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帝,名宗训,是世宗柴荣的儿子。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癸丑年,八月四日,在澶州的府第出生。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癸未日,被授任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为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癸巳日,世宗驾崩。甲午日,宫中传出世宗的遗诏,命令恭帝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当天,群臣侍奉恭帝即位后散去。丁酉日,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坤上奏,在霸州北面击败契丹五百骑兵。戊戌日,文武百官、宰臣范质等人上表请求恭帝处理政务,上表三次后,恭帝应允。壬寅日,文武臣僚上表,请求将八月四日定为天寿节,恭帝听从。癸卯日,任命司徒、平章事范质为山陵使,翰林学士、兼任太常寺事的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兼任开封府事的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这个月,十六个州郡上奏大雨连续十几天不停。
秋七月丁未日,任命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山陵判官。辛亥日,左散骑常侍申文炳去世。乙卯日,右拾遗徐雄被剥夺三任官职,因为他诬陷奏报雷泽县令虚报户籍。丁巳日,百官除去丧服。尚辇奉御金彦英,本是高丽人,奉命出使高丽时,向高丽国王称臣,所以获罪。庚申日,任命邢州节度使王仁镐为襄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任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袁彦为陕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任命右羽林统军、暂代邢州事务、检校太保李继勋为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任命滑州留后、检校太保陈思让为沧州节度使;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陈州节度使、检校太傅韩令坤为侍卫马步都虞候,依旧担任陈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任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高怀德为夔州节度使,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任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常州防御使、检校司空张铎为遂州节度使,担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并且改名为令铎(《宋史·张令铎传》记载:本名铎,因为与河中张铎同名同姓,所以赐现在的名字)。壬戌日,任命郓州节度使、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侍中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依旧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任命襄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向拱为河南尹,担任西京留守,加检校太师、兼侍中(《通鉴》记载:向拱就是向训,为避恭帝名讳而改);任命宋州节度使、担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韩通为郓州节度使,依旧担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任命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驸马都尉张永德为许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任命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依旧担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进封开国侯;任命淮南节度使兼殿前副都点检、检校太保慕容延钊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依旧担任殿前副都点检,进封开国伯;任命殿前都指挥使、江州防御使、检校司空石守信为滑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依旧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丙寅日,下诏大赦天下。庚午日,翰林学士、兼任太常寺事的窦俨撰写并进献大行皇帝太室歌酌献辞,舞名为《定功之舞》,歌辞没有记录。这个月,各道相继上奏,大雨不停,各地河渠涨水泛滥,淹没房屋,损害庄稼。
八月甲戌朔日,以光禄卿之职退休的柴守礼,被授任为太子太保后退休。乙亥日,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撰写并进献大行皇帝尊谥为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恭帝听从。庚辰日,天下兵马都元帅、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钱俶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改赐功臣称号;天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魏王符彦卿加守太尉;夏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太保、兼中书令、西平王李彝兴加守太傅;荆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南平王高保融加守太保。壬午日,山陵使范质撰写并进献大行皇帝陵名为庆陵,恭帝听从。秦州节度使、西面沿边都部署、检校太师、守中书令、褒国公王景进封凉国公,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郭从义加开府仪同三司,鄜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邢国公武行德进封宋国公,永兴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侍中李洪义加开府仪同三司,凤翔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郭崇加检校太师,潞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李筠加检校太尉,朗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周行逢加检校太师。