:“将军!城内又发生了数起杀人抢粮之事,行凶者已被我就地正法,守备的粮食虽然还有,但是有些百姓已经没有吃的了!再这样下去,还没等到东吴的援兵,寿春城自己先乱了!到那时就危险了!将军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率军突围吧!”

诸葛诞听后拔剑大怒道:“寿春被围,理应上下一心,你却让我弃城逃走?是乱军心,当斩!”

诸葛诞一番话,吓得焦仪扑通一声跪下来,告饶不止。一旁的蒋班赶紧为焦仪求情。

“父亲!”

诸葛诞闻声望去,却见自己儿子回来,且惊且喜道:“诸葛隆!你怎么回来了?”

“我听说寿春被围,连夜从云梦山赶了回来,西边城门敌人防守最弱,向北有一条小路,我就是从那儿进来的。”

诸葛诞点头:“看来,这些年你倒是学了一些本事,可惜你不该回来!”

“寿春城有难,孩儿不能坐视不理!”

“好!是我的好儿郎!回来就好!”

焦仪见诸葛诞父子相逢,面有喜色,忙再次告饶。

“好了,你乱我军心,本应问斩,念在追随我多年,可免死罪,我也不处罚你,你在战场上将功赎罪吧!”

“谢大将军!”

焦仪有幸捡回了一条命,连忙叩谢,然后被被蒋班拉走了。

“父亲,兄长去哪里了?”

“你的长兄诸葛靓,去东吴搬救兵了。已经八个月了。”

“为什么东吴的救兵到现在还没有来?”

诸葛诞长叹一声道:“为父也不知道!本来为父寄希望于天降大雨让淮河的水淹到寿春城下,但是今年却偏偏是大旱之年,难道上天真的要亡我诸葛诞?”

“不会的父亲!”诸葛隆坚定地说,“孩儿一定会助您守住寿春的!”

“好,好,像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不过,假如寿春城真的守不住,你一定要活着出去,去东吴找你的兄长诸葛靓!”

诸葛隆点头答应了。

焦仪虽然从诸葛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却并不真的感谢他,反而心生怨恨。

晚上,焦仪对蒋班说道:“寿春还能守多久?一个月?还是三个月?”

蒋班道:“一个月?恐怕十天都守不住了!也许明天就被攻破了。”

焦仪对蒋班道:“你我二人忠心耿耿,诸葛诞却越来越昏庸,坚守寿春还值得吗?我们难道真的要困死在这寿春城吗?”

蒋班道:“谁想困死在这寿春城呢?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寿春城已经没有粮了,每天都有人被杀或是饿死,百姓已经心怀不满了!他诸葛诞口口声声为寿春百姓,可要是再这么守下去,寿春百姓就全都活活饿死了!那时候寿春城不攻自破!”

“你有什么想法吗?”蒋班思忖良久,看着焦仪问道。

“诸葛诞年老昏庸,早已不复当年,你我都明白坚守无意,那就不能困死在这里!不如……反了吧!”最后一句话,焦仪特意压低了声音,但还是吓了蒋班一跳。

蒋班没有立马回应焦仪,他的内心在道义各求生之间犹豫不决。

焦仪见他开始犹豫,趁势说道:“寿春城又不是我们的,我们没必要陪他困死在这!你顾及道义情分,他却根本不顾及与你我的情义!他今天想杀我,明天就能杀你!你好好想想吧!”

在焦仪的劝说下,蒋班终于在道义和求生之间做出了决定。

“你说的对!我们绝不能困死在这!”

傍晚,寿春城外

司马昭正在中军帐内与贾充、司马亮、司马胡奋等人商议军务,一名太监从外面怯生生走进来,在一旁站了半天。

司马昭见是皇帝身边的人,像问自家下人般问道:“皇上休息了吗?”

“回大将军,皇上还没有休息。”

司马昭点点头道:“去告诉皇上,大将军这边有军务在身,今天就不去见他了。”

“是。”那名太监十分恭顺地退出帐外。

太监刚走,一名侍卫进帐禀报:“禀大将军,营外抓到一人,他说是寿春城的使臣,求见大将军。”

“哦?”司马昭想了一下,“带他进来。”

一个一身布衣打扮的人走进中军帐,见了司马昭,也不下跪。

司马昭打量了一下来人,问道:“你根本不是使臣,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来人道:“有人让我送一封信给司马昭大将军。”

司马昭接过信件,看了许久,然后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人,最后拍案吓道:“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那人闻言猝然不惊,反问道:“大将军为何斩我?”

“你是诈降,想来瞒我,为何不斩?”

“大将军怎么知道是诈降?”

“蒋班、焦仪都是诸葛诞的心腹将领,突然来降必定有诈!真心要降,他们为何不亲自来?却写这书信,这难道不是诈降吗?”

