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卷一百四十四·后梁太祖本纪(下)

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正月丙戌朔日,发生日食。皇帝身着素服,避开正殿,百官各司其职,恭敬地应对天象,直到日食结束才恢复正常。皇帝下制书说:“两汉以来,每逢日食、地震,百官都会呈上密封的奏章,指明并陈述政治的得失。这是为了全面了解时政弊病,充分知晓民情,整饬国家典章,以顺应上天的告诫。我一直渴望听到逆耳忠言,不怕臣子犯颜直谏,为了完善政治治理,希望广开言路。况且如今出现这种天象变异,必然预示着灾祸。诸位大臣,应大胆进谏,畅言天下的利害,助力国家昌盛。辅佐我,建立永恒的统治准则。”第二天,太阳旁边出现祲气,形状如同环绕的耳环。崇政使敬翔看到后忧心忡忡地说:“恐怕要有战事之忧了!”皇帝为此焦虑得连饭都吃不下。当天,梁军果然被晋军以及镇州、定州的军队击败,十余名都将被擒,其余士兵四处奔逃溃散。

庚寅日,皇帝下制书说:“对于那些不恭顺的势力,实在难以避免战争;尚未归服的敌对方,或许仍需兴师讨伐。那些如蚂蚁般聚集、像狐狸般嗥叫的丑恶之徒,违背天理拒绝受命,凭借地势险要苟且偷生,朝廷下令征讨,期望平定他们。问罪只针对首恶,而对遭受灾祸的百姓应心怀怜悯,每每想到百姓的困苦,我深感愧疚叹息。朝廷军队所到之处,将帅要严令军伍,不得焚烧房屋、挖掘坟墓、破坏农桑、驱赶掳掠百姓。要让那些叛逆之地的百姓,知晓我吊民伐罪的心意。”又下制书说:“军事要务正紧迫,国家财用尚不充裕,养兵需要依赖赋税,征收粟米还需百姓出力服役。各地长官,不得借着征发的机会,谋取私利,如有故意违抗的,必定施以重刑。制定法律制度,审慎量刑定罪,使其流传无穷,坚守而不违背。中书门下所奏请的新定格式律令,已颁布到朝廷内外,各地长官务必严格遵守执行。革除繁杂苛刻的政令,杜绝冤屈滥刑,符合怜悯百姓的旨意,不违背慎重用刑的原则。”皇帝下诏征召陕州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到京城,在崇勋殿接见他。皇帝亲自传授战略谋划,杨师厚依旧担任北面都招讨使,皇帝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命他督军进发。(《五代春秋》记载:二月,晋军侵犯魏州,杨师厚率军援救邢州,晋军撤回。)

二月丙辰朔日,皇帝来到文明殿,群臣进入内阁。任命蔡州顺化军指挥使王存俨暂代管理军州事务。蔡州人长期习惯叛逆,刺史张慎思又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皇帝将张慎思召回京城,却许久未任命新的刺史。右厢指挥使刘行琮趁机作乱,纵火驱赶百姓,打算渡过淮河。王存俨诛杀刘行琮并安抚众人,都将郑遵和部下尊奉王存俨为主帅,并将情况迅速上奏朝廷。当时东京留守博王友文没有先请示朝廷,就出兵讨伐叛乱。军队到达鄢陵时,皇帝得知此事说:“诛杀刘行琮是王存俨的功劳,然而他现在正心怀恐惧,如果派兵前往,蔡州必然迅速大乱!”于是急忙派人召回军队,并提拔王存俨,蔡州百姓因此安定下来。