甲申日,寿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韩国公杨信封鲁国公;邠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刘重进,庐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赵赞,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宋延渥,都加开府仪同三司;泾州节度使、检校太尉白重赞,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张铎,都加官阶爵位。丙戌日,易定节度使孙行友、灵州节度使冯继业、府州节度使折德扆,都从检校太保加检校太傅,晋升官阶爵位。任命延州留后、检校太傅李万全为延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庚寅日,皇弟特进检校太保、左骁卫上将军、燕国公、食邑三千户宗让加检校太傅,进封曹王,改名为熙让;熙谨被授任为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食邑三千户;皇弟熙诲被授任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左领卫大将军,封蕲王,食邑三千户。制令下达后,就命令相关部门选择日期准备礼仪进行册封。封晋国长公主张氏为晋国大长公主;任命以前的陕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药元福为曹州节度使,晋升官阶爵位。甲午日,守司徒、同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参知枢密院事范质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萧国公;门下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王溥加右仆射,进封开国公;枢密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魏仁浦加兼刑部尚书,依旧担任枢密使;检校太傅、右骁卫上将军吴延祚依旧担任枢密使,进封庆国公;任命左武卫上将军史牷为左金吾上将军退休。乙未日,任命陇州防御使王全斌为相州留后。戊戌日,宣徽南院使、兼任开封府事的昝居润,宣徽北院使、兼任三司事务的张美,都加检校太傅。己亥日,前司空李谷加开府仪同三司、赵国公,任命以前的太傅、少卿朱渭为太仆卿退休。辛丑日,以左金吾上将军之职退休的史牷去世。壬寅日,高丽国派遣使者朝贡,同时进献《别序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一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三卷(《文昌杂录》记载:《别序》记录孔子出生及弟子求学之事。《新义》以越王提问为条目,解释疏文含义。《皇灵》只说延年避灾之事及符文,是道书。《雌图》只说日之环晕、星之彗孛,也不是奇书)。
九月壬子日,前沧州留后李彦頵去世。乙卯日,高丽王王昭加检校太师,食邑三千户。丙辰日,任命三司副使王赞为内客省使兼北面诸州水陆转运使。癸亥日,前开封县令路延规被除去名籍,流放沙门岛。在此之前,路延规因犯错被停职,有关部门召路延规宣读敕令,路延规抗命,被御史台查办,所以有这个处罚。甲子日,任命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窦仪为兵部侍郎并兼任原职;任命尚书户部员外郎、直枢密院杜华为司门郎中,担任枢密直学士,赐紫色官服;任命翰林学士、尚书度支员外郎王著为金部郎中、知制诰并兼任原职,仍旧赐金印紫绶。当天,翰林学士、尚书屯田郎中、知制诰李昉,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水部郎中、知制诰赵逢,都加柱国称号,赐金印紫绶。乙丑日,兵部尚书张昭进封舒国公,户部尚书李涛进封莒国公。任命太子詹事刘温叟为工部侍郎,兼任国子祭酒事。这个月,京师以及各州郡大雨连绵超过十天,各地遭受水涝灾害,河渠泛滥。
冬十月癸酉朔日,任命以司农卿之职退休的李锴为太仆卿退休,以太常少卿之职退休的姚遂为将作监退休。丁亥日,太子太师薛怀让封杞国公。壬辰日,翰林学士、兼任太常寺事的窦俨撰写并进献贞惠皇后庙歌辞。丁酉日,世宗皇帝灵柩启运。戊戌日,任命以前的相州留后王晖为右神武统军。辛丑日,江南国主李景前来报丧,说世子宏冀去世,朝廷派遣御厨使张延范担任吊祭使。
十一月壬寅朔日,将世宗皇帝葬于庆陵,让贞惠皇后刘氏附葬。戊申日,西京上奏,以太子太师之职退休的白文珂去世。丙辰日,冬至,百官上表祝贺。戊午日,废除兖州广利军,依旧作为莱芜监。壬戌日,将凤州固镇升为雄胜军。丙寅日,左羽林统军马希崇(此处有脱误)。
十二月壬申朔日,史馆上奏,请求派遣官员修撰世宗实录,恭帝听从。甲戌日,将万岁殿改名为紫宸殿。甲午日,西京上奏,以左屯卫上将军之职退休的李萼去世。乙未日,大雨倾盆,白昼昏暗,一共持续四天,朝廷分别派遣使臣赈济各州遭受水灾的民户。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文武百官进呈名帖祝贺新年。镇州、定州紧急奏报,契丹入侵,河东贼军从土门东下与蕃寇合兵。恭帝下诏命令赵匡胤率兵北征。癸卯日,军队从京师出发,当晚驻扎在陈桥驿。天还没亮,军队哗变,将士们大声呼喊万岁,穿上铠甲拿着兵器,拥戴赵匡胤登上皇位,扶着他上马,簇拥着他向南行进。当天,下诏说:“上天生育百姓,为他们设立君主,尧、舜推让皇位,夏、商、周顺应时势进行变革,本质是一样的。我这个渺小的人,遭遇国家变故,人心已经背离,国命已有归属。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承上圣的资质,有神武的谋略,辅佐我高祖,感通皇天,侍奉世宗,功劳卓著,东征西讨,功绩盛大。天地鬼神庇佑有德之人,百姓的歌颂和诉讼都归附于至仁之人,顺应天命民心,效法尧禅让给舜,我如释重负,将成为宾客,啊,敬畏天命吧!”赵匡胤于是到崇元殿接受天命,百官朝拜祝贺后散去。下令封周帝为郑王,让他供奉周朝祭祀,历法和服色都依旧制,尊奉皇太后为周太后(《续通鉴长编》记载:建隆三年,周郑王前往房州居住)。宋朝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春天,周郑王在房陵驾崩。赵匡胤听闻后极为悲痛,在便殿为其发丧穿上丧服,百官进呈名帖表示慰问,不久派遣中使监护他的丧事(《续通鉴长编》记载: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日,房州上奏,周郑王去世,皇帝身着素服发丧,停止上朝十天)。在当年十月,将他归葬在世宗庆陵旁边。下诏让有关部门定谥号为恭皇帝,陵名为顺陵(《续通鉴长编》记载:仁宗嘉祐四年,下诏让有关部门选取柴氏谱系,在各房中推选最长一人,让他每年按时供奉周朝祭祀)。
史臣评价说:四季的更替,寒冷过去暑热就会到来;五行的变化,金消退火就会旺盛。所以尧、舜的禅让,汉、魏的传位,都是知晓天命且顺应人心的。何况恭帝正处于年少之时,恰逢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听闻众人的拥戴之意,明白天命所在,能够让出皇位,不也是很好的吗。最终谥号为恭,确实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