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焦虑为什么让人难受?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些表述:

“你睡了吗?我可丑得睡不着啊!”

“女娲造人千千万,为什么把我造得这么难看?”

…………

这些话为什么能够流行?这就体现了当下的一大社会心理现象——容貌焦虑。

焦虑的本质

在讨论容貌焦虑之前,我们首先要讨论焦虑,把容貌焦虑放到一个更大的“焦虑”的盘子里来思考。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你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差距大到你不能容忍。

还在读书的学生有分数焦虑。成年人如果没买房子,就会有所谓的住房焦虑;有些人有工资焦虑,希望自己每个月能拿几千元,可实际收入好像还差很多;在我们大学老师这个圈子里,职称焦虑比较严重。

容貌焦虑实际上也是这么一回事:希望自己长成什么样子,但没有长成那个样子,所以就非常焦虑。但特别有意思的是,所有的焦虑,背后都有个相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你希望自己达到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你的目标,而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希望你达到的目标。

分数要高,房子要大,工资越多越好,职称越高越好,容貌越美越好……请问,这真是你的需求吗?这是社会的需求。你是被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给出的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住了,因为没有办法跳出这些束缚,所以才会非常焦虑。

这种焦虑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重要的道理:恰恰是价值的趋同,导致了资源分配的稀缺,这就使得很多人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进而加剧了焦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想进名牌学校带来的焦虑。所有人都想进好的学校,这样一来录取分数肯定会水涨船高,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失败者”,进而产生焦虑。

高颜值与性选择

为什么容貌作为老天爷随机分配的东西也会引发焦虑呢?这当然也是因为美丽的容貌是稀缺的。

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对美貌的欣赏本身是一种生物性的、适应性的行为。请注意,进化心理学试图把很多被认为不太好的品行都予以“洗白”。比如,喜欢漂亮女孩子,如果用比较负面的说法来形容,就是“好女色”;喜欢漂亮的男孩子,那就是“好男色”。总而言之,不像是什么好话。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你对美貌产生了倾慕之心,这只是因为进化算法在起作用罢了。换言之,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之所以产生诸如喜怒哀乐的心理倾向,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繁殖适度,使得基因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散布。

随便举个例子,我们一般都喜欢大眼睛的人,所以大眼睛的男生和女生都比较讨人喜欢。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大眼睛的人更美呢?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眼睛大就意味着整个视觉感官系统比较发达,能够获得较多的视觉信息。在采集狩猎时代,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猎物在哪里。

而且,对于美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持有一些共同的观点,比如,认为长直的头发、光洁的皮肤是美的。因为这些特征意味着人的健康水平比较高,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下来的孩子患病的概率就比较低。

所以,表面上看是我们在欣赏美貌,但归根结底是进化的算法在帮助我们选择那些外表合适的对象,这样能够使得双方合作,诞生出基因强大的后代。这对于整个人类物种的生存是有好处的。

容貌焦虑,站在达尔文主义的立场上看,就必须在“性选择”这一生物学范畴下得到理解。

一夫一妻制下的基因传播

不得不指出的是,只要有选择就会有竞争,选择和竞争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失败者。所以,只要谈到了性选择,就会有竞争带来的焦虑问题。

比如,你的眼睛大,总有人的眼睛比你更大;你的头发顺滑,总有人的头发比你更加顺滑;你的个子高,总有人比你长得更高……这可怎么办?为什么这样的比较会产生焦虑呢?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在生物学意义上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

很多人可能会问,古代封建大家庭不是三妻四妾吗?这里要讲清楚,三妻四妾是文化,不是生物性。也就是说,一夫多妻制这样一种制度,是人类进入特定的文化形态以后出现的。在漫长的采集狩猎时代,人类就是一夫一妻制的,这一结论是有人类学研究基础的。正因为人类并不是一夫多妻制的,所以那些具有稀世美颜的人不可能垄断所有的基因传播机会。比如,确实会有美男和美女的结合,但是正因为美男和美女在比较中成了一种稀缺的优势资源,大家又是一夫一妻制,所以那些“次美女”和“次美男”也会结合,或者普通长相或长得比较丑的也会结合。

如果是一夫多妻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某种基因可能会占据垄断性的地位。反过来说,人类整个基因的配比或传播,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非常民主的过程。正因为人类是个民主的物种,所以各种各样的基因都能传播下去。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上脸长成什么样的都有,像西门庆那样帅的男人和像武大郎那样丑的男人,同时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这就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个现象本身是不是对进化论的反讽?那些不好的基因也被传播下去了?

