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卷一百六十二·宋英宗本纪

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正月辛未日,朝廷复命皇侄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乙亥日,下诏将南郊祭祀以太祖配祭定为定制,并把温成皇后庙改为祠殿。二月己卯朔日,更改江西盐法,还下诏让开封府在四郊买地,出钱埋葬无力安葬的百姓。三月辛亥日,诏令礼部举行贡举。乙卯日,孙抃被罢官,任命赵概为参知政事,吴奎为枢密副使。因干旱,朝廷于甲子日取消大宴,乙丑日在西太一宫祈雨,庚午日谢雨。四月壬午日,颁布《嘉祐编敕》。己丑日,夏国主谅祚进献马匹,请求赐书,朝廷下诏赐给《九经》,并归还其马匹。五月戊午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庚午日,包拯去世。八月己卯日,诏立宗实为皇子,癸未日,赐名曙。九月乙巳朔日,任命皇子为齐州防御使,进封钜鹿郡公。辛亥日,在明堂举行大飨之礼,奉真宗配祭,大赦天下。

嘉祐八年(1063年),正月辛亥日,交阯进贡九头驯象。二月癸未日,仁宗身体不适。甲申日,下德音:天下囚犯罪减一等,徒刑以下的释放。三月戊申日,庞籍去世。甲子日,仁宗在延和殿赐进士、诸科及第同出身三百四十一人。辛未日,仁宗在福宁殿驾崩,遗命皇子即位,皇后为皇太后,丧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力求俭约。

英宗名为赵曙,是濮安懿王允让的第十三子,母亲是仙游县君任氏,于明道元年(1032年)正月三日出生在宣平坊第。他四岁时被仁宗养于宫中,宝元二年(1039年),豫王出生后回到濮邸。赵曙天性孝顺,爱好读书,生活俭朴如同儒者。景祐三年(1036年),赐名宗实,授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多次升迁。嘉祐六年(1061年)十月辛卯日,被起用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他以服丧为由推辞,四次上奏后才被准许。丧期结束后,再次被授予此职,又推辞。七年八月,被允许免去宗正之职,仍为岳州团练使。戊寅日,立为皇子,癸未日,改名曙。他称病坚决推辞,后在众人劝说下入宫。九月,迁为齐州防御使、钜鹿郡公。

嘉祐八年四月壬申朔日,皇后传遗诏,命赵曙继承皇帝位。癸酉日,大赦天下,赏赐百官爵位一等,优厚赏赐各军。乙亥日,赵曙身体不适。丙子日,尊皇后为皇太后。己卯日,诏请皇太后一同听政。五月戊辰日,赵曙初次到延和殿。六月辛卯日,契丹派萧福延等来祭吊。七月壬子日,赵曙初次到紫宸殿接见百官。八月癸巳日,将赵曙生日定为寿圣节。九月辛亥日,光国公仲鍼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阳郡王,改名顼。冬十月甲午日,安葬仁宗于永昭陵。十二月己巳日,赵曙初次到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乙亥日,淮阳郡王顼出阁。这一年,于阗、西南蕃来进贡。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春正月丁酉朔日,更改年号。戊戌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己亥日,是寿圣节,百官以及契丹使者初次在紫宸殿为英宗祝寿。甲寅日,朝廷奖赏唐州知州赵尚宽,因其修筑沟堰、增加了户口数量,晋升他一级官职,赏赐钱二十万。

三月壬寅日,朝廷下令修缮秦悼王的坟墓,并设置守护官。戊午日,朝廷审查囚犯。辛酉日,天空下起了尘土。

夏四月癸未日,朝廷放出宫女一百三十五人。甲午日,在相国天清寺、醴泉观祈雨。赏赐各军数量不等的钱。

五月己亥日,疏浚二股河。戊申日,皇太后归还政权。庚戌日,英宗开始每天驾临前后殿。壬子日,朝廷下诏:“皇太后发布的旨意称圣旨,出入的仪仗护卫按照章献太后的旧例执行。如果皇太后有所需求,内侍记录圣旨交付给有关部门,经过复奏后就立即执行。”丙辰日,为皇太后的宫殿命名为慈寿宫。己未日,荧惑星侵犯太微上将星。壬戌日,因为英宗病愈,命令宰臣向天地、宗庙、社稷以及宫观致谢。

闰月戊辰日,辅臣晋升爵位一等。

六月己亥日,封淮阳郡王赵顼为颍王,祁国公赵颢为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东阳郡王,鄠国公赵頵为左卫上将军。增加宗室的教授。丁未日,增设同知大宗正事一员。辛亥日,建造睦亲宅、广亲宅。辛酉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壬戌日,岁星在白天出现。

八月甲辰日,朝廷录用周世宗的后代。甲寅日,太白星进入太微垣。乙卯日,派遣兵部员外郎吕诲等四人担任贺契丹太后生辰、正旦的使者,刑部郎中章岷等四人担任贺契丹主生辰、正旦的使者。丙辰日,内侍都知任守忠因行为不守法度,被贬为保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蕲州。丁巳日,朝廷拿出三万石上供米赈济宿州、亳州遭受水灾的民户。