壬戌日,皇帝下诏说:“东京是旧都,我许久没有前往巡视,本月九日将前往东都,扈从的文武官员由中书门下根据事务的轻重缓急进行安排。”宰臣上奏说:“东京是陛下兴起之地,百姓长久盼望陛下的车驾,但陛下刚刚康复,不宜受寒,希望陛下暂缓出行。”皇帝听从了这一建议。(《五代会要》记载:二月,皇帝下令:“吃百姓粮食的人,应忧虑百姓的事情,况且丞相地位尊贵,参与决策大政,然而却没有堂封,也没有餐钱,我深感愧疚。应让丞相享用万钱俸禄的一半。”)甲子日,皇帝前往曜村民舍视察农事。庚午日,前往白马坡。下诏让金吾大将军、待制官各自奏事。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呈虔州刺史卢延昌的笺表。虔州原本是支郡,兵力强盛,得到韶州后愈发强大,被升为百胜军使。当初洪州沦陷时,卢光稠表示愿意收复使府,立功报效朝廷,皇帝因此兼任授予他江西观察留后。卢光稠去世后,又任命卢延昌管理州事,地方长官也多有举荐。杨渭派人伪授官职,卢延昌假装接受官牒,以礼送回使者,并通过湖南向朝廷上表说明情况:“本郡弱小且寇贼逼近,想延缓对方的奸谋,同时打通进贡的道路,并非有二心。”他将伪制呈给朝廷,皇帝看后说:“我正忙于北方事务,不可不对他多加抚恤。”不久兼任授予他镇南将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并派使者前去慰劳。(《九国志》记载:卢延昌表面归顺吴国,暗中向梁国请命。)

三月辛卯日,因久旱不雨,皇帝命令宰臣分别向神灵祈祷。第二天,天降大雨。丙申日,皇帝前往甘水亭,召集宰臣、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孔续等八人扈从,宴饮作乐,十分欢乐。戊戌日,前往右龙虎军,召集文武官四品以上官员在新殿设宴。甲辰日,前往左龙虎军新殿,宴请文武官四品以上官员。

四月丁卯日,前往龙虎门,召集宰臣、学士、金吾上将军、大将军在广化寺侍宴。壬申日,契丹派使者前来进贡。丁丑日,前往宣威殿,宴请文武官四品以上以及军使、蕃客。己卯日,又前往左龙军,宴请群臣。皇帝下诏说:“邠州、岐州尚未平定,关陇地区多有忧患,应挑选亲近贤能之人,统领军事重任。关西同、雍、华、鄜、延、夏等六道兵马,都委托冀王掌管指挥。但凡有抽调派遣,先向西面都招讨使申报,同时另行奏报朝廷,这样才能符合机宜权变,使边境安宁。”

五月甲申朔日,皇帝头戴冕旒,来到朝元殿上朝,仪仗侍卫依照礼仪进行。皇帝下令:改开平五年为乾化元年,大赦天下。下诏各地长官,近期未受恩赏的,都晋升爵位品级。又大规模犒赏军队,在宣威殿举行盛宴,按等级赐给丝帛。下令:封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为渤海郡王。各道节度使钱镠、张宗奭、马殷、王审知、刘隐各赐其一子六品正员官,高季昌赐其一子八品正员官,贺德伦赐其一子九品正员官。癸巳日,皇帝到伊水视察庄稼,登上建春门,前往会节坊张宗奭的私宅,在亭皋观赏景色,赏赐十分丰厚。下诏规定,左右银台门,朝参的诸司使、库使以下官员,不得带随从入城,亲王允许一二人拿着条床手简,其余人都要留在门外,擅自闯入的依法处置。守门人不加禁止的,与违禁者同罪。此前,宫门出入没有门籍限制,而且多有勋戚,车骑众多的,尤其不敢呵斥盘查。至此,有人因客星凌犯的天象进言,于是下令加以阻隔。清海军节度使、守侍中、兼中书令刘隐去世,皇帝停止上朝三日,百官前往阁门表示慰问。

六月乙卯日,命令北面都招讨使、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出兵驻扎在邢州、洺州。丁巳日,镇州、定州的军队劫掠汤阴。皇帝下诏说:“常山王熔背信弃义,易水王处直效仿作恶,引诱蕃戎,侵扰我边境,向南侵犯相州、魏州,向东出兵邢州、洺州。因此派遣将领出征,为民除害,但刚刚颁布赦令,不想食言,宽恕却又不得不讨伐,实在是不得已。况且听说此事的开端,并非出自主帅,导致这场祸乱,都是奸佞之人所为。他们秘密与人联络,暗中勾结沙陀,因惧怕被诛杀,才发动叛乱。如今虽进行讨伐,已经出兵,但也敞开诏谕之门,不阻断归降之路。况且王熔、王处直未曾被削爵除名,若能幡然悔悟,及时回头,必定保留原有官职,保全之前的功劳。如有率众归顺、献州投诚的,也给予特殊赏赐,顺应他们的心意,避免百姓遭受战乱之苦,以革新不良风气。命令行营都招讨使以及陈晖在军前,依照此敕文,广泛招抚晓谕,安抚众人的恐惧,彰显朝廷的恩德。镇州只追究李宏规一人的罪责,其余一概不问。”下诏修建天宫佛寺。此外,湖南上奏:“潭州僧人法思、桂州僧人归真都请求赐紫衣。”皇帝同意了。

