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卷一百五十六·后周世宗本纪(中)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乙未朔日,世宗柴荣没有接受朝贺。前司空苏禹珪去世。丁酉日,李谷上奏,在上窑击败淮贼。戊戌日,征发民夫十万人修筑京师罗城。庚子日,世宗下诏本月八日前往淮南。殿中监马从赟被免去官职,因为他侵吞外孙女霍氏的资产,被人起诉。辛丑日,任命宣徽南院使向训暂代东京留守,任命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壬寅日,世宗车驾从京师出发,丁未日,李谷上奏,从寿州领军退守正阳。辛亥日,李重进上奏,在正阳大破淮贼,斩首二万多级,尸体遍布三十里,在阵前斩杀贼军大将刘彦贞,生擒副将咸师朗以下多人,缴获铠甲三十万副、战马五百匹。此前,李谷驻军在寿春城下,攻打寿州城,不久淮南援军大批赶到,于是他与将佐商议说:“贼军的战船即将到达正阳,我军没有水战的装备,万一桥梁守不住,那么大军就会被隔绝,不如全军退守正阳浮桥,等待皇上到来。”诸将都认为有道理,于是烧毁粮草后退兵。军队撤退时不再严整,公私财物多有丢失,淮北的民夫也有陷入贼境的。世宗听闻后,急忙下诏让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军前往。当时淮贼趁着李谷退军的势头,派出数百艘战船沿淮河而上,并且摆出要断桥的架势,刘彦贞率领大军列阵前进。李重进到达正阳后,听说淮军就在附近,率领诸将过桥前进,与贼军相遇,李重进等人合力攻击,一鼓作气击败了贼军。(马令《南唐书》记载:世宗亲征,行军到圉镇,听说李谷的军队后退,料想唐兵一定会追击,派遣李重进急速奔赴正阳,说:“唐兵即将到来,应该赶快攻击他们。”刘彦贞等人听说李谷退军,都认为他胆怯,副将咸师朗说:“追击可以大获全胜。”刘仁赡派人劝他说:“您前来救援,还没交战敌人就退了,情况不可测,千万不要追击。您身为大将,关系到安危,倘若有不利,大事就完了。”前军张全约也说:“不能追。”刘彦贞说:“军事指挥在我,你们哪里懂得?阻挠我行事的斩首!”等到达正阳时,李重进已经先到了,淮军还没来得及吃饭就交战了。刘彦贞在拒马上安装利刃,又刻木为兽,号称捷马牌,在地上用皮囊布下铁蒺藜。周兵看到就知道他们胆怯,一鼓作气打败了他们,刘彦贞死在阵中)除了斩杀俘获的,投降的三千多人,都被我军将领赵晁所杀。甲寅日,世宗车驾到达正阳。任命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命令宰臣李谷掌管寿州行府事务。乙卯日,世宗车驾渡过淮河。丙辰日,到达寿州城下,在州西北淝水北岸扎营,下诏将正阳浮桥移到下蔡。庚申日,在世宗在寿州城下炫耀兵力。(《春明退朝录》记载:家中有《范鲁公杂录》,记载世宗亲征忠正军,驻扎在寿州城下,半夜有白虹从淝水升起,长达数丈,向下贯穿城中,数刻后才消失)壬戌日,赵匡胤上奏,在涡口打败淮贼一万多人,斩杀伪兵马都监何延锡等,缴获战船五十艘。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二月丙寅日,世宗柴荣前往下蔡。在路边斩杀前济州马军都指挥使康俨,因其负责的桥道修筑不谨慎。朗州节度使王进逵上奏,称已领兵进入淮南地界。戊辰日,庐寿巡检使司超上奏,在盛唐击败三千淮贼,俘获都监、伪吉州刺史高弼并献上。世宗下诏释放高弼。兵部尚书张昭上奏,称依照诏令编纂兵法,分为十卷,共四十二个门类,将其命名为《制旨兵法》并呈献给世宗。世宗下优诏褒奖赞美,还赏赐器物和丝帛给他。壬申日,赵匡胤上奏,在清流山击败一万五千淮贼,乘胜攻下滁州,擒获伪命江州节度使、充任行营应援使的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充任应援都监的姚凤并献上。(王铚《默记》记载:李景听说世宗亲征来到淮河边上,而滁州是战略要地,且能支援寿州,便命令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率领十万大军扼守此地。太祖赵匡胤率领数千周军与皇甫晖在清流关的狭窄道路相遇,周军大败,皇甫晖整顿全军进入滁州城下休息,准备第二天再战。太祖的军队聚集在关下,又担心皇甫晖的军队再次前来。