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陈朗刚重生回来就着手搞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茶叶。
金融茶在12年行情很好,其中涨幅最大的就是老班章古树茶,这款茶在有心人的炒作下,再加上很多商家和个人的囤货,12年暴涨了4-5倍,其中涨幅最大的时期就是6-8月。
陈朗回来的时候正好6月初,跟吴仁德一起凑了1万3的本金,赶在涨价前收了一大批。
而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
“朗哥,悠着点,那是我外公的养老金,可别亏了。”吴仁德面带愁容。
他没陈朗心那么大,想想这要是被发现了,亲爹怕是会拿剁烧鹅那把刀剁了他。
“怕什么,我爷爷的医药费也在里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俩穷学生身上拢共加起来才100多块,想做生意都没办法。
最后在陈朗的忽悠下,大孝外孙吴仁德把他外公的5000养老金偷了出来,而陈朗也在爸妈房间的抽屉里,翻出了8000块给爷爷治病的医疗储备金。
这时,吴仁德突然问道:“朗哥,你不会还喜欢叶婉琳吧?”
“为什么这么问?”
“那你为什么要去她家卖,肯定还是忘不掉吧。”
吴仁德回忆道:“你忘了,被她甩那天晚上你喝了一整晚的酒,还把QQ个性签名改成了‘究竟是谁、亲手埋葬了我们的爱情’,你还.......”
“你踏马快别说了。”
黑历史不可怕,最怕是有人帮你回忆。
一想到那条个签,陈朗就尬的手臂起鸡皮疙瘩,他也想不通,当时为什么会用那么二逼的个签?
至于当事人叶婉琳,是陈朗前女友,也是同班同学,她家是开茶叶店的。
两个月前,高考结束没多久,她踹掉了陈朗,说我和你在一起看不到未来。
叶婉琳是一本的苗子,而陈朗勉勉强强考上个二本,再加上家里出了这档子事,连学费都是个问题。
更别说前世的陈朗连大学都没上,这会已经在电子厂打螺丝了。
这年月,老师和家长都喜欢以分数和录取大学为评判标准,成绩好,考上好大学的都有光明的未来,成绩差,没上大学的以后都是社会渣滓。
叶婉琳看人的眼光本就带点势利,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再加上身边舔狗多,自然而然的踹了陈朗。
这件事对当时的陈朗影响还挺大,而现在这具18岁的身体里,住的是一个34岁的灵魂,他反而为叶婉琳甩了他而感到轻松。
一边养鱼去吧,老子以后的择偶标准是校花级别。
不过,陈朗之所以知道这款茶暴涨的事,恰恰是因为叶婉琳。
叶婉琳甩了陈朗后,暑假就给家里的茶叶店帮忙,顺便锻炼锻炼,不过店里平时很无聊,而且还没开学也没机会遇到其他男生,所以有事没事就找陈朗聊QQ。
当然陈朗那会也是贱,明明都分手了,而且知道她是找自己消遣,也愿意陪她聊天。
也是这个过程中,陈朗知道了老班章古树茶暴涨这个事。
叶婉琳聊天很喜欢分享日常,什么茶叶涨价了,什么茶叶卖得好,其中她提得最多的就是老班章古树茶,因为这款茶涨幅最大。
所以陈朗赶在涨价前跑了3个店,包括叶婉琳家的店,花掉所有本金收了他们的库存。
现在是8月上旬,这款茶距离陈朗收的的时候涨了足足3倍,后面的涨幅就会开始变慢,正好奥运会男足决赛也马上开始,陈朗就打算出手掉这些茶叶。
按理说十几年前的事不会记这么清楚,可那会的陈朗还是个分手后连情侣网名都舍不得改的纯爱战士。
开学半个月后,叶婉琳认识了新的凯子,就不怎么回陈朗信息了,可他还是念念不忘,夜深人静时经常翻看两人的聊天记录睹物思人。
到最后,上千页的聊天记录他都快能背了。
收回思绪,陈朗回到病房,小老头已经吃完了饭菜,保温盒里干干净净,别说稀饭粒了,连菜的汤汁都没剩几口。
记事起,老头一直这么节俭,家里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即使吃撑也要继续吃,到最后实在吃不下了就留到下一顿吃。
说他也没用,小老头还会倔强的拍桌子,说粮食就是不能浪费。
他就是一个老农民,20岁前啃红薯吃猪草长大的,20岁后为了家庭从早忙到晚,杀猪,种地,什么能挣钱做什么,50岁后为了不给儿女造成负担,依旧在田里林间忙活,以至于落下一身病根。
他没什么文化,也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已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养活家庭。
陈朗的记忆中,小老头虽然活到了88,但是小毛病不断,估计就是年轻时累的。
小老头很倔,本来这次都不愿意来治,说什么浪费钱,要死反正会死,还是大姑和陈朗老爸开车到村里,两个人强行把他架到车上。
好在陈朗事业还算顺利,后面家里就没为医药费操过心,在老爷子80大寿的时候,陈朗还带他去了一趟首都。
那是老爷子念叨了一辈子的地方。
但是目前的阶段,家里还是很拮据的,老爹老妈都是普通人,最近一直在为医药费的事伤脑筋,要不然陈朗也不会想着去打螺丝。
“既然自己回来了,肯定要改变现状,除了解决老头的医药费,还要让家人们过得滋润起来。”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得加快节奏搞钱哪。”
陈朗洗干净保温盒,收进袋子里,对小老头道:“我出去办点事,你到走廊走两步消化下,有什么事按床头那个红色的铃,护士听到就会过来的。”
老头皱起眉头:“晓得了,啰嗦。”
“呵,还嫌我啰嗦。”
“你切哪里?”
“办点事,你别问那么多了。”
“莫切打游戏,多滴书子。”小老头嘱咐道。
“晓得了晓得了,你还好意思说我啰嗦。”
陈朗最近听“多读书”这句话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老头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机会读书,只知道读越多书越好,但是问他为什么要读书,他又说不出个一二三。
陈朗和吴仁德一起下了楼,来到住院部门口的三轮车前。
这台宗申农用三轮车,印象中初中的时候吴仁德家就买了,表面的漆皮都掉得不成样,甚至都生锈了,连个顶棚都没有,不管刮风下雨都只能认命。
“可惜老子刚提的保时捷了啊,连磨合期都没过就重开了。”
陈朗心里感慨一句,从保时捷降级到到三轮车,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跨上三轮车,载着吴仁德慢慢悠悠的启动,沿着马路经过一个正在筑高楼的工地。
这里在建小区,陈朗后来就是在这个小区帮爸妈买了一套房,当时买的时候9000多,到25年的时候陈朗记得才1万1。
星城房价控制的相当到位,即使是15年左右那波全国范围房价大涨,这座城市都没涨多少。
经过一排小店的时候,其中有个理发店正放着杰伦的《烟花易冷》。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这首《烟花易冷》一直被陈朗收藏在歌单,和很多老歌一样,越听越有味道。
现在是12年,很多人说老周已经江郎才尽,但陈朗只想说且听且珍惜,这会至少还能保证2-3年一张专辑,再过几年,四五年能发一张专辑就不错了。
那时的老周,开演唱会时唱到副歌唱不上去,只能递麦听全场大合唱。
穿街走巷,终于开到了“有福茶业”门口。
正准备把茶叶卸下来,就看到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他叫叶有福,叶婉琳老爹。
“是你,这次来做什么?”
叶有福手里夹着烟,眉头微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