七月,皇帝身体不适,又有些厌烦秋暑。从辛丑日前往会节坊张宗奭私宅,宰臣在归仁亭子处理事务,崇政使、内诸司以及翰林院都暂驻在河南令官署,到甲辰日,皇帝才返回大内。

八月庚申日,前往保宁殿,检阅天兴控鹤兵的军事演练,军使、将校各有赏赐。癸亥日,老人星出现。戊辰日,前往故上阳宫,到榆林视察庄稼。丙子日,在天津桥检阅四蕃将军、屯卫兵士,南至龙门广化寺。戊寅日,前往兴安鞠场大规模检阅军队,皇帝亲自指挥,士兵们无不踊跃欢呼,坐起进退,声势震动宫廷。右神武统军丁审衢面对皇帝,用红帛裹剑,做出威胁皇帝的举动,皇帝说:“他是宿将。”宽恕了他,让刘重霸代替他的职务。

九月辛巳朔日,皇帝来到文明殿,群臣进入内阁,刑法待制官各自奏事。己丑日,在兴安殿宴请群臣。庚子日,皇帝亲自统领六军,驻扎在河阳。甲辰日,到达卫州。乙巳日,到达宜沟,前往百姓刘达的别墅。丙午日,到达相州,赏赐左亲骑指挥使张仙、右云骑指挥使宋铎,因为他们曾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各赐丝帛。

十月辛亥朔日,皇帝驻留在相州,宰臣及文武从官都到行宫请安。户部郎中孔昌序带着留都百官冬季初一的请安表从西京赶来,各道节度使、刺史、各藩府留后,也都呈上冬季初一的请安表。皇帝下令让郢王友圭担任控鹤指挥使,诸军都虞候阎宝为御营使。有关部门上奏立冬时需到太庙祭祀,皇帝下诏让丞相杜晓前往西都代行祭祀之事。癸丑日,在州城的南楼检阅军队。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因部下马匹瘦弱,都在军门被腰斩。甲寅日,皇帝打算当晚前往魏县,命令阁门使李郁告知宰臣,并敕令朝廷内外。当夜,皇帝车驾从都署出发。乙卯日,驻扎在洹水。丙辰日,到达魏县。先锋将黄文靖被诛杀。己未日,皇帝来到朝元门,因为回鹘、吐蕃两大国首领入朝觐见。癸亥日,命令诸军指挥使及四蕃将军在行宫的外廊赐食。戊辰日,前往邑西的白龙潭观鱼。不久渔人捕获巨鱼进献,皇帝命将鱼放回河中,从臣们因皇帝有仁爱恻隐之心,都相互对视,面露欣然之色。当天,将此潭命名为万岁潭。丙子日,皇帝前往城东教场阅兵,诸军都指挥、北面招讨使、太尉杨师厚统领十万铁马步甲,在广阔绵延十几里的地方列阵。士卒雄健精锐,部队纪律严明,旌旗纷杂繁多,戈甲闪耀夺目,如山岳般屹立,气势撼动天地,皇帝十分高兴。当即命令丞相及文武从臣依次侍立赐食,到傍晚才返回。

