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
公元1259年,蒙哥在进攻南宋的战争中病死。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突然去世给大蒙古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公元1260年三月,从征宋前线匆匆赶回的忽必烈迅速召集了一批支持他的宗王,在开平召开了忽里台大会,宣布继任蒙古国的大汗。一个月后,他的幼弟阿里不哥在哈剌和林做了同样的事。战争随即爆发,兄弟间的争夺持续了五年,以阿里不哥的降附告终。
在争夺汗位的过程中,忽必烈在蒙古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持,这使他更多地依赖汉地的资源和汉人的力量。幕僚们竭尽全力将这位新任大汗包装成中原皇帝,并且使用了蒙古国第一个年号“中统”,昭告天下忽必烈延续了中原王朝的正统。汗位之争结束后,年号又改为“至元”。在新政府里,机构的设置很像中国传统模式,行政官员也以汉人或者汉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为主。

忽必烈像

刘秉忠像
然而汉军世侯李璮在公元1262年发动的兵变使忽必烈对众多的汉军世侯和汉人大臣失去了信任,蒙古人在政府中的比重加强,大力提拔不精政治但是擅长聚敛的回回人,以牵制汉人,在政府里逐渐形成了蒙古人为首,汉、回互相制约的局面。
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十一月正式将国号改为大元。这个名字出自《易经》,所谓元,意为大到无法形容,用以概括新兴国家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此后,大蒙古国这个名称只在蒙文文书中还继续沿用,通常是与大元并称,写作“大元大蒙古国”或称为“大元的大蒙古国”。次年,正在兴建中的燕京更名为大都,成为元朝的首都,上都开平变为陪都,完成了统治中心从漠北向中原的转移。再过一年,忽必烈的儿子,31岁的真金正式被册立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