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考研落榜

我叫林宇,一个从北方小城考出来的普通学生。打小,我就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孩子,父母都是厂里的工人,每天起早贪黑,用粗糙的双手为我撑起一片小小的天地。他们总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我也信了,拼了命地学。

在那所普通的本科院校里,图书馆成了我第二个家。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没爬上窗台,我就抱着书本匆匆赶去占座;深夜,路灯将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才踩着月光回宿舍。同学们总调侃我是“书呆子”,可我知道,我没有资本去浪费时间。

考研那年,我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手机里的社交软件落满了未读消息,朋友圈里的动态都是别人的精彩生活,而我的世界,只有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永无止境的习题。

春寒料峭的三月,寒气依旧顽固地附着在空气中。我蜷缩在宿舍的电脑桌前,屏幕蓝光映得我脸色苍白如纸。“未录取”三个猩红大字像三把利刃,直直刺进我的瞳孔,我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鼠标边缘,皮肤被磨得生疼,却浑然不觉。

暖气片发出细微的嗡鸣,在寂静的小屋里格外清晰,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他紧绷的神经上。桌上散落着半凉的泡面,面汤表面浮着凝固的油脂,如同我此刻凝固的心情。考研总分 387,本以为稳操胜券,却没想到专业课差一分过线。调剂系统里,那些曾被视作保底的院校,此刻都变成了拒信弹窗,一次又一次地碾碎我读研的希望。

“怎么会这样?”我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和不甘。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很低,仿佛要将我的世界彻底吞噬。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稀稀拉拉的学生,他们的脚步匆忙,似乎没有人在意这个角落正在上演的绝望。

台灯在桌面投下昏黄光晕,我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调剂院校名单,眼神呆滞。连续一周的等待与失望,早已将我的热情消磨殆尽,此刻的我像具空壳,机械地刷新着页面。

夜幕降临,校园的灯火渐次亮起,而我却陷入了更深的黑暗。我瘫坐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备考的日日夜夜: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凌晨,背诵到喉咙沙哑的清晨,那些为了梦想拼尽全力的日子,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了吗?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滴在枕头上,洇出一片深色的痕迹。

转眼已是夜晚十点。突然,尖锐的电话铃声如惊雷般炸响,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我有气无力地伸手摸到手机,屏幕上显示着“0199-5486656(海北西静)”。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认定这是诈骗电话,直接挂断。毕竟我的生活圈子,一直局限在山北那座小城,从未与外界有过如此陌生的联系。

但此刻,我鬼使神差地按下了接听键。听筒里传来带着独特腔调的“西普”,清晰而温和:“请问是林宇同学吗?我这里是海北大学土木学院,请问你有意参加我们学校的复试吗?”

这句话仿佛一道光,瞬间刺破了笼罩在我心头的阴霾。我的心脏猛地开始狂跳,握着手机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我语无伦次地重复着,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沙哑。仿佛在茫茫大海中漂泊许久的人,终于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刚挂断电话,电脑提示音紧接着响起。我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跌跌撞撞地冲向电脑。屏幕上,一条来自海北大学的调剂通知赫然在目,蓝色的字体在黑暗中格外醒目。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犹豫和不确定。海北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里的气候、人文,一切都与我熟悉的北方截然不同。而且,我对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知之甚少,未来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迟迟没有落下。我想起了父母期待的眼神,想起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难道真的要放弃吗?可如果接受,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内心的挣扎如汹涌的潮水,将我淹没。窗外的月光愈发清冷,仿佛在无声地催促我做出决定。

最终,现实的压力和对未来的一丝期待战胜了恐惧。我深吸一口气,手指颤抖着点击了确认。那一刻,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了我的胸口,我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但我知道,这或许是我唯一的出路了。黑暗的房间里,只有电脑屏幕的微光闪烁,映照着我疲惫却又坚定的脸庞,而命运的齿轮,也在这一刻悄然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