十一月辛巳朔日,皇帝驻留在魏县,从官自丞相以下都到行宫请安,留都文武百官以及各道节度使、防御使、刺史、各藩府留后,也都上表请安。壬午日,皇帝因边境战事稍息,宣布返回京师。(《通鉴》记载:皇帝因夹寨、柏乡之战屡次失利,所以抱病北巡,想要一雪前耻,心情郁郁寡欢,多有急躁忿怒,功臣宿将常常因小过错被诛杀,众人心中愈发恐惧。此后晋、赵军队不出战。十一月壬午日,皇帝南归。)皇帝车驾从行宫出发,傍晚驻扎在洹水县。癸未日,到达内黄县。甲申日,到达黎阳县。乙酉日,命令从官丞相以下在途中设宴。丁亥日,驻扎在卫州。戊子日清晨,驻扎在新乡,傍晚停留在获嘉。己丑日,驻扎在武陟。庚寅日,驻扎在温县。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上奏,本军都指挥使高万金统领兵士,本月五日收复盐州,伪刺史高行存磕头投降。丞相及文武百官各自上表祝贺。辛卯日,驻扎在孟州,命令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光禄卿李翼各自携带香谷、祝版,到孟津的望祠祭祀。留都文武官左仆射杨涉以及孟州守李周彝等都在东郊伏地迎拜,文武官都被命令先返回。壬辰日,清晨离开孟州,晚上到达都城。宣布让宰臣各自前往望祠祈祷降雨。按照旧例,这些事都由两省没有实际职务的官员去做,皇帝忧心百姓,重视农业,尤其将粮食充足、兵力强盛放在心上,自从登基以来,每逢天气久旱或久雨,常常命令丞相亲自去做。辛丑日,天降大雪,宰臣及文武官员各自上表祝贺。

十二月,皇帝下诏因降雪稍迟,命令丞相及三省官员各自前往望祠祈祷。癸酉日,腊假期间,下诏诸王与河南尹、左右金吾、六统军等在近苑打猎。命令大理卿王鄯出使安南,左散骑常侍吴蔼出使朗州,都赐予他们旌节、官诰。又任命将作少监姜宏道为朗州旌节官告使副。(《五代会要》记载:旧制,巡抚、黜陟、册命、吊赠、出使蕃邦等使者,选拔朝臣担任,宣慰、加官、送旌节等事务,就由宦官担任,如今用三品官员送旌节,是新的惯例。)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上奏,领军在邠州界蒿子谷韦家寨,杀戮宁、庆两州贼军约二千余人,还生擒都头指挥使并夺得马、兵器甲等。入朝奏事的军将被宣召到内殿赐对,赏赐给他银器、彩物,宰臣及文武官各自上表祝贺。当月,魏博节度使上奏,在泾县北杀戮镇州王熔的兵士七千余人,夺得马二千余匹,戈甲不计其数,还擒获都将以下四十余人。两浙进献大方茶二万斤,琢画宫衣五百副。广州进贡犀象奇珍及金银等,价值数千万。安南两使留后曲美(《通鉴》记载:十二月戊午日,任命静海留后曲美为节度使),进献筒中蕉五百匹,龙脑、郁金各五瓶,其他海货若干。又进献南蛮通好金器六件、银器十二件以及乾陁绫花繓枨越毛等各种织工奇巧的物品各三十件。福建进献户部所征收的专卖税葛三万五千匹。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皇帝宣布:“上元夜,允许各街市及坊市各自点亮彩灯,金吾不禁夜。”这是因为近年来,都城聚集的军队过多,以往不曾让坊市点灯。甲申日,由于长时间没有降雪,皇帝命令丞相及三省官员向各方神灵祈祷。下诏说:“设置谤木征求规谏,收集意见以供决策,这有助于治理国家,不应限制言论。朝廷内外的文武百官以及民间人士,都允许呈上密封奏章,尽情指出政事的得失。”任命丁审衢为陈州官员,丁审衢用大量鞍马、金帛作为谢恩的献礼,皇帝担心他搜刮百姓,退还了他的献礼并暂停其任命。封保义节度使王檀为琅琊郡王。命令供奉官朱峤到河南府宣旨,释放先前收押的定州进奉官崔腾及其随从十四人,并派人押送到贝州。崔腾是唐朝户部侍郎崔洁的儿子。广明年间遭遇丧乱,他客居在北方诸侯处,被定州节度使王处存征召,去年带领进贡物品到朝廷。不久,他的主帅起兵反叛,于是他被拘禁。到这时,皇帝念及他作为使者前来,且已经离开定州境内,特意下令释放他并让他回去。丙戌日,有关部门上奏孟春时节需到太庙祭祀,皇帝命令丞相杜晓代行祭祀之事。丙申日夜晚,火星侵犯房宿第二星。