九月丁卯日,恢复武举考试。庚午日,朝廷下诏让夏国精心挑选使者,告诫他们不要扰乱正常的典章制度。

冬十月丙申日,朝廷下诏让朝廷内外的近臣、监司举荐治理品行一向显著、可准备晋升提拔的人两名。

十一月乙亥日,在陕西的民户中,每三丁抽取一人,刺为义勇军,共有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每人赐钱二千。谏官司马光多次上疏劝谏,朝廷没有应允。戊寅日,恢复内侍养子的规定。十二月乙巳日,天空下起了尘土。丙辰日,契丹派遣耶律烈等人前来祝贺寿圣节,萧禧等人前来祝贺明年的正旦。这一年,畿内以及宋、亳、陈、许、汝、蔡、唐、颍、曹、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杭、宣、洪、鄂、施、渝州、光化、高邮军等地发生大水灾,朝廷派遣使者巡视,疏浚治理、赈济抚恤,免除当地的赋租。西蕃瞎毡的儿子瞎欺米征归附宋朝。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春正月甲戌日,朝廷赈济蔡州。

二月甲辰日,刮起大风,白天一片昏暗。丁未日,朝廷审查囚犯。这个月,朝廷赐予礼部奏名的进士、明经诸科及第出身的共三百六十一人。

三月己巳日,颁布《明天历》。

夏四月戊戌日,朝廷下诏商议尊崇奉祀濮安懿王的典礼。辛丑日,朝廷下诏规定监司、知州每年举荐官吏不要只是为了凑数。丙午日,将仁宗的御容供奉在景灵宫。丁未日,西方出现白气。

五月癸亥日,朝廷下诏以考核名实来激励臣下。丙子日,朝廷下诏规定从今以后皇子以及宗室中亲属辈分低的人,不授予检校师、傅官。乙酉日,朝廷下诏规定宗室封王的子孙可以世袭爵位。

六月壬辰日,朝廷审查囚犯。己酉日,朝廷下诏让尚书省集合三省、御史台商议尊崇奉祀濮安懿王的典礼。甲寅日,取消尚书省的集议,命令有关部门广泛寻求典故,务必符合经义。朝廷下诏派遣官员与契丹确定疆界。

秋七月癸亥日,富弼被罢官。丙寅日,朝廷下诏减少皇帝的乘舆服御。丙子日,朝廷放出宫女一百八十人。丁丑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己卯日,群臣五次上奏为英宗上尊号,英宗没有应允。庚辰日,张昪被罢官,朝廷任命文彦博为枢密使。

八月庚寅日,京师下大雨,发生水灾。癸巳日,朝廷赐给遭受水灾的各军米,派遣官员查看,军民因水灾死亡的有一千五百八十人,赐给他们的家人缗钱,对于那些没有家人的死者予以安葬祭祀。乙未日,因为发生雨灾,朝廷下诏自责并求直言。起初,学士起草诏书说:“执政大臣,应当警惕思考天变。”英宗在后面书写道:“雨灾专门用来警戒朕的德行不足,可以改为‘君臣协德交修’。”己亥日,因为水灾,朝廷取消开乐宴。壬子日,派遣工部郎中蔡抗等人担任贺契丹生辰使,侍御史赵鼎等人担任贺契丹正旦使。乙卯日,朝廷减少衮冕的制度规格。丙辰日,在陕西设置壮城兵。

九月壬戌日,天下雨,朝廷取消大宴。己巳日,朝廷以灾异和风俗为题策试制举人。壬午日,太白星侵犯南斗星。乙酉日,因为长久下雨,朝廷派遣使者向岳渎名山大川祈祷。

冬十月乙巳日,树木结冰。

十一月庚午日,英宗前往景灵宫祭祀。辛未日,祭祀太庙。壬申日,在南郊举行祭祀,实行大赦。奉上皇太后的册书。册封皇后。将齐州改为兴德军节度。辛巳日,朝廷对百官施加恩泽。十二月辛亥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一年,蒋、波、绣、云、龙赐等州前来进贡。

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春正月丙辰朔日,契丹派遣耶律仲达等人前来祝贺正旦。戊午日,契丹派遣萧惟辅等人前来祝贺寿圣节。丙寅日,英宗驾临降圣院,拜谒神御殿。癸酉日,契丹将国号改为辽。己卯日,温州发生火灾,烧毁民房一万四千间,死亡五千人。丁丑日,皇太后下书给中书门下:“册封濮安懿王应当如同前代旧例,王夫人王氏、韩氏、任氏,皇帝可以称亲。尊崇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英宗下诏遵从皇太后的训示。将濮安懿王的墓地作为园,设置守卫官吏,在园中建立庙宇,让濮安懿王的子孙主持祭祀之事,按照皇太后的旨意执行。辛巳日,英宗下诏让臣民避讳濮安懿王的名讳,封濮安懿王的儿子宗懿为濮国公。壬午日,贬黜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