来人听罢,转身就往帐外走。

“你去哪里?”司马昭问道。

“大将军既然不信,一口咬定是诈降,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你不怕死?”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冯臣区区一介布衣,既然来了,就不怕死!只可惜这寿春城,不知还要死多少人。”

“寿春还有多少粮草?”

“寿春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蒋班、焦仪曾劝诸葛诞突围出去,诸葛诞非但不听,还要斩杀他二人,就连东吴派来的援军文钦等人,也因为私怨而被诸葛诞抓进大牢,寿春城百姓就要饿死,诸葛诞却如此昏聩不明,坚守寿春还有什么意义?”

司马昭看着冯臣,仔细考虑了一下道:“回去告诉蒋班、焦仪,我已经同意他们在信中所说的事了。”

“既然大将军同意了,那就杀了我吧,然后把我的人头送回寿春。”

“这是为何?”

“我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从寿春城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向诸葛诞请命来刺杀您,刺杀不成,理当受死,我为寿春百姓而死,死而无憾,大将军只要把我的首级送回寿春,蒋班、焦仪就明白了。”

司马昭看着眼前这个名叫冯臣的人,不由得心生敬佩,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温和了许多。

“值得吗?”

“以我一个人的性命,换得十几万人的生命,值得!”

“真是一名义士!你如此表明心迹,我也没有什么怀疑了。城破之后,我定当厚葬你,你的妻子儿女也将由朝廷抚养!”

冯臣轻轻一笑,说道:“不必了,我冯臣孑然一身,没有什么可挂念的!”说罢,转身走出了帐外。

冯臣走后,司马昭的脸上重现出一副冷漠的表情,对身边的侍卫说道:“把他的头砍下来装进木盒里……”司马昭话没说完,想了一下继续说:“现在就去吧!”

翌日天明,司马昭派人给诸葛诞送去一个木盒,诸葛诞命人打开木盒,看到了冯臣的首级,诸葛诞命人厚葬之。

三日后的夜晚,诸葛诞巡视一圈后,回到府上披甲而卧,刚睡去不久,就被窗外的打斗声惊醒,诸葛诞一跃而起,拔剑出门,正撞见一伙人杀进府内,那为首的,正是文钦!

“文钦!”诸葛诞大喝一声,提起剑杀了过去,文钦满身是血,一时杀红了眼,看到诸葛诞,怒吼着举剑冲了过去,两个昔日同朝为官的将军,终于成了仇人。

文钦虽在牢里饿了多日,但此时已杀红了眼,而诸葛诞毕竟老迈,力气上并不占上风,两个人相持了几个回合,最后诸葛诞因体力不继,手里的剑被文钦打掉,自己后退时不慎摔倒在地。

“诸葛诞!我与你本来无仇无怨,你却两次想要置我于死地!既然这样,我不如先杀了你!”

文钦举起剑,刚要砍下去时,不料自己的心脏被人从后一剑刺穿,文钦一脸吃惊,继而不管不顾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朝诸葛诞砍过去,诸葛诞趁机躲开,刀砍在了地上,文钦倒地而死。

诸葛诞定睛看去,原来是自己的儿子诸葛隆一剑杀死了文钦。

混乱中,诸葛隆凭借一己之力,杀散了叛乱者,剩下的人见文钦已死,皆逃走了。

诸葛隆扶起诸葛诞道:“寿春已破,父亲快快带人从西门杀出去!”

“发生了什么事?”

“蒋班、焦仪谋反,杀了东城守门兵士,开城投敌,现在魏军已经杀进了城,寿春城所有将士都在尽力杀敌!”

“快带我去东门杀敌!”

“父亲!”诸葛隆大声喝止诸葛诞,单膝跪下道,“父亲,寿春城已破,我们无力回天了!眼下您只有带家人突围出去!兄长还在东吴,还有希望。不能再耽搁了!”

“寿春已破?”诸葛诞如梦方醒,虽不愿意接受但他知道自己输了,“那你呢?”

“出了西城门向北有一条小路,可以逃出寿春。我会带人拦住敌人,为你们争取时间。”

“带上这些侍卫!他们都是忠于我的死士。你一定要活着,诸葛隆,你是我的儿子,无论如何你也一定要活着!”

诸葛隆点了一下头,明白父亲的意思,带人往东门而去。

诸葛诞带着数十口家人,急急赶往西城门,刚到西城门口,一个少年,手持长剑,拦住了去路。

诸葛诞警惕地望了望左右,问道:“你是谁?”

“我叫吴通,是来取你性命的!”

“你是那晚跑掉的那个刺客?看你年纪轻轻,剑术却不凡。司马昭给了你什么承诺,让你如此卖命?”