听闻村民说,有个镇州的赵学究在村中教学,足智多谋,村民有争执诉讼的,大多请他来裁决是非。太祖前去拜访他,赵学究说:“我有奇计,就是所谓的转败为胜、转祸为福。如今关下有条小路,没有人走,即使是守关士兵也不知道,这是山的背面,可以直接抵达城下。正值西涧水大涨之时,他们必定认为我们战败之后,不敢追击他们,倘若能从山背小路率兵渡过西涧水抵达城下,破关而入,就能成功。”太祖十分高兴,让赵学究指明道路,赵学究也不推辞,还派人在前引导。太祖当即下令誓师,夜里从小路进发,三军骑马渡过西涧水逼近城池,皇甫晖果然没有防备。周军夺门而入,皇甫晖这时才得知,率领亲兵披上铠甲与太祖展开巷战,三次交锋三次被擒,于是滁州被攻克)甲戌日,江南国主李景派遣泗州牙将王知朗携带一封信函到滁州,滁州将此事上报。信中称唐皇帝致书大周皇帝,大致内容是:“愿意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永远保持相邻的友好关系。倘若您能考虑长远,与小国交好,撤回所有军队,使百姓得以安宁,让鸡犬相闻的太平之景重现,以美玉为礼表达友好,我必定每年献上山林川泽的物产,略微资助您军旅的需要。虔诚地等待您的回复,以回应您的高义,道路一旦畅通,礼物当晚就会送出”等内容。这封信上奏后,世宗没有回复。乙亥日,赵匡胤押送所俘获的江南两位将领皇甫晖、姚凤到世宗驻地,世宗下诏释放他们。壬午日,江南国主李景派遣他的臣子伪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伪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等人奉表前来,表达愿意向大国称臣纳贡的意愿,并进献金器一千两,锦绮绫罗二千匹以及御衣、犀带、茶茗、药物等,又进献犒劳军队的牛五百头,酒二千石。当天,世宗赏赐钟谟等人锦绮绫罗二百匹,银器一百两,以及成套的衣服、金带、鞍马等。丙戌日,侍卫马军指挥韩令坤上奏,已攻下扬州。(《东都事略·韩令坤传》记载:韩令坤率兵袭击扬州,扬州的将吏开门迎接,韩令坤整军入城,集市照常营业,百姓十分高兴)丁亥日,寿州城内左神卫军使徐象等十八人前来投奔。庚寅日,朗州节度使王进逵上奏称领兵进入鄂州地界,攻打长山寨,杀死贼军三千多人。辛卯日,赵匡胤上表称伪命天长军制置使耿谦率本军投降,缴获粮草二千多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上奏,泰州投降。癸巳日,荆南上奏,朗州节度使王进逵被部将潘叔嗣杀害。(《九国志·王逵传》记载:王进逵率领众人逼近宜春,路过长沙,在金波亭炫耀兵力,有蜜蜂聚集在伞盖中,占卜的人认为不吉利,于是留在长沙,命令行营副使毛立领兵南下,让潘叔嗣、张文表担任前锋。潘叔嗣发怒,到醴陵时聚众返回。王进逵听说军队反叛,就乘坐小船奔回武陵,潘叔嗣在朗州城外追上并杀死了他)潘叔嗣派人到潭州,请周行逢担任统帅,周行逢到达朗州后,将潘叔嗣在街市斩首。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三月丙申日,代理光州刺史何超上奏,光州伪命都监张承翰献城归顺,不久授予张承翰集州刺史之职。庚子日,文武百官再次上表请求允许听乐,世宗下诏准许。代理舒州刺史郭令图上奏,已攻下舒州。(《隆平集·王审琦传》记载:世宗征讨淮南,舒州坚守不降,任命郭令图为刺史,命令王审琦、司超率兵攻城,一夜之间攻克。郭令图入城后,又被郡中百姓赶走。王审琦正进军支援黄州,听闻郭令图被逐,就挑选骑兵衔枚突袭城池,夜里打败众人,又让郭令图入城)江南国主李景上表,将此前逃到朝廷的一百五十名兵士送到世宗驻地。这些兵士本是蜀军,在秦、凤之战中被朝廷军队擒获,分配到各军中,等到渡过淮河,他们就又向南逃跑。世宗对他们的逃窜行为十分恼怒,将他们全部处死。丙午日,江南国主李景派遣他的臣子伪司空孙晟、伪礼部尚书王崇质等人奉表前来,还进献黄金一千两、白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又进献赏赐将士的茶、绢、金银、罗帛等。庚戌日,两浙上奏,派遣大将率兵攻打常州。延州留后李彦頵上奏,蕃人与部民作乱,他随即与兵司都监阎绾前去捕杀,擒获他们的首领高闹儿等十人,在街市将其处以磔刑。李彦頵本是商人,贪婪好利,蕃汉百姓都怨恨他的侵害剥削,所以才发生这样的事。辛亥日,世宗赐给江南李景书信,内容如下:

