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群雄逃董,支援虎牢关
- 三国:皇马白龙助我成神
- 曾小白来了
- 1961字
- 2025-04-16 17:30:33
公元 190年,初春,曹操发文讨董的消息已经传遍东汉十三州各州郡。
最终有十八路诸侯响应了他的号召,约定一个月后于酸枣会盟,共襄盛举。
“孟起,绣哥,兵马都训练的如何了?”
“时间仓促,与你爷爷的西凉精兵相比还是欠了些火候,但也还算不错!”
“没关系,精兵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慢慢来!”
“小凌说得对!”
“嗯,那咱们明日就率军赶往洛阳吧!”
“好的!”
董凌给士卒们配置的基本都是轻甲,全甲的经费过于昂贵,目前的他难以承受。
翌日,董凌就将这次招募到的一万多人全部带去了洛阳。
他粗略地了解了下马超和张绣两人的军队配置,竟然皆是骑步对半。。
“孟起,我还以为你打算全都配置骑兵部队呢!”
“二哥说笑了,这又不是在草原作战,骑兵无需配置太多!”
毋庸置疑,马超的军队部署想必是与张绣商议后的结果。
不过大多数骑兵皆由马超亲自指挥,步兵辎重则交由庞德和马岱打理,马超也因此轻松不少。
一个军团除了主将外,得力的副将也至关重要,马超的这个黄金铁三角无疑是最为完美的组合。
洛阳相国府内,董卓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神情严肃地与麾下一众谋臣武将商议着应对之策。
“诸位,那群杂碎竟敢联合造反,尔等可有何退敌妙策啊?”
“妙策没有,要战便战!”
“末将附议!”
“末将主战!”
董卓见状依旧愁眉不展,上回只有一个丁原,但这次不同了,而是十八路诸侯啊!
“岳父,您不必如此,那些所谓的诸侯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可能团结一致对付我们的!”
“是吗?”
“当然!”
董卓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地位,全赖他那如狗一般谄媚的女婿为其出谋划策,故而李儒的话才让他那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报~少公子回来了!”
“什么?我孙儿回来了?”
“爷爷!”
一阵盔甲鳞片的摩擦声传来,犹如阵阵闷雷,董凌、马超、张绣等人纷纷对董卓躬身行礼,齐声高呼:“拜见相国大人!”
“好好好~”
董卓如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眼前的一众少年,心中不禁豪气干云,仿佛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终于不再对那十八路诸侯心生畏惧。
“孙儿你来的正好,不知你如何看待那些以下犯上的叛贼?”
“爷爷~对这种无君无父之徒,杀之即可!”
“好~不愧是相父的孙子,此举甚合我意!”
“既然诸将都主战,那便战吧!不然那帮杂碎还以为咱们怕了他们!”
“报~相国大人,大事不好,诸侯联军于三日前已攻破汜水关,守关大将瞿洪战死,正在向虎牢关进军!”
“什么?汜水关这么快就被破了?”
“岳父,还请速速发兵支援虎牢关!”
“好~虎牢关是通往洛阳的最后一座屏障,不容有失,何人敢挂帅前往?”
“义父,孩儿愿往!”
“相国,末将华雄愿往!”
两人互视一眼,均不退让,这二位都是他的爱将,董卓一时也犯了难。
“爷爷~吕将军天下无敌,需坐镇洛阳以震宵小,杀鸡焉用牛刀?支援虎牢关让华将军前去即可!”
“多谢小公子!”
“既然小凌都发话了,那本将就不与你争了!”
董凌并未回坐,而是继续对董卓说:“爷爷~我也陪华将军一同前往驻守虎牢关!”
“啊?什么?你也要去?这不行~不行,我不答应!”
“爷爷~”
“这太危险了,你不能去!”
马超,张绣同时起身,与董凌一同跪下齐声道:“请相国应允!”
“唉~好吧!本相答应你们了,都起来吧!”
“多谢相国大人!”
董卓看出来了,这三人明显是早已商量过的,即便自己不答应他们也会想办法偷摸着去的。
“这孩子,性子跟我简直一模一样啊!”
董凌回坐后,董卓对华雄恶狠狠的说道:“若是我孙儿少了一根汗毛,你就提头来见我!”
“请相国放心,有我在,公子绝不会有事!”
“华雄,李榷,郭汜听令!”
“末将在!”
“本相命你三人领十万铁骑,五千飞熊军即刻前往虎牢关阻挡诸侯联军!”
“末将领命!”
由于董凌也要一同前往,董卓心中实在难安,于是便将郭汜、李榷也派遣上阵,更是派出了自己的精锐之师——飞熊军。
在行军途中,董凌等人终于亲眼目睹了那传说中的王牌骑兵——飞熊军。
这所谓的飞熊,并非是指骑着会飞的熊,而是那些拥有着熊类武魂的强者,他们的胯下良驹犹如展翅的雄鹰。
每个骑兵都如同久经沙场的猛虎,实力更是达到了武灵境,与马超等人不相上下。
“这支骑兵可真是厉害啊!”
“是啊!不知道我们能打赢多少这样的骑兵!”
“十个……”
“一百个……”
“华将军!”
“公子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华将军请放心,此番作战我不会干涉您的任何军事行动,但你也不得干涉我的行动!”
“这……好吧!”
其实华雄心中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他着实担心董凌这对打仗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会胡乱指挥,瞎折腾。
华雄的大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刚刚抵达虎牢关,就听见关上传来的吼杀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兄弟们,给我上!”
“杀~”
华雄如同被激怒的雄狮,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数万骑兵纷纷下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以最快的速度向关上冲去。
关隘上空间有限,难以容纳十多万士卒,董凌当机立断,先令马超等人妥善安置本部士卒,继而与他们一同登上城头,浴血奋战,杀敌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