二月庚戌日,是中和节,皇帝来到崇勋殿,召集丞相、大学士、河南尹,大致分封完毕后,在万春门外的廊庑赐给他们酒食。(《五代会要》记载,二月,追封已故魏博节度使罗宏信为赵王。)癸丑日,皇帝下令:“今年春寒颇为严重,雨水仍然缺乏,司天监占卜认为夏秋必定多有洪涝,各地郡县应告知百姓,防备淫雨带来的祸患。”庚申日,皇帝在宣威殿设宴,丞相及文武官员都被召来侍宴,一整天才结束。壬戌日,皇帝打算巡视北方边境,朝廷内外戒严,下诏任命河南尹、守中书令、判六军事张宗奭为大内留守。中书门下上奏,选定三十八位处理政务特别重要且适宜扈驾的文武官员。下诏命令工部尚书李皎、左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兵部侍郎刘邈、兵部郎中张俊、光禄少卿卢秉彝一同随驾。甲子日,皇帝从洛阳出发,傍晚驻扎在河阳。(《通鉴》记载:皇帝到达白马顿,赏赐从官食物,很多人没到,派人骑马在路上催促。左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兵部郎中张俊最后到达,皇帝命令将他们扑杀。)乙丑日,驻扎在温县。丙寅日,驻扎在武陟。怀州刺史段明远在边境迎接叩拜,他在境内内外所做的准备,都得到皇帝丰厚的赏赐。丁卯日,驻扎在获嘉。戊辰日,驻扎在卫州的新乡。己巳日,清晨从卫州出发,傍晚停留在淇门,内衙十将使率领十指挥兵士到达皇帝驻地。辛未日,皇帝驻留在黎阳。癸酉日,从黎阳出发,傍晚驻扎在内黄。甲戌日,驻扎在昌乐县。丁丑日,驻扎在永济县。青州节度使贺德伦上奏,统领兵士前往历亭军前。戊寅日,皇帝到达贝州,命令四位丞相以及学士李琪、卢文度、知制诰窦赏等十五人扈从,左常侍韦戬等二十三人留下。己卯日,从贝州出发,傍晚驻留在野落。

三月庚辰朔日,驻扎在枣强县的西城。(《通鉴》记载:辛巳日,皇帝到达下博南,登上观津冢。赵将符暕率领数百骑兵巡逻,不知是皇帝,急忙向前逼近。有人报告说:“晋兵大批来了!”皇帝丢弃行幄,急忙带兵赶往枣强,与杨师厚的军队会合。)丙戌日,镇、定诸军招讨使杨师厚上奏攻下枣强县,皇帝当天急忙向南返回。丁亥日,再次到达贝州。庚寅日,杨师厚与副招讨李周彝等按照诏书前来朝见。辛卯日,皇帝下诏丞相、翰林六学士、文武从官、都招讨使及诸军统指挥使等,在行殿赐食。壬辰日,命令用羊、酒等分别赏赐从官。甲午日,皇帝前往贝州的东城门检阅军队。乙未日,皇帝再次前往东城门检阅骑军。下令因攻下枣强县有功的将校杜晖等十一人,都破格加授检校官,衙官宋彦等二十五人都破格授予军职。丙午日,驻扎在济源县。皇帝下诏说:“时节即将变换,干旱十分严重,命令魏州派遣官员向龙潭祈祷。”戊申日,皇帝下诏说:“雨水延期未降,祈祷没有应验,命令宰臣各自在魏州的灵祠精心祈祷。”(《五代会要》记载:三月,皇帝下诏说:“兴盛国家,必须以人民为本;惠养疲惫穷苦之人,尤其依靠县令、县长。如果选拔官员过于随意,必然导致治理的混乱。听说吏部拟定官职,中书省授官,有的因为亲戚旧友的请托,有的被权势要人干涉,只徇私情,不求人才的实际能力,考虑到这种弊病,应执行规章。今后中书省用人以及吏部拟定官职,都应考察官员自身的才能,检验其为政的好坏,确实有可取之处,才可以任用。如果仍然有请托,收受贿赂,有关部门的官吏,必定要追究到底,从重惩处。”)

