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电波内外的相遇

当周沉毅第三次调整领带结的位置时,林妍忍不住轻笑出声:“周总,您今天特别在意形象啊。”

“商务场合的基本礼仪而已。”周沉毅面无表情地松开领带,重新系了一遍,“确认电台那边的人会出席吗?”

“是的,B市传媒协会组织的酒会,电台有三位高层和五位主持人参加。”林妍低头查看平板,“名单里有颜书瑶小姐。”

周沉毅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自从一个月前偶然听到那档深夜电台节目,他和那位声音温柔却思想锐利的主持人已经通过十几封邮件。从最初关于节目价值的辩论,到后来讨论书籍、音乐甚至城市夜景,这种不透露身份的交流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

“车到了。”林妍提醒道。

翡翠皇宫酒店的宴会厅灯火通明。周沉毅一入场就有几位商界熟人迎上来寒暄。他应付着谈话,目光却不时扫过人群。

“周总也对传媒业感兴趣?”地产大亨王振举着香槟走近,“难得在这种活动见到您。”

“行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周沉毅随口应答,突然在人群边缘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颜书瑶正和一位年长女性交谈,她穿着简约的藏蓝色连衣裙,比照片上更加生动。

王振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哦,电台的人。那个穿蓝裙子的是‘深夜频率’的主持人吧?我太太常听。”

周沉毅没有接话,只是微微点头。他注意到颜书瑶似乎不适应这种场合,几次想从对话中抽身却被对方拉住继续交谈。

“失陪。”他对王振说,朝那个方向走去。

颜书瑶感觉脚踝已经开始发痛。她不擅长这种社交场合,但总监张美玲坚持要她来“拓展人脉”。

“书瑶啊,台里考虑把你的节目调整到晚高峰时段,”张美玲压低声音,“但需要更多商业元素...”

“美玲姐,深夜时段的氛围和内容不适合黄金时段。”颜书瑶试图解释,却看到总监皱起眉头。

“颜主持人?”

一个低沉的男声从身后传来。颜书瑶转身,看到一位身材挺拔的男人站在那里,黑色西装勾勒出宽肩窄腰的线条,棱角分明的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礼貌微笑。

“我是周沉毅。”他说。

颜书瑶眨了眨眼。周氏科技的CEO,B市商界新贵,财经杂志的常客。“周先生您好,没想到您会听电台节目。”

“偶尔。”周沉毅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你的节目很有思想。”

张美玲眼睛一亮:“周总对传媒感兴趣?我们电台正在寻求商业合作...”

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周沉毅被迫听张美玲介绍电台的各种商业计划。他几次想将话题引回颜书瑶的节目,都被这位热情的总监打断。

“抱歉,我需要接个电话。”他终于找了个借口脱身,临走时对颜书瑶低声道,“阳台那边人少。”

颜书瑶不确定这是邀请还是随口一提。二十分钟后,当她终于摆脱张美玲的“人脉拓展指导”,鬼使神差地走向了阳台。

夜风微凉,周沉毅正靠在栏杆上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手中酒杯里的威士忌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

“你来了。”他没有回头,却似乎知道是她。

“周总也喜欢安静?”颜书瑶站到离他一米远的地方。

“叫我周沉毅就好。”他侧过脸,“我更喜欢你的邮件里的称呼——‘失眠的商人’。”

颜书瑶猛地抬头:“你是IS?”

“初次见面,颜主持人。”他嘴角微扬,“或者我该说,终于见面。”

颜书瑶感到一阵微妙的尴尬。那些邮件里她畅所欲言,甚至有些尖锐的观点此刻全都涌上心头。“你早就知道是我?”