自唐朝失去统治,天下局势艰难,黄巢、蔡州之乱以后,朱温、李克用战争之后,中原变故不断,至今已六十年。天下如被瓜分,英豪割据对峙,各自施行声威教化,掌控百姓,联合蛮夷,趁机侵扰中原王朝。华夏之风不振,厄运降临,但凡有心之人,谁能不愤慨?朕承蒙先帝教诲,恭敬地承担长远大业,德行比不上前代君王,治国之道也不及往古。然而拥有一百州的富庶之地,掌握三十万甲兵,而且农业与军事共同发展,士卒乐于效命,一心想要报历代的旧仇,洗刷百姓所受的耻辱。所以即位以来,无暇贪图安逸,攻破幽、并的强寇,收复秦、凤的全境,士兵不觉疲惫,百姓尚有力量。此前回师陇上,到长江沿岸问罪,我师出有名,罪责应由谁承担?朕亲自督战,不久渡过淮、淝二水,上顺天意,下符民心,前锋所到之处,敌军无一幸免,丢弃铠甲、横卧的尸体,填满山谷。攻城略地,已经越过滁阳,敌军爪牙被除,羽翼折断,心腹溃败,咽喉被扼,哪有不灭亡的道理!

早些时候,泗州主将送来一封信函;不久又有使者钟谟、李德明来到,带着所上的表以及进贡的衣服、腰带、金银器币、茶药、牛酒等;如今又有使者孙晟等人来到行朝。看他们低头听命,引咎自陈困窘,正所谓君子见机行事,不会迟疑终日,如果不是见识通达,谁能如此?只是兴兵作战,是为了讨伐不服之人;秉持诚信、宣扬道义,是为了安抚远方之人。五帝三王的盛德大业,一直用此道来治理天下。

朕如今亲自统领军队,奉行天意进行讨伐,祭告于郊庙社稷,咨询将相公卿,上天顺从我心,朝中没有异议。如果不能收复内地,划定边疆,就商议回师,那真如同儿戏,又怎能光大祖宗的功业,满足士民的心愿,这不仅违背天意,也违背众人的意愿。只是淮南境内,已平定六州,卢、寿、濠、黄等地,大军全部集结,指日可待,敌军如朽木枯草般不堪一击,其余几座城池,不足为虑。倘若能将淮甸的全部土地,纳入大国的版图,这仍是长远的谋划,并非迷途不知返。如此,江南的吏卒将全部遣返,江北的军民都将留下,以免违背百姓的意愿,让他们能安心于乡土。至于削去尊号,愿意称臣纳礼,并非没有先例,确实有前人的规范。萧詧侍奉北周,不失附庸的本分;孙权侍奉曹魏,自守藩国的礼仪。虽然古代如此,但如今朕不采用,只要保留平常的国号,何损于对臣属的关怀。倘若坚定侍奉大国的心意,朕终究不会逼迫人到险地,事情贵在真诚,言辞不必虚浮,等各州全部归降,大军立即撤回。对天地起誓,诚信如丹青般分明,我不欺骗你,你也不要欺骗我,话尽于此,不再赘述,倘若不同意,就从此断绝往来。如今正值阳春时节,诸多事务萦绕心头,希望你不要荒废调养,更加保重自己。虽音信不远,但风土不同,深切思念,连梦中都在牵挂。

又赐给江南将佐书信,内容如下:

朕举旗出师,兴师问罪,跨越淮河如闪电出击,指向建业如雄鹰飞扬,朝夕之间,接连取胜。至于战争的起因,争端的由来,胜负的端倪,军事行动的次序,不必一一说明,想必你们都已知道。近来金陵使者,相继来到行朝,追悔前事,向大国臣服,不仅有谢罪之辞,也有罢兵之请。但淮南之地,本是中原的疆土,倘若失去收复的时机,有负朝野的期望,既然发动这场战争,就不会无功而返,倘若以淮河以南,以长江为界,全部归属于中原,这仍是长远的谋划。你们所说愿意成为外臣,请求比照湖、浙,既然你们已归服大义,朕又怎会忍心逼迫,必定会另外商议封赐尊崇,以特殊的礼节相待。你们各位将佐,都要尽心,好好为国家谋划,努力选择长久的利益。

起初,李景派遣钟谟、李德明奉表到行朝,使者当面奏报说:“本国主愿意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归属大国。”世宗志在夺取江北所有郡县,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使者见朝廷军队猛攻寿阳,李德明上奏说:“希望陛下宽限臣几日不杀,容臣亲自前往江南,取本国的表,献上江北全部土地。”世宗答应了,于是让李德明、王崇质带着这封信赐给李景。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夏四月甲子日,任命徐州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行营都部署,任命前邓州节度使候章为寿州城下水寨都部署。己巳日,世宗车驾从寿春出发,沿着淮河向东行进。辛未日,扬州上奏,江南在常州大破两浙军。起初,两浙钱俶奉诏派遣部将率兵攻打常州,被江南大将陆孟俊击败,许多将佐被俘,李景也上表奏报此事。乙亥日,世宗车驾驻扎在濠州城下。丁丑日,扬州的韩令坤在扬州东境击败江南贼军,俘获大将陆孟俊。赵匡胤上表称在六合大破江南军,斩首五千级。当时李景趁着常州获胜的势头,派遣陆孟俊领兵逼近泰州,朝廷军队守不住,韩令坤想要放弃扬州返回。世宗大怒,急忙派遣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亲兵前往支援,又命令赵匡胤率领步骑二千人驻扎在六合。不久陆孟俊带领部众从海陵抵达扬州,韩令坤迎击,打败了他,生擒陆孟俊。李景派遣他的弟弟齐王李达率领大军从瓜步渡江,在距离六合三十里处设下营栅。过了几天,就放弃营栅逼近官军。赵匡胤指挥军队攻击,贼军大败,其余众人跳入江中淹死的不计其数。己卯日,韩令坤上奏,在湾头堰击败楚州贼将马在贵的一万多军队,俘获涟州刺史秦进崇。丙戌日,任命宣徽南院使向训暂代淮南节度使,充任沿江招讨使;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充任沿江副招讨使。(《宋史·向拱传》记载:扬州刚平定,南唐在边境出兵谋划收复,韩令坤有弃城的想法,朝廷立即通过驿站召向拱前往行朝,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依旧担任宣徽使兼沿江招讨使,让韩令坤担任副使。当时周军长期驻扎在淮阳,都将赵晁、白延遇等骄横暴虐,不听从指挥,只一心贪图财利,甚至有抢劫民女的。向拱到任后,处死了几个违法的人,军中秩序井然)丁亥日,世宗车驾从濠州出发,前往涡口。己丑日,任命前湖南节度使马希崇为左羽林统军。