四月己酉日,皇帝前往魏州。在金波亭,赐宴宰臣、文武官及六学士。甲寅日夜晚,月亮遮掩心宿大星。丙辰日,皇帝下令:“近来星辰运行失常,需要进行修禳,命令两京以及宋州、魏州从本月到五月禁止屠宰。并且各自在佛寺开设道场,以迎接福运。”己未日,驻扎在黎阳县。(《通鉴》记载:乙卯日,博王友文前来朝见,请求皇帝返回东都。丁巳日,皇帝从魏州出发。己未日,到达黎阳,因病停留。)东都留守官吏上表请安,皇帝按等级赐给丞相、从官酒食。己巳日,皇帝到达东都,博王友文上奏新建食殿之事,并进献准备内宴的钱三千贯、银器一千五百两。辛未日,皇帝在食殿设宴,召集丞相及文武从官等侍宴。皇帝在九曲池泛舟,御舟倾覆,皇帝掉入池中,宫女和侍官将他扶上岸,他惊恐了很久。皇帝下令加建昌宫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开封尹、博王友文为特进、检校太保,兼任开封尹,依旧担任建昌宫使,充任东都留守。戊寅日,皇帝车驾从东京出发,傍晚驻扎在中牟县。

五月己卯朔日,从官文武自丞相以下,都到行殿请安,亲王及各道藩帅都上表请安。庚辰日,皇帝从郑州出发,到达荥阳,河南尹魏王宗奭远远地就迎接叩拜;河阳留后邵赞、怀州刺史段明远等依次前来迎接。傍晚驻扎在汜水县,皇帝召魏王宗奭入宫应对,在御前赐食,过了数刻才让他退下。壬午日,皇帝驻留在汜水,宰臣、河南尹、六学士都在内殿请安,皇帝下令将建昌宫事务委托给宰臣于兢掌管。(《五代会要》记载:当年六月,废除建昌宫,任命河南尹、魏王张宗奭为国计使,凡是天下金谷、兵戎旧属建昌宫管理的,都由他掌管。)癸未日,皇帝从汜水出发,宣布让邵赞、段明远各自返回治理之地。中午在任村顿休息,傍晚驻扎在孝义宫。留都文武礼部尚书孔续以下在路旁迎接叩拜。驻扎在偃师。甲申日,皇帝到达都城,文武大臣在东郊迎接。渤海派使者前来朝贡。宰臣薛贻矩抱病休假,不能随驾,皇帝多次派人前去慰问,还命令他暂且留在东京等待病愈。薛贻矩去世后,皇帝震惊悲痛了很久,命令雒苑使曹守珰前往吊祭,又下令停止六日、七日、八日的朝参,丞相、文武官员都到上阁门进名表示慰问。丁亥日,因为彗星出现,皇帝下诏两京在押囚徒,大辟罪以下的,递减一等,限三日内清理完毕上奏。(《五代会要》记载:彗星在灵台之西出现,到五月才降赦令赦免罪犯,以回应上天的谴责。又记载:五月壬戌日夜晚,火星侵犯心宿大星,距离心宿四度,顺行。司天监上奏:“大星是帝王之星,应修身反省以回应上天的谴责。”)皇帝下诏说:“生育之人,正值暑月,哺乳的慈爱,正与薰风相应。倘若肆意屠宰,怎能推广养育之恩,要避免残害,以助万物生长。命令两京及各州府,夏季内禁止屠宰及采捕。百姓的穷困,想来是命运使然;国家的典章,也要致力于推行仁爱。各地鳏寡孤独、残疾无助之人,委托长官酌情赈济抚恤。史书载有掩埋枯骨之事,以彰显怜悯;礼制称要掩埋暴露的骸骨,以实现和平。凡是有战争的地方,有暴露的骸骨,委托当地长官派人专门收殓埋葬。国家的祭祀之文,还标明七祀;卖良药的集市,也记载有三医。为了怜悯困苦无依之人,应征求有益的办法。凡是有疫病的地方,委托长官寻找医方,在要道公示。如果有家中无亲人且穷困无助之人,就由长官派医给药救治。辛卯日,皇帝下诏说:“干旱愈发严重,农事已经受损,命令宰臣于兢前往中岳,杜晓前往西岳,精心恳切地祈祷。京城附近的灵庙,委托河南尹,五帝坛、风师雨师、九宫贵神,委托中书省各自派官员祈祷。”(《通鉴》记载:闰月壬戌日,皇帝病情严重,对近臣说:“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没想到太原的余孽如此昌盛!我看他们志向不小,上天又夺我寿命,我死后,几个儿子不是他们的对手,我恐怕死无葬身之地了!”