“第二封邮件后。”周沉毅承认,“你的用词习惯很有特点。”

“这不公平。”颜书瑶皱眉,“你一直在暗处观察。”

“商业谈判中这叫信息优势。”他啜了一口酒,“不过和你通信,我确实没把它当作谈判。”

夜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雷声轰鸣。宴会厅内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要下雨了。”颜书瑶看向远处压低的乌云,“我得回去了,明天还有节目。”

“我送你。”周沉毅放下酒杯。

“不必,我自己叫车。”颜书瑶下意识拒绝。知道对方就是IS后,她感到一种奇怪的防御心理——那个邮件中无所不谈的安全距离被打破了。

周沉毅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随你。”

回到宴会厅,雨已经开始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穹顶上。颜书瑶向张美玲告别,匆匆下楼叫车。

酒店门前,等待出租车的人们排起了长队。暴雨倾盆,出租车供不应求。颜书瑶瞥了一眼手表,时间已接近十一点,地铁即将停运。

她下定决心,将背包顶在头上,准备冲入雨中。刚迈出一步,一把黑色长伞出现在她面前。

“颜小姐?“一位身着制服、看似司机的男子微笑着问道,“周先生安排我来送您回家。“

颜书瑶迟疑地环顾四周,却未发现周沉毅的身影。

“周先生已经先行离开,特意嘱咐我在此等候。“司机解释道,“车子就在那边。“

雨势愈发猛烈,颜书瑶最终接受了这份意外的帮助。车内干燥而温暖,座椅上摆放着一块洁净的毛巾。她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注意到车门储物格里露出一角的书——《声音的心理学》,正是她上周在邮件中提及的那本。

“周先生经常收听广播节目吗?“她试探性地询问司机。

“最近确实经常听。“司机从后视镜中望了她一眼,“特别是深夜档。“

颜书瑶凝视着窗外雨幕中模糊的灯光,心中五味杂陈。

次日晚上11:30,颜书瑶坐在录音室内,调整着耳机。尽管睡眠不足,她依然振作精神,准备开始直播。

“晚上好,这里是'深夜频率',我是书瑶。今晚的主题是'关系中的灰色地带'...“她的声音比平时略显沙哑,“在节目开始前,我想分享昨天的一场雨。有时候我们拒绝别人的好意,并非不想要,而是害怕一旦接受,就会期待更多...“

导播间的玻璃窗外,徐薇挑起眉毛,看向助理:“她今晚怎么这么文艺?“

红灯亮起,第一位听众的电话接入。

“书瑶姐,我这里有个紧急情况...“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带着慌张,“我表哥半年前通过介绍认识了一位苏姓女士,交往三个月后上个月订婚了。订婚宴后他们在婚房休息,酒后发生了关系...现在女方控告他强奸,表哥已被关进看守所...“

颜书瑶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这位朋友,首先我为听到这样的消息感到抱歉。关于法律问题,建议尽快联系专业律师。“

“但我实在想不通,“听众的声音带着哽咽,“他们都已经订婚了,怎么还能算强奸呢?是不是女方想要悔婚又不想退还彩礼?现在网上都在指责我表哥...“

“请等一下,“颜书瑶打断他,“我们并不了解全部事实,不应轻易下结论。订婚或婚姻关系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对方的意愿进行性行为,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但他们明明是要结婚的啊!“听众激动地说,“而且当时也没有目击者,谁知道是不是那女的反悔了,故意诬告?“

颜书瑶深吸一口气:“我能理解你为家人担忧的心情,但我们必须尊重法律程序。如果正如你所说,确实是双方自愿,那么证据将会证明这一点。反之,如果真的存在强迫行为,那么订婚关系也不能成为借口。“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突然挂断了。

颜书瑶调整了一下呼吸:“感谢这位听众的来电。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多说几句。我们常常将关系视为非黑即白,但关键在于自愿同意。无论是陌生人、恋人还是夫妻,任何关系都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节目结束后,颜书瑶发现后台收到了一封来自“失眠的商人“的新邮件:

“今晚的案例讨论非常有意义。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许多人甚至想要突破这一底线。你处理得非常专业,尽管这可能会得罪一些听众。——IS“

颜书瑶回复:“这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媒体有责任传播基本的法治理念,即使这可能不受欢迎。PS:感谢昨晚的伞。“

发送后,她犹豫了一下,又补发了一封:“关于昨晚...我可能反应过度了。邮件交流和面对面沟通确实有所不同。“

不到五分钟,回复就来了:“我也有错。商业谈判的思维模式成了习惯。另外,明晚市政音乐厅有一场古典音乐会,曲目中包括了你提到的那首德沃夏克。有兴趣参加吗?“

颜书瑶望着屏幕,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她回想起雨夜中那把及时出现的黑伞,以及那本被翻阅得有些旧的《声音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