五月壬辰朔日,将涡口设为镇淮军。戊戌日,世宗车驾从涡口出发返回京城。(马令《南唐书》记载:天子驻扎在涡口,还想再次前往扬州,宰相范质因军队疲惫而哭泣劝谏,于是班师)乙卯日,世宗从淮南返回,下诏赦免京城中在押的罪人。丁巳日,陈州节度使王令温去世。戊午日,任命江南伪命东都副留守、工部侍郎冯延鲁为太府卿。己未日,太子宾客于德辰去世。辛酉日,世宗下诏:“天下公私织造的布帛以及各种匹段,幅宽、尺寸、重量,都必须依照以往的制度,不得轻薄、劣质、造假,违反的人将被捉拿送官。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六月甲子日,世宗柴荣进行了一系列官职任命:任命凤翔节度使王景为秦州节度使,兼任西面沿边都部署;任命宣徽南院使、陈州节度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依旧担任南院宣徽使,加授检校太尉;任命曹州节度使韩通为许州节度使,加授检校太尉;任命亳州防御使王全斌为陇州防御使,遥领利州昭武军两使留后。丙寅日,许州王彦超移镇永兴军,邓州田景咸移镇鄜州。御史中丞杨昭俭、知杂侍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都被停职,因为他们审理案件失实。丁卯日,任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陶谷为兵部侍郎,充任翰林学士承旨;任命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扈载、度支员外郎王著,都以本官充任翰林学士;任命给事中高防为右散骑常侍;任命前都官郎中、知制诰薛居正为左谏议大夫,充任昭文馆学士,掌管昭文馆事务。壬申日,特赦淮南道各州在押的罪人,从今年六月十一日以前,凡是有犯罪行为的,无论轻重,都不再追究。以前属于江南的时候,所有不合理的科派徭役、无名目的摊派,全部停止。戊寅日,右卫上将军扈彦珂以太子太师身份退休。庚辰日,任命西京留守王晏为凤翔节度使。戊子日,将赡国军升为滨州。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上奏,寿州贼军攻打南寨,朝廷军队作战不利。此前,世宗下诏让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在寿州城南扎营,攻打贼军营垒。当天,贼军出城攻打朝廷军队,攻破营栅进入,攻城的器具都被贼军焚毁,将士死了数百人。李重进在东寨,也无法救援。当时寿州城坚固未能攻下,军队在外征战已久,加上天气酷热,粮运又跟不上。李继勋战败之后,军心不稳,诸将商议想要退军,幸亏赵匡胤从六合领兵回朝,路过寿州城下,因此停留了十天,朝廷军队士气再次振作。

秋七月辛卯朔日,任命武清军节度使、掌管潭州军府事务的周行逢为朗州大都督,充任武平军节度使,加授检校太尉、兼任侍中。丁酉日,任命太子宾客卢价以礼部尚书身份退休,任命给事中李明为大理卿。庚子日,卢州行营都部署刘重进上奏,在州界击败淮贼一千多人。丁未日,濠州行营都部署武行德上奏,在州界击败淮贼二千人。庚戌日,太子太保王仁裕去世。辛亥日,皇后符氏逝世。淮南节度使向训从扬州班师,回驻寿春。当时朝廷军队攻打寿春,一年多还没攻下,江、淮一带盗贼众多,舒、蕲、和、泰等州又被吴人占据,所以放弃扬州,集中兵力攻打寿春。(马令《南唐书》记载:向训请求放弃扬州,集中兵力攻打寿春,于是封存府库交给主管的人,派遣淮南旧将巡查城中,秋毫无犯地离开。淮人大为高兴,都背着干粮来送周师)

