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东风 梦圆异乡

尽管前路荆棘密布,但是邓勋明的内心充满斗志,一心想做一番事业的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产业梦。直到2001年,美国俄亥俄州政府通过了一条新的法令,允许大学教授参与或创办公司,并给予许多激励政策。当看到州政府颁布这条信息时,邓勋明喜不自胜。此时的邓勋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重要的是他的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在技术创新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团队有了,技术有了,现在政策也有了,那么就创业吧。”邓勋明轻松地说道。

借此东风,2002年邓勋明与徐立微拿出节省下来的1万美元积蓄,成立了美国中西光电有限公司,开始将托莱多大学实验室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在与学校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后美国教授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学校,但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协议授权给公司。,将其在大学期间的科研成果授权给中西光电,至此,邓勋明博士依托托莱多大学薄膜光伏实验室组建的美国中西光电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从事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相对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板笨重和坚硬的形象,这些重量轻、可卷曲的电池板很容易安装到建筑物的屋顶和外立面,也可用于车辆外体或嵌入不规则设计的屋顶,而且要比当时晶硅电池的成本低得多。“它们可以卷起来放在背包里带着,这样你就可以在草坪上休息或户外活动时,用它给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充电。”邓勋明说。

1万美元当时对于邓勋明夫妇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已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生产研发的投入。而此时,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创近十年以来的新低,开始步入慢车道。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经济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太阳能电池行业也进入寒冬期,市值低,融资难,许多公司正在经历残酷的市场考验。而邓勋明却发现:“虽然那一段时期太阳能电池行业比较低迷,但燃料电池行业却非常热。” 此时的邓勋明果断改变公司的业务方向和发展战略,他清楚地知道公司发展必须与市场方向一致,“既然燃料电池这么火热,那我们就用我们的技术实力做燃料电池吧。我们创业初期的策略是哪儿有钱我们就往哪里冲”,邓勋明开玩笑地说道。

当时,邓勋明夫妇发现用三结叠层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可用来直接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的能源)。电解水的临界电压是1.23伏,有效的电解水制氢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工作电压必须要有1.5~1.7伏。而美国中西光电有限公司研发的三叠层太阳能电池(工作电压加起来正好有1.5~1.7伏)是适合用作太阳能制氢的最佳选择。太阳能制氢主要用到电化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刚好妻子徐立微博士就是这个专业。正是基于此,2004年10月,美国中西光电有限公司以徐立微博士作为首席科学家成功申请到了美国能源部292万美金的项目(太阳能制氢项目)。当时,该项目是美国总统小布什直接宣布的。“所以我们又做太阳能发电又做太阳能制氢,用的是同一个三叠层电池,而这正是我们研发多年的东西。”谈到这段经历邓勋明自豪地说道。

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固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但它却给予了美国中西光电有限公司适应市场的宝贵时间。在太阳能电池行业一片萧条的情况下,邓勋明与其团队一边申请政府项目,一边不断拓展公司业务,同时打磨团队,适应市场规则,开始与市场进行有效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