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研究
- 梁晓冬等
- 1803字
- 2025-04-28 19:12:20
自序
本研究借鉴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底层文学叙事研究视角,在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框架之下,系统追溯了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传统,以当代英国底层叙事的代表性诗人哈里森、达菲、希尼、阿米蒂奇的代表作品为研究文本,采用福柯话语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空间理论等批评方法,从阶级、性别、种族、文化、空间等维度,对其底层叙事对象、内容、主题、主体和叙事策略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作品所蕴含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展现了当代英国诗人以文学的话语力量介入社会问题的勇气和担当。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视角创新:采用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本土视角,来烛照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辅以多重批评方法,系统开展当代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实属一种新尝试,为文学研究中学西用、中西视角融通,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本研究的突出特点:中学西用,从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视角出发,探寻学理文脉,建立研究框架,奠定理论基础;追根溯源,研究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为当代英国底层叙事研究寻求学理和精神本质来源;坐标纵横,以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为横向参照,以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为纵向依据,立足文本,采用多种批评方法;中西融通,对当代英国诗歌底层叙事的代表作品从叙事对象、叙事内容、叙事主题、叙事主体、叙事策略等方面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
本研究的主要建树在于:(1)探明了新时期中国底层叙事研究的学理。当代英国诗歌底层叙事研究,缘起“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以此为借鉴,我们首先对其发轫初始到现在(2003—2023)的研究状况做了梳理。从中探明了:新时期底层文学叙事学理为现实主义文学学理,思想基石是人文主义思想;精神向度是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站在底层人的立场,直面底层现实生存境遇,对底层精神、文化、伦理、价值等方面做出观照与判断。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梳理为课题开展打好了理论基础。(2)探究了英国诗歌底层叙事的传统渊源。以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学理为烛照,我们发现,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源远流长:《英格兰和苏格兰民谣》的底层劳动者、底层英雄和底层女性叙事,奠定了英国诗歌底层叙事的主题基调;《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市井书写和世俗人物刻画体现了现实主义诗学原理和人文主义思想;《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的底层儿童视角,揭露了教会的伪善和统治阶级对儿童的剥削压榨,呈现了布莱克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对底层儿童的人文关怀;华兹华斯“卑微的乡村田园叙事”书写了乡村女子的悲情与隐忍、乡村农夫的苦难挣扎与无奈守望以及他们穿过苦难阴霾的沉静与卑微中品格的伟大与高尚,反映了诗人为底层乡民鼓与呼的精神向度。通过对底层诗学传统的细察与深探,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当代英国诗歌底层叙事的学理文脉、精神本质和思想来源。(3)完成了当代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研究。基于以上探索,本课题以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为纵坐标,以中国新时期底层文学叙事研究为横坐标,采用多种批评方法,从主题意义、人物形塑和叙事策略等方面,讨论哈里森的工人阶级底层叙事、达菲的底层女性身体和底层移民的暴力叙事、希尼的底层乡村书写和阿米蒂奇的底层城市空间叙事。研究表明,当代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渗透了现实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是当代英国文学具有文学史意义的重要收获。在英国诗歌当下各种思潮混响的语境中,诗歌与外在的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尤其在商品经济大潮裹挟下,诗歌创作还出现了消费主义倾向,诗歌语言非但不“及物”,甚至在精神层面走向了萎靡、矮化和媚俗化。而这些诗人勇敢选择为底层表达诉求,艺术地呈现底层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况。他们的作品根植于底层生活,诗风质朴而硬朗,诗品正直而高尚,既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艺术品格,又具有深入、广泛的社会影响。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研究视角创新。选择新世纪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视角,批评者既可用本土批评视角来观照英国诗歌的主题和叙事方式,也可通过细察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传统和当代诗人的叙事作品,逆向为研究中国底层写作的精神资源和思维方式提供参照。因此,本课题是文学研究中学西用,中西融通,互为借鉴的一次有益尝试,定会在相关领域产生良好的学术反响。其社会影响在于,本课题研究发现,当代英国重要诗人与中国当代作家一样,力求以富有人民性的诗歌来救赎文学、道德和社会,这也为解决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