八月壬戌日,河阳白重赞移镇泾州,张泽移镇河中。甲子日,任命前邓州节度使侯章再次担任邓州节度使,任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军节度使李继勋为河阳节度使。乙丑日,太仆卿剧可久被停职,因为他举荐的官员连累了他。戊辰日,端明殿学士王朴撰成新历并呈献给世宗,世宗命名为《显德钦天历》,亲自为其作序,然后交付司天监使用。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上奏,在下蔡击败淮贼。此前,江南李景因为朝廷军队还在寿州,派遣他的将领林仁肇、郭廷谓率领水陆军到下蔡,想要夺取浮桥,用船装满柴草,乘风纵火,张永德进行抵御。过了一会儿,风向倒转,贼众稍微后退,于是被官军打败。己卯日,工部侍郎王敏被停职,因为他举荐子婿陈南金为河阳记室。

九月丙午日,任命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暂代开封府事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充任枢密副使;任命右羽林统军焦继勋为左屯卫上将军;任命左卫上将军杨承信为右羽林统军;任命左监门上将军宋延渥为右神武统军。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冬十月辛酉日,将宣懿皇后葬于懿陵。癸亥日,任命右神武统军宋延渥为庐州行营副部署。乙丑日,舒州刺史郭令图被贬为虢州教练使,因为他弃郡逃回。丙寅日,世宗下诏说:“各部门的职员都是通过奏补任职,在执行职务的时候,都依靠他们的公正勤勉,到选拔任用的时候,尤其需要干练敏捷。如果不慎重选择,就会逐渐导致因循守旧。所有各司寺监,今后招收补用役人,都必须是人才出众、言辞得体,书写字迹合格,以往的行为举止,确实没有错误不当之处,让本司送交吏部,检验人才,考核书写。其中入选的,连同所试的书迹和本人带到中书省,其余的按照前后的法规敕令处理,并且每年只能奏补一次。”丁卯日,宣懿皇后的神主牌位入庙,当时有关部门请求为皇后另立别庙,这是符合礼仪的。己巳日,世宗下诏:“漳河以北的郡县,都允许盐货通商,各处有盐碱地的地方,听任百姓煎炼食盐。”壬申日,任命武平军节度副使、掌管潭州军府事务的宇文琼为武清军节度使,掌管潭州军府事务。癸酉日,淮南招讨使李重进上奏,在盛唐击败淮贼,斩首二千级。以太子宾客身份退休的薛仁谦去世。丙子日,襄州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陈王安审琦加授守太师。安审琦镇守汉上十多年,到这时来朝见,所以用这样的任命来表示对他的宠信。癸未日,右拾遗赵守微被杖打一百,发配到沙门岛。赵守微本是村民,形貌粗朴,略通文墨。前年他徒步上书,世宗因为急于选拔人才,授予他右拾遗之职,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惊讶。到这时他被岳父起诉,揭露了他的丑行,所以被放逐。(《东都事略·张昭传》记载:世宗喜欢选拔奇才俊杰,有从平民上书、下级官员进言的人,大多破格任用。张昭进谏说:“从前唐初刘洎、马周从平民起家,太宗提拔他们为宰相,后来朱朴、柳璨是下级官员,昭宗也重用他们,然而太宗在前面任用取得成功而国家兴盛,昭宗在后面任用却导致国家灭亡,人才难以了解竟到如此地步。臣希望陛下沿用旧法用人,以刘洎、马周为借鉴,以朱朴、柳璨为警戒,那就好了)甲申日,正式任命赵匡胤为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正式任命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曹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戊子日,右神武统军张彦超去世。

十一月己丑朔日,世宗下诏废除天下无名的祠庙。庚子日,冬至,世宗没有接受朝贺,因为宣懿皇后迁葬祔祭的日子临近了。乙巳日,江南进奉使孙晟被下狱处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被贬为耀州司马。戊申日,放华山隐士陈抟归山。世宗一向听闻陈抟有道术,征召他到京城,一个多月后放他回旧居。庚戌日,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上奏,在下蔡击败濠州的送粮军二千人,夺取米船十多艘。宰臣李谷因为风痹病请假一百天,三次上表请求解除所任职务,世宗不答应。

十二月己未朔日,任命给事中张铸为光禄卿,张铸诉说官名与祖父名讳相同,不久改任秘书监,掌管光禄寺事务。辛酉日,任命许州节度使韩通兼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壬戌日,任命右领军大将军、暂代判三司张美兼任三司使。壬申日,任命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驸马都尉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征发陈、蔡、宋、亳、颍、曹、单等州的民夫在下蔡筑城。辛巳日,已故襄邑令刘居方追赠为右补阙,他的儿子刘士衡赐学究出身,这是为了奖励廉洁的官吏。癸亥日,世宗下诏让兵部尚书张昭编纂太祖实录以及梁均王、唐清泰帝两朝实录。(《五代会要》记载:同修撰官委托张昭确定人选上奏请求,到四年正月,张昭奏请国子祭酒尹拙、太子詹事刘温叟一同编修)又下诏说:“史馆所缺少的书籍,应该让本馆到各处寻访补充。如果有收藏书籍的人家,都允许进书人根据书籍部帙的多少等第,分别给予恩泽,如果是卷帙少的,酌情给予财物。如果史馆内已经有的书,不在进纳的范围。还委托中书门下,在朝官内选拔三十人,根据现有的书籍,各自寻找真本进行校勘,署上校勘官员的姓名,逐月将功课申报给中书门下。”戊子日,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上奏,在塌山北击败淮贼二千人。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春正月己丑朔,世宗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护卫一切依照礼仪进行。皇帝下诏,天下在押的罪犯,除了死刑犯外,全部释放。