二月乙酉朔日,天空出现白虹贯穿太阳的现象。

三月庚申日,彗星在早晨出现在室宿。辛酉日,贬黜谏官傅尧俞、御史赵鼎、赵瞻。戊辰日,英宗亲自审查囚犯。庚午日,因为出现彗星,英宗避居正殿,减少膳食。辛未日,将贬黜吕诲等人的诏令通告朝廷内外。癸酉日,英宗因为灾异自责,下诏让转运使考察狱讼、调役中存在的重大利弊并上报朝廷。辛巳日,彗星在早晨出现在昴宿,如同太白星,长一丈五尺。壬午日,彗星光芒四射,出现在毕宿,如同月亮般大。

夏四月丙午日,英宗下诏让有关部门考察所管辖区域内搞左道旁门、进行不合礼制祭祀以及杀害善良百姓不遵守法令的人,其罪行不予赦免。

五月甲子日,取消知杂御史、观察使以上官员每年举荐人的规定。乙丑日,彗星运行到张宿后消失。戊辰日,英宗对宰相说:“朕想要与你们每天讨论治国之道,中书省那些有固定制度的日常事务,交付给有关部门执行。”六月己酉日,朝廷审查囚犯。

秋七月乙丑日,晋升濮安懿王的子孙以及鲁王的孙子爵位一等。

八月庚子日,英宗派遣傅卞等人祝贺辽主生辰,派遣张师颜等人祝贺辽主正旦。

九月壬子朔日,发生日食。癸亥日,确定待制、谏官、朝官少卿郎中升迁选用的时间和补员标准。庚辰日,禁止妃嫔、公主以下的人举荐有服亲关系的夫婿。

冬十月壬午朔日,将仙游县君任氏的坟地作为园。乙酉日,英宗下诏两天驾临一次迩英阁。丁亥日,英宗下诏礼部每三年举行一次贡举。甲午日,英宗下诏让宰臣、参知政事各举荐才能品行出众、可试任馆职的士人五名。

十一月戊午日,英宗身体不适,在大庆殿祈祷。己未日,宰相开始向英宗奏事。辛酉日,将天下囚犯中死罪的减轻一等,流放罪以下的予以释放。十二月乙未日,宰相向天地、宗庙、社稷祈祷。壬寅日,立颍王赵顼为皇太子。癸卯日,实行大赦。赐给文武官员中儿子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勋官晋升一级。辽派遣萧靖等人前来祝贺正旦和寿圣节。这一年,朝廷派遣使者以违约多次侵犯边境的罪名责备夏国,谅祚献上土产谢罪。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春正月庚戌朔日,群臣为英宗上尊号为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将天下囚犯的罪行减轻一等,徒刑以下的予以释放。刮起大风,天空弥漫着阴霾。辛亥日,免除京城拖欠的曲钱。丁巳日,英宗在福宁殿驾崩,享年三十六岁。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为英宗。

英宗自从居住在睦亲宅时,孝顺的品德就远近闻名。濮安懿王去世后,把自己所使用和玩赏的物品分给各个儿子,英宗得到的东西,全部送给了王府中那些在濮安懿王下葬后就离去的旧人。宗室中有人借了金带却拿铜带归还,主管官吏将此事报告给英宗,英宗说:“这真的是我的带子。”便接受了。英宗命令殿侍去卖犀带,价值三十万钱,犀带丢失了,英宗也没有过问。起初推辞做皇子时,英宗请潭王宫教授周孟阳写奏疏,周孟阳对他有所劝诫,英宗就向他致谢并拜谢。上奏了十多次,英宗的辞让都未被允许,才接受召见,他告诫舍人说:“小心看守我的住所,皇上如果有了合适的继承人,我就回来。”成为皇子后,英宗谨慎沉静、恭敬沉默,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但天下人暗中都知道他有圣明的品德。即位后,每次任命近臣,英宗必定称呼他们的官职而不叫名字,大臣们曾从容地提及此事,英宗说:“朕即使在宫中任命小臣,也从来没有叫过他们的名字。”有一天,英宗对神宗说:“国家过去的制度,士大夫的儿子如果娶了皇帝的女儿,都要升行以回避舅姑的尊长地位,这从道义上说是很没有道理的。朕曾经思考这件事,连睡觉都不安心,怎么能因为富贵的缘故,就屈从于违背人伦长幼的秩序呢?可以下诏让有关部门革除这个制度。”恰逢英宗生病,此事未能实现,神宗讲述了这件事。

赞语说:从前有人说,上天所赋予的使命,人是不能违背的。确实如此啊!英宗凭借明智贤哲的资质,承受了继承皇位的天命,坚持本心坚决辞让,好像要以此度过一生,而最终还是登上了帝位,这难道不是天命吗?等到他临朝理政,臣下有奏章上奏,他必定询问朝廷的旧例以及古代治理国家所适宜的做法,每次做出裁决,都出乎群臣的意料之外。虽然因为疾病不能有更大的作为,然而却能让百世之后的人,钦仰他高尚的风范,咏叹他至高的品德,这是多么伟大啊!那隋朝的晋王杨广、唐朝的魏王李泰,觊觎皇位,用虚假做作的手段争夺嫡位,从而开启了祸端,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思啊!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