于是哽咽,气绝后又苏醒。皇帝长子郴王友裕早死。次子是养子友文,皇帝特别喜爱他,常让他留守东都,兼任建昌宫使。三子郢王友珪,他的母亲是亳州营妓,他担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四子均王友贞,担任东都马步都指挥使。皇帝虽未立友文为太子,但心中常常属意于他。六月丁丑朔日,皇帝命令敬翔将友珪调出为莱州刺史,立即赴任。已经宣旨,但还未行敕令。当时被贬官的人大多被追赐死,友珪更加恐惧。戊寅日,友珪换便服秘密进入左龙虎军,拜见统军韩勍,把情况告诉他。韩勍也看到功臣宿将大多因小过错被诛杀,害怕自身难保,于是共同合谋。韩勍率领牙兵五百人跟随友珪混入控鹤士兵中进入宫中,埋伏在禁宫;半夜破关而入,到达寝殿,侍奉皇帝养病的人都四散逃走。皇帝惊醒起身,问:“反叛的是谁?”友珪说:“不是别人。”皇帝说:“我早就怀疑你这个贼子,恨没早杀了你。你如此悖逆,天地怎能容你!”友珪说:“老贼该碎尸万段!”友珪的仆夫冯廷谔刺皇帝腹部,刀刃从背部穿出。友珪用破毡包裹皇帝尸体,埋在寝殿,秘不发丧。派遣供奉官丁昭溥快马前往东都,命令均王友贞杀死友文。己卯日,假传诏书称:“博王友文谋反,派兵突入殿中,幸亏郢王友珪忠孝,带兵诛杀他,保全了朕的性命。然而朕因震惊而病情加重,更加危险,应让友珪暂时主持军国事务。”韩勍为友珪出谋划策,大量拿出府库的金帛,赏赐给各军及百官以取悦他们。辛巳日,丁昭溥返回,听说友文已死,于是发丧,宣布遗诏,友珪即皇帝位。)友珪将太祖埋葬在伊阙县,号宣陵。(《五代史补》记载:太祖朱全忠,曾是黄巢的先锋。黄巢进入长安,王铎以刺史身份围攻同州,太祖于是投降,王铎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同州刺史。黄巢被灭后,淮、蔡一带秦宗权又势力强盛,朝廷因为淮、蔡与汴州相邻,太祖是汴州人,必定了解那里的情况,于是调任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去讨伐秦宗权,不久将其消灭。从此太祖掌握生杀大权,朝廷无法控制,最终夺得天下。在此之前,民间流传谶语叫“五公符”,又称为“李淳风转天歌”,其中有“八牛之年”的字样,有见识的人认为“八牛”就是“朱”字,这是太祖改朝换代的应验。太祖用兵,法令严峻,每次作战,各队主帅如有战死未归的,其余人都要被斩首,这叫做“跋队斩”。从此作战无往不胜。然而健儿们大多逃窜隐匿到州郡,追捕十分疲惫,于是下令在脸上刺字,健儿脸上刺字从此开始。《五代史阙文》记载:世人传说梁太祖在凤翔迎接昭宗,身穿素服请罪,昭宗假装鞋带松开,呼喊梁太祖说:“全忠为我系鞋带。”梁太祖不得已,跪着系上,汗流浃背。当时天子护驾还有卫兵,昭宗心想左右之人会擒住梁太祖并杀了他,无奈没有人敢行动。从此梁太祖被召见大多不去,将昭宗的禁卫全部撤换,都任用汴州人。臣谨按:梁太祖在天复三年在岐下迎接唐昭宗,那年是甲子年,当年改元天祐,到宋朝建国建隆庚申年,才五十六年,那么乾德年间七十岁的人都亲眼目睹过这些事。大概唐室自懿宗失政,天下大乱,所以武宗以下的实录,没有流传于世。昭宗一朝,完全没有记录。梁太祖在位仅六年,均帝朝诏令史臣修梁祖实录,岐下系鞋带之事,因羞耻而没有记载。晋天福年间,史臣张昭重修《唐史》,才有《昭宗本纪》,只说昭宗即位之初,有《会昌》之风,岐阳的事迹,无法追补。这也表明唐昭宗有英睿之气,然而国运衰落无法振兴;又表明左右没有忠义奋发的臣子,致使梁太祖能够实现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