壬寅日,兵部尚书张昭上奏说,奉诏编修太祖实录及梁、唐二末主实录,认为撰写史书应注重皇位传承的因果和顺序,建议先修隐帝实录以完善太祖事功,同时修闵帝实录,将清泰帝实录写为废帝实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丁未日,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奏报,在寿州北击败淮贼五千人。此前,李景派其弟齐王李达率全军援救寿州,李达驻濠州,派许文缜、边镐、朱元等将领领兵数万,到紫金山设寨,还筑夹道运粮,此次被李重进击败。戊申日,皇帝下诏,将于次月前往淮南。

二月庚申日,任命前工部侍郎王敏为司农卿。辛酉日,下诏恢复旧制,每逢入阁日,赐百官廊下食。淮南道行营都监向训奏报,在黄蓍寨击败淮贼二千人。甲戌日,任命枢密副使王朴为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巡检。乙亥日,皇帝从京师出发。乙酉日,抵达下蔡。

三月庚寅日清晨,皇帝率领诸军驻扎在紫金山下,命令赵匡胤率领亲军登山攻打贼军,连破数寨,斩获数千人,切断贼军退路。当晚,贼将朱元、朱仁裕、孙璘各率所部来降,投降者达万余人。次日,贼军诸寨全部被攻陷,斩杀俘获众多,擒获贼大将许文缜、边镐,其余贼军沿流东逃,皇帝亲自率领亲骑沿淮北岸追击。到傍晚时,奔驰二百余里,到达镇淮军,杀敌数千人,夺得战舰粮船数百艘,钱帛器仗不计其数。

甲午日,下诏征发近县丁夫修筑镇淮军,还在淮水上搭建浮桥。庐州都部署刘重进奏报,在寿州东山口斩杀贼军三千人,都是紫金山的溃兵。戊戌日,任命宣徽南院使、淮南节度使向训为徐州节度使,充淮南道行营都监,命其屯驻镇淮上。己亥日,皇帝从镇淮军再次前往下蔡。壬寅日,赏赐淮南降军许文缜、边镐以下一万零五百人衣服钱帛,各有等差。

丙午日,寿州刘仁赡上表乞降,皇帝派阁门使张保绩入城慰抚。次日,刘仁赡又让儿子刘崇让上表请罪。戊申日,皇帝亲临寿州城北,刘仁赡与将佐及兵士一万余人出城投降,皇帝对他们慰劳良久,赏赐各有不同。庚戌日,下诏将寿州治所移到下蔡,原寿州改为寿春县。当日,特赦寿州管内在押罪犯,自本月二十一日以前,凡有过犯,全部释放。对归顺的职员,都加以恩赐。寿州管界离城五十里内,免除今年秋夏租税。百姓中曾接受江南文字聚集山林者,不予问罪。如有曾相互伤害者,今后不得再相互仇杀及到官府诉讼。自用兵以来,被掳走的骨肉,不论远近,都允许本家认领,官府提供财物收赎。曾经交战处暴露的骸骨,都要收拾掩埋。以前政令有不利于百姓的,委托本州分条上奏,以便进行改革。

辛亥日,任命伪命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为特进、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郓州节度使,任命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寿州节度使。当日,刘仁赡去世。壬子日,任命江南伪命西北面行营都监使朱元为蔡州防御使,文德殿使周延构为卫尉卿,寿州营田副使孙羽为太仆卿,寿州节度判官郑牧为鸿胪卿,以奖赏他们的归顺。癸丑日,追夺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的官爵,将其发配流放到沙门岛。韩伦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的父亲,他在陈州干预郡政,搜刮暴虐,公私都深受其害,被项城百姓武都等告发。皇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查办,韩伦谎称“准诏赴阙”,率汀上奏,皇帝更加愤怒,下令彻查,查明实情后,下达了这一命令。还派遣左谏议大夫尹日就到寿州开仓赈济饥民。丙辰日,皇帝从下蔡出发返回京城。

夏四月己巳日,皇帝回到京城。辛未日,任命江南伪命西北面行营应援使许文缜为左监门卫上将军,任命伪命西北面行营应援都军使边镐为左千牛卫上将军。丙子日,宰臣李谷因风痹病多年,上奏章请求退职,多次上奏,皇帝都不允许。丁丑日,将内供奉官孙延希在都市斩首,御厨使董延勋、副使张皓、武德副使卢继升都被停职。当时重修永福殿,孙延希监督工程,皇帝看到役夫在瓦中吃饭,用柿子当勺子,大怒,斩杀孙延希并罢免了董延勋等人。壬午日,追册故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癸未日,对故皇子、皇弟、皇妹及皇从弟等进行追赠册封。甲申日,将先投降的江南兵士整编为三十指挥,号怀德军。