这也未必。

化解容貌焦虑之道

美貌往往代表着更好的基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长得不好看,你的基因就不行。

请注意,这是个逻辑问题。不要把美貌当成基因好的必要条件,它可能是基因好带来的一种表现,但基因好还会有其他的表现。那么,什么能够反映你的基因好呢?这就是我要说的能够克服容貌焦虑的很重要的论点了。也就是,就算容貌不好,你也可能拥有很好的基因。

方法1 艺术

首先就是通过艺术来弥补。艺术特别重要,按照现在进化心理学家的研究,艺术的出现甚至有可能比语言更早。我们现在一般认为,在所有的人类物种中,只有“智人”(拉丁文学名:Homo sapienz)才能运用语言。我是智人,各位读者也是智人,因为这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人类物种了。但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类物种。

有一类人种叫“匠人”。他们出现的时间比智人早很多年,生活在非洲地区。他们会做钻石形的石斧,但这种石斧并不是真正用来切凿物体的,而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工艺水平高。

如果一个男性匠人想要吸引女孩,但他的容貌一般,该怎么办呢?他会做一把漂亮的石斧,把它挂在胸前,看到女孩的时候就把石斧拿出来炫耀,你看,我的石斧做得还不错吧?这就能证明,他虽然容貌差了一点,但至少有本领。他的本领高就意味着他有很强的才智,间接地证明了他的基因不错。这样一来,女孩的芳心就可能因此被打动,有可能就跟着他走了。他的后代也有可能继承他心灵手巧的本事,尽管容貌可能会稍微差一点。

艺术的传播,本身就服从于达尔文的算法。所以大家要继续在性选择这样一个大框架里去看待艺术的问题。这是用进化心理学看待问题的典型方法。

那么有些人会说,我没有这么好的手艺,我喜欢唱歌。没问题,唱歌也是艺术。如果你歌唱得好,也能够证明你有很多能力。第一,你的记忆力强。比如,我遇到很多朋友,他们都没学过日语,但听了几天日语歌就会唱了,说明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第二,你有很强的协调能力。想要把歌唱得好,你的身体就要掌握各种发音技巧,各器官之间要非常协调。第三,歌唱得好还要有情感的投入。如果你唱歌的时候声情并茂,说明你不太可能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你在性选择中的竞争力。

读到这里,大家的容貌焦虑可能就部分地被克服了。容貌不行,才艺来补。

方法2 德行表演

除了才艺,还有其他弥补的办法吗?很多人会觉得,才艺也需要有天分,我这人就是没才艺,做什么都做不好,唱歌还五音不全,怎么试都不行,那该怎么办?

那么,在艺术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面向,也能够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魅力的对象,那就是德行表演。

我用“德行表演”这个词,可能显得不太恭敬。下面的例子也许能够说明我想表达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杨贵妃,她是靠什么样的魅力得到了唐玄宗的心呢?首先就是天然本钱——长得漂亮。其次是艺术加持,她是个“K歌之王”,歌唱得好;而且她还是个舞蹈家,什么舞都会跳。但是杨贵妃的下场很悲惨,整个杨氏一族也被灭了。这就使得以后唐朝后宫的女子认为,要想成功上位,就不能走美色或者是才情的道路,一定要走其他的道路。

这就是唐肃宗的妻子张氏所走的道路。

有一段时间,唐肃宗过得朝不保夕。他驻扎在灵武时,叛军随时可能来攻击。这时候,张氏还没有被立为皇后,她就和唐肃宗说:“陛下,我给你出个主意。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睡在外面的房间,你睡在里面的房间。如果叛军突然半夜来袭,臣妾在外面,拿把宝剑,可以为你争取一点点逃命的时间。听到我外面房间有事,你别管我,你就撒丫子跑,我死了也是为了你!”这段话是我发挥的,《旧唐书》中的原文如下:“今大家跋履险难,兵卫非多,恐有仓卒,妾自当之,大家可由后而出,庶几无患。”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张氏已经怀孕了。唐肃宗一听这话就哭了,多么贤惠的老婆!他觉得这女人靠谱,太靠谱了,这话太暖心了。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张氏把孩子生下来了,生下孩子以后就应该坐月子。但是当时战事仍然非常紧急,张氏就在月子期间挣扎着下床,给前线的将士缝补衣服。这样一来不但皇上被她征服了,连群臣都被她征服了。不久之后,皇上立她为后。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德行表演”这个词来描述她的行为呢?因为张氏成为皇后以后,就开始与宦官勾结,祸乱朝纲,展现了她狰狞的一面。有些事情她做得非常不堪,甚至把唐肃宗很宠爱的一个儿子害死了。这个故事我就不详谈了。

如果抛开后面她所做的事情不谈,只看前面一段,她的确是竞争中的胜利者,她的“德行表演”一下子就超过了其他所有后妃的表演水平。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在所谓的性选择当中获得优势,实际上有三种“展现”,其一是容貌展现,其二是才艺展现,其三是德行展现。有人可能就要质疑了,这不就是把一种焦虑换成另外一种焦虑了吗?我认为,此焦虑和彼焦虑还是有所不同的。容貌毕竟是爹妈给的,但是才艺和德行可以靠自己的后天努力获得,大家不妨多做一些自己行动半径之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