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阅读美学
- 张春燕
- 1021字
- 2025-04-24 19:40:03
序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张春燕博士数年前的学术成果——她的博士学位论文。现在知道它不久将付梓出版,我真诚地为作者感到高兴。
春燕数年前曾在南开大学哲学院攻读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当她告诉我想写明清小说评点理论时,我内心颇为她担忧。一方面我知道本领域似已有不少相关学术成果,对它的认识与评价学界已有一些重要共识;另一方面,知道她想用“阅读美学”这一关键词统领这部未来的学术著作时,担心她能否超越接受美学的一些核心观念,别有建树。然而,当春燕最后拿出这本学位论文时,我有一种释然的欣慰。毕竟,作者为重新理解明清小说评点理论找到一个很精彩的崭新美学范畴——阅读美学;毕竟,经过一番细致的梳理工作,作者对明清小说评点理论与接受美学间之异同,给出很有学术价值的说明。
作者的本意是对我国明清小说评点理论的个性与成就作较为系统的梳理;然而当这一学术工作结束之后,读者却有一种意外的惊喜——该著以中国明清小说评点理论为基础,提升出一种关于小说鉴赏与批评的审美阐释模型,这一模型由阅读自觉、阅读之乐、阅读范式与小说评点,实即对小说的审美批评这几个环节构成。这一模型一旦形成,便超越了对明清小说评点的言说,而具有阐释其他领域审美鉴赏和批评的普遍性价值。
于是,作为一位读者,我不禁突发奇想:如果说明清小说评点成就可以被恰当地命名为一种“阅读美学”,那么中国美学史上是否还有其他相关学术资源可以作类似的梳理和理解?如果说真有一种“阅读美学”,那么仅就中国美学史而言,一种超越了明清小说评点个案之局限,一种基于其他古典艺术批评领域思想资源,因而更为完善的“阅读美学”又当如何?毕竟,作者这里所集中讨论的,仅乃“阅读美学”之一种,基于小说阅读与评点的很特殊的“阅读美学”,而非“阅读美学”之一般。如果说围绕人类审美欣赏环节——“文学阅读”可以形成一种“阅读美学”,那么中国美学史所积累的相关学术资源便远不止小说评点。小说评点之外,尚有更久远的诗论、词话、书论、画论存焉。这些其他领域的宝贵财富是否也可以从“阅读美学”的角度言说之、整理之?也许,当中国美学研究界对上述各领域鉴赏与批评传统作了较为系统的专题性梳理后,我们便可以想象一种更为完善的基于中国经验的“阅读美学”理论模型。
在此意义上,张春燕的这份学术成果便极为可贵,它为中国美学史的深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极有意义、具有可持续性的学术话题、理论视野。愿作者在此方面有新收获,望学界同仁于此著幸垂意焉,是为序。
薛富兴
2018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