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五月丁亥朔日,后周世宗皇帝驾临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护卫按照常式进行。己丑日,将新修的永福殿改名为广政殿。辛卯日,在端午节赏赐文武百官衣服,这是首次有这样的举措。癸巳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充淮南道行营都招讨李重进加检校太傅、兼侍中之职;宣徽南院使、淮南节度使向训被任命为徐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丙申日,在密州将密州防御副使侯希进斩首。当时太常博士张纠去检视本州夏季青苗,发公文让侯希进一同分检,侯希进以没有接到朝廷旨意为由,没有听从。张纠将事情详细上奏,皇帝大怒,派使者将侯希进斩杀。丁酉日,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张永德改任澶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赵匡胤被任命为滑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依旧担任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十月被宣授为同州节度使,当时没有在正衙宣布任命制书,到这时移镇滑台,所以从永州防御使直接授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节度使韩令坤被任命为陈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暂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袁彦被任命为曹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两人依旧掌管军队事务。己亥日,左神武统军刘重进被任命为邓州节度使,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阆州防御使赵晁被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兖州防御使白延遇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辛丑日,宰臣范质、李谷、王溥都被加赐爵位食邑,更改功臣称号。枢密使魏仁浦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辛亥日,知庐州行府事刘重进上奏,相继击败敌军,缴获战船三十艘。壬子日,宣徽北院使吴延祚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暂任西京留守,判河南府事。这个月,皇帝下诏让中书门下选派官员详细审定法律条规。中书门下上奏:“选派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十人详细审定。等审定完成后,委托御史台尚书省四品以上、两省五品以上官员,参详是否可行,再送到中书门下商议决定,上奏等待皇帝裁决。”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

六月丁巳日,前濠州刺史齐藏珍因犯罪被处斩于闹市。己未日,被贬为耀州司马的钟谟被重新任命为卫尉少卿,赐紫色官服。皇帝诛杀孙晟后,不久将钟谟流放到耀州,后来又后悔了,所以有了这个任命。辛酉日,西京上奏,伊阳山谷中有金屑,百姓前去淘取。皇帝下诏不要禁止。乙酉日,下诏让在朝的文资官每人再举荐一人,要求被举荐者能够胜任县令、录事、从事等职务。

秋七月丁亥日,以前的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武行德被任命为左卫上将军。在此之前,皇帝下诏让武行德分兵屯守定远县,后来被淮南敌军袭击,后周军队战死数百人,皇帝惩罚他指挥军队失败的过错,所以让他担任环卫之职。以前的河阳节度使李继勋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这是责罚他寿春南寨战败之过。壬辰日,刑部尚书王易以太子少保之职退休,右监门卫上将军盖万以左卫上将军之职退休。己酉日,司农卿王敏去世。甲辰日,皇帝下诏说:“按照法令,凡是有关田宅婚姻的诉讼,从十一月一日到三月三十日期间受理。州县处理这类争论,过去已有改革,每到农忙时节,希望杜绝诉讼争端。近来听说官吏因循守旧,因此造成弊端,凡是有诉讼的,故意拖延,到了规定时间却不把情况问清楚,进入农忙时节就马上停止处理,强横狡猾的人因此得逞,孤单弱小的人无法申诉冤屈。从今后,凡是有人诉讼递交状纸,到二月三十日暂时停止受理。如果是相互侵夺、情理上妨害他人、不能停滞不处理的情况,不受这个限制。”

八月乙卯朔日,兵部尚书张昭上疏,希望按照唐朝旧例,设置制举来选拔优秀人才。皇帝看了之后认为很好,于是命令张昭列出制举应当实行的事项,分条上奏。丙辰日,太常卿田敏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太子宾客司徒诩被任命为太常卿。辛未日,下诏让在朝的武班官员,每人举荐一个有武勇胆力能够胜任军职的人。甲戌日,赐给左监门上将军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右卫大将军王环、卫尉卿周延构、太府卿冯延鲁、太仆卿郑牧、鸿胪卿孙羽、卫尉少卿钟谟、工部郎中何幼冲各冬服绢二百匹、绵五百两。许文缜以下的人,都是来自吴、蜀的人士。乙亥日,宰臣李谷被免去宰相之职,任守司空,增加食邑实封。李谷患病一年,多次上表请求退职,到这时才允许他的请求。枢密副使、户部侍郎王朴被任命为枢密使、检校太保。癸未日,前濮州刺史胡立从伪蜀返回,蜀主孟昶给皇帝写信,信的末尾说:“孟昶从前在幼年时,就离开并州都城,也听说皇帝在晋阳兴起,在汾水开创帝业,理应叙说同乡的情分,来表达以玉帛交好的心意。倘若承蒙赐予好消息,期待专门派遣信使,谨借着胡立出行的机会,姑且陈述感谢和倾诉心意”等等。当初,后周军队征伐秦州、凤州时,任命胡立为排阵使,后来被蜀人擒获。等到秦州、凤州平定,俘获数千降军,后来皇帝念及他们思念故土,将他们全部放回蜀地,到这时蜀人知道感恩,所以把胡立送回给后周。孟昶本出生于太原,所以他的信中表示希望与皇帝以同乡之情相处,皇帝对他以对等的礼节相待感到愤怒,没有回复。

