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者上升 重者下降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我们的祖先对宇宙万物起源的一种想象。既然讲的是最早的事件,那么是不是这些神话起源得也很早?不是,远古时期的人还追溯不到那么深远的事,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才开始关心这种事的。所以,越是久远的事件,人们反而了解得越晚,在科学上更是如此,像大爆炸宇宙论,是70多年前科学家才提出来的。而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三国时期才出现的,到南朝梁代才有了完整的记载。

所以,西蜀的秦宓讲这件事的时候,这种说法才刚刚出现,怪不得张温无言以对呢!秦宓还避开了盘古故事中的神话部分,只说“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这样可以显得更学术一些,避免对方用神话来随意解释。

后来,在古代的天文学领域,“混沌开天,轻升为天,重凝成地”的说法逐渐成了正规说法。比如在江苏省苏州市的文庙里,放着一座很大的石碑。石碑刻于南宋时期,上部是一幅圆形的全天星图,下部有两千多字的说明文字,开头就说:在宇宙未诞生的时候,“天”“地”“人” 都混于其中,浑然不分;宇宙诞生时,轻、清的物质就上升成为天,重、浊的物质下降成为地,前者是气,无形的,后者是粒,有形的。它还说,这就是“自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