“天下战乱太久了,我想看到天下太平,也想要扬名天下,司马昭是唯一可以统一天下的人!”

“在你眼里,只要能统一天下,哪怕篡权夺位也没有关系?”

“我并不在乎谁做皇帝,我也不想滥杀无辜,但是杀了你,很多人就可以不用死了。”

“看来你是非要取我性命不可了?”

“只要你投降,可以饶你的性命!”

“投降?”诸葛诞冷笑道:“我诸葛诞宁可站着看天下大乱,也绝不会向司马昭下跪投降!”

吴通微微抬起手中的剑,剑指偏锋:“那我就非取你性命不可了!”

诸葛诞身边有几名死士,见来者不善,全都冲了上去,但转眼间,全都被少年杀死了。

吴通带剑杀向诸葛诞,诸葛诞身边的死士挡冲上来,与吴通厮杀起来。刺客之道本就擅长于夜晚使剑,且吴通身法灵活,出手极快,眼见诸葛诞的死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去,魏军杀进城来,情急之下,诸葛诞亲自拔剑上阵,想要速速解决吴通。

吴通见其杀过来,虚晃一剑,杀掉了面前的两名死士,纵身一跃而至其面前,一剑刺进了诸葛诞的胸口。诸葛诞未料到吴通的动作竟如此快,加上天色较暗,混乱中完全猝不及防。

吴通拔出剑后又补了一剑,诸葛诞身中两剑,难以置信的地倒在了地上。

诸葛诞的夫人见夫君被杀,一时愤恨激动,带领剩下的死士奋不顾身地杀来,所谓哀兵必胜,此时的死士们都杀红了眼,诸葛诞的夫人被吴通的剑刺中后,双手死死握住吴通的剑不放。

“你杀我夫君,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

吴通被眼前的这个女人吓到了,他没想到一个女人竟有如此的决心,一时拔不出剑竟不知所措,瞬间背后挨了两刀,吴通急忙弃剑,躲过致命一剑。

此时吴通手里没有剑,又被死士们包围,连招架之力也没有。

眼见吴通无路可逃,将要被杀,只听不远处一人喊道:“司马胡奋在此!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司马胡奋一边喊,一边带兵杀过来,诸葛诞的家人大多死在乱刀之下。

诸葛诞的死士们见状,只得放过吴通,与司马胡奋拼杀起来。这司马胡奋虽然带的人多,奈何眼前的人都是些杀红眼、不要命的死士,战不多时,死士一边又杀来了援兵,双方一时间杀得难解难分。

吴通身中两刀,好在都不致命,忍着疼痛,吴通从那名死士身上拔出自己的剑,却听身后一人在喊“父亲!父亲!”

这个声音,吴通听着十分耳熟,吴通猛地回头望去,看到跪坐在地上的诸葛隆后,吴通手中的剑掉在了地上。

诸葛隆抱起父亲诸葛诞,诸葛诞一息尚存,看到儿子诸葛隆,嘴里勉强说了一句“为父……报仇!”然后便身亡了。

诸葛隆暂时强忍住丧父之痛,抬头正看见诸葛隆,一时间也愣住了,但看到吴通手上的血,诸葛隆意识到了什么,持剑起身,剑指吴通。

“诸葛……隆?”吴通不知不觉喊出了诸葛隆的名字。

“是你杀了我的父亲?”

吴通恍惚间点了点头。

诸葛隆脸上的表情从悲伤变成凶狠:“从今天起,你我不再是同门师兄弟;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杀父仇人,我与你,不共戴天!”

“我,我不知道他是你的父亲……我……”

未等吴通说完,诸葛隆冲过来一剑刺进吴通的胸口,但是刺得并不深。这一剑,吴通也没有躲。

“为什么不躲?”

“我,我不知道他是你的父亲。”

“拿起你的剑,我要杀死你替父报仇,我说到做到!”

吴通看着诸葛隆,一动也没动。

此时司马胡奋已将那些死士杀得所剩无几,诸葛诞的家人也在混乱中被屠杀殆尽。

诸葛隆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收回剑说道:“你想就这样死掉吗?我答应父亲要替他报仇,我会杀了司马昭,还有你!活下去吧,吴通!今日虽放了你,但总有一天你我之间要决一生死!”

说罢,诸葛隆抱起那个坐在地上嚎啕而哭的孩子,逃出了寿春城。

天上渐渐掉下了雨点。

吴通看着诸葛隆的背影,想追上去,刚走了两步,只觉天旋地转,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杀父,仇人吗……”

诸葛诞既死,寿春城被魏军攻破。据记载:有忠于诸葛诞而不降者八百余人,皆被斩首于寿春城西郊外。城破当日,旱了一年的寿春城一带下起了大雨,当天,淮河涨了水,第二天,淮河的水就淹到了寿春城下,一直淹到了一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