九月甲申朔日,宰臣王溥、枢密使王朴都遭遇母亲去世,丧期未满就被起复旧职。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李重进改任郓州节度使,依旧掌管军队事务。己丑日,以前的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仪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依旧担任礼部侍郎。

冬十月丙辰日,赐给京城内新修的四座寺庙名称,分别为天清、天寿、显静、显宁。壬戌日,左藏库使符令光被处斩于闹市。当时皇帝再次商议南征,事先敕令符令光大量制造军士的袍襦,他没有及时置办完成,皇帝大怒,下令将他斩首。当时宰臣等人到朝堂上解救说情,皇帝起身进入宫中,最终将符令光在都市中斩首。符令光出身于功勋世家之后,在宫廷内任职,以清廉谨慎自守,多次担任重要繁杂的职务,很有廉洁能干的声誉。皇帝向来看重他的为人,常常加以委任重用,到这时因为小过错被杀,人们都为他感到冤屈。戊午日,下诏设置制科共三种,第一种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第二种是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第三种是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不限以前的资历、现任的官职,平民百姓也都允许应诏参加。当时兵部尚书张昭分条上奏,请求兴办制举,所以有了这个诏令。癸亥日,河东伪政权的麟州刺史杨重训献城归顺,授予杨重训本州防御使、检校太傅之职。戊辰日,下诏在本月内皇帝将暂时驾临淮上。己巳日,枢密使王朴暂任东京留守,三司使张美任大内都点检。壬申日,皇帝从京师出发。壬午日,以前的郓州节度使郭从义被任命为徐州节度使,徐州节度使向训被任命为宋州节度使。

十一月癸未朔日,内客省使昝居润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暂任东京留守。丙戌日,皇帝车驾到达濠州城下。戊子日,皇帝亲自率军攻破十八里滩。这个寨在濠州东北的淮水之中,四面环水,皇帝命令数百名士兵骑着骆驼渡河。赵匡胤率领骑兵蹚水渡河,于是攻破了这个寨,掳获敌军战舰后返回。癸巳日,皇帝亲自率领各军进攻濠州,夺取关城,攻破水寨,敌军大败,焚毁战舰七十余艘,斩首两千级,进军攻打羊马城。丙申夜,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陈述情况,并且说自己家在江南,想要派人向李景禀报并接受命令,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辛丑日,皇帝从濠州率领大军水陆齐进,沿着淮河而下,命令赵匡胤率领精锐骑兵作为前锋。癸卯日,在涡口大破淮南敌军,斩首五千级,收降敌军两千余人,夺得战船三百艘,于是击鼓行军向东追击逃窜的敌军,昼夜不停,沿途淮河岸边的城栅,所到之处都被攻下。乙巳日,到达泗州。赵匡胤乘势指挥军队,焚毁城门,夺取月城,皇帝亲自冒着箭石攻打敌军营垒。丙午日,冬至,随从大臣在月城之上朝拜祝贺。

十二月乙卯日,泗州守将范再遇献城投降,授予范再遇宿州团练使之职。戊午日,皇帝从泗州率领众人东下,命令赵匡胤领兵在南岸行进,与皇帝沿着淮河两岸一同前进。己未日,到达清口,追上淮南敌军,军队行进时击鼓呐喊的声音数十里都能听到。辛酉日,到达楚州西北,大破敌军,敌军水陆两路都奔逃,有几艘贼船顺流逃跑,皇帝率领骁勇骑兵与赵匡胤追击了数十里,赵匡胤擒获敌军大将伪保义军节度使、江北都应援使陈承昭献给皇帝。收获的舟船,除了被焚烧毁坏的之外得到三百余艘,敌军将士除了被杀和溺水而死的之外俘获七千余人。当初,皇帝渡过淮河时,没有水战的准备,每次遇到敌军的战船,没有办法应对,敌人也因此自恃,有轻视后周的意思。皇帝就在京师召集大量工匠,修成大型战舰,过了一年得到数百艘,还缴获了江、淮一带的舟船,于是让俘获的南方军队士兵教北方人学习水战出没的方法,不久,水军装备齐全。到这时水陆两路都取得胜利,所以江南大为震惊。壬戌日,伪命濠州团练使郭廷谓献城归顺。乙丑日,雄武军使崔万迪以涟水归顺。丙寅日,任命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隆平集》记载:郭廷谓望着金陵大哭,拜了两拜,然后献城投降。世宗说:“江南的各位将领,只有你截断涡口的桥梁,攻破定远寨,足以报答李景的恩禄了。濠州就让李景自己防守,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授予他亳州防御使的职务),任命伪命濠州兵马都监陈迁为沂州团练使,任命伪命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为右监门上将军。江南李景派兵驱赶掳掠扬州的百姓渡江,焚烧扬州城后离去。丙子日,已故同州节度使白延遇追赠太尉,已故濠州刺史唐景思追赠武清军节度使。丁丑日,泰州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