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消费端:规模破亿,价值可期

听众破亿,持续增长

衡量一个内容生态往往会从供需两端来评估,前文聊完中文播客的供给侧,我们来看看中文播客的消费端,也就是播客听众的规模。

从最近三年的行业数据中会发现,中文播客生态呈现出了“供需两旺”的状态。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报告预计中文播客听众的规模在2025年或突破1.5亿人;《2023喜马拉雅中文播客生态报告》也披露,2023年在喜马拉雅上收听播客的人数已突破2.2亿,周活跃播客听众高达1600万人。

虽然口径有所不同,但播客听众规模在2023年已经稳定地维持在破亿的水平,eMarketer预计近几年播客听众会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对于一个新兴的内容形态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高黏性,养成系,成就独特价值

除了基数的庞大,播客听众的黏性也相当高。从CPA调研中的用户群体看(图1-6),老用户群体占比38.5%,重度用户占比40.5%,这与JustPod发布的数据(2020年重度用户占比21.6%,2022年重度用户占比35.6%)相比,亦有不小的提升,且这两个群体的消费能力均高于大盘。所以,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播客整体的经济规模或将进一步提升,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注:新用户指收听播客6个月以下的听众;老用户指收听播客3年以上的听众;重度用户指周均收听5小时以上的听众。

图1-6 播客用户时长和消费的分布

除了高黏性,相关调研还发现,从收听年限和收听时长的关系看(图1-7),播客呈现出养成系的特点,即听的年限越久,听的时长越长。

图1-7 播客听众收听年限和收听时长的关系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用GDP来衡量的,那么“声音经济”的规模就是用人群数量×人均时长来估算的。用这个指标来看,“播客GDP”已十分可观,如果加上经由互动产生的额外时长,这个“播客GDP”可能会更高。

小宇宙CEO Kyth在采访中袒露,小宇宙也看重收听时长,并给出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小宇宙用户累计收听总时长超过15亿小时,人均每日收听时长超过78分钟。Kyth说:“你听一个人讲1小时和100小时,是完全不同级别的信任指数。在内容媒介里,信任指数和商业价值是挂钩的。”2024年初,小宇宙app上线了贴纸功能,其中就有“听某档节目100小时”的贴纸,众多听众以此为荣,竞相在社交媒体晒出这枚贴纸。

《井户端会议》和《东亚观察局》的主理人梵一如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比如《东亚观察局》现在每期的点击最终是2万,有70%的完播率,相当于有2万人每周会听我的节目40分钟(整体时长60分钟),相较于抖音的几十秒,播客是听几个人或者一个人讲40分钟,甚至每周都听,这就是对一个人的心智占领,这样的商业价值不可能低。

所以,从时长和规模上来说,播客已经不再是一个小众媒介,而是一个能适用于众多场景,具有高黏性和成长潜力的新媒介,其商业价值的确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