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湖湘学人的书画理论与文艺美学

理学发展到南宋,形成流派纷呈的局面,主要有湖湘学派、朱熹的闽学、陆九渊的心学之学、叶适的永嘉学派、陈亮的永康学派以及吕祖谦的婺学等。湖湘学派由胡安国的武夷学派酝酿而来,后经胡寅的横麓之学、胡宏的五峰之学和张栻的南轩之学发展壮大[1]。全祖望在《五峰学案》中对胡宏的学术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2]在其心目中,胡宏之历史地位足与朱熹相提并论,而胡宏的弟子中尤以张栻最著名。胡安国之学由胡寅、胡宏分为两派,因胡宏对其兄胡寅之学不满,故而胡寅之学最初受到了压制。全祖望指出:“然当洛学陷入异端之日,致堂独皭然不染,亦已贤哉,故朱子亦多取焉。”[3]可见胡寅在南宋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学术影响力。在南渡后的学术界,湖湘学者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文艺思想也颇具特色。

湖湘学人中涉猎书画者并不多,但胡寅的题画诗与张栻较多的书画题跋材料,为我们深入研究其书画艺术思想提供了可能。胡寅虽不是书画名家,也无直接的书画理论,但其《斐然集》中的题画诗具有明显的融情理于景物的创作倾向。与同时期的文人相比,他的题画诗数量并不算多,但却都是诗画融合的佳作,而且在以诗笔摹写画中景物的同时又能蕴含情性与理趣于其中,能做到如盐入水般毫无痕迹,可以说既具有诗情画意,又不乏哲理之思。张栻是理学人物中的著名书法家,有书法作品传世。他的《南轩集》中有相当数量的书画题跋材料及论书诗、题画诗等,为我们探讨其书画批评旨趣提供了依据。“学者之诗”是他提出的重要诗学命题,而从中提炼出的“学者”滋味的美学范式也成为他书画评论时的主要旨趣,他不仅追求“学者之书”的书美理想,而且提倡“闲澹简远”的绘画意境。可以说,张栻在诗书画领域有着会通的审美精神,即均追求作品涵泳时的“学者”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