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春季正月,陕州的黄河水变清。
二月,南蛮进献犀牛,皇帝下诏将犀牛退还。
三月,皇帝因为旱灾下诏派使者清理疏通关押的囚犯。宰相监修国史魏謩修成《文宗实录》四十卷,进献给皇帝,修史官给事中卢耽、太常少卿蒋偕、司勋员外郎王沨、右补阙卢吉,分别被赏赐银器、锦彩等不同的物品。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襄州刺史、上柱国、酒泉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李景让为吏部尚书。
五月,任命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韦澳为京兆尹;任命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上柱国、武功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苏涤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任江陵尹、御史大夫,充任荆南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七月,银青光禄大夫、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魏謩兼任户部尚书。
八月,任命司农卿郑助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任夏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荥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夏绥银宥等州节度营田观察处置押蕃落安抚平夏党项等使。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春季正月辛巳日,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许昌县开国男陈商去世,追赠工部尚书。二月,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裴休任检校吏部尚书,兼任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观察处置等使。
三月,宏词科考试举人时,泄露了题目,被御史台弹劾,侍郎裴谂改任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被罚两个月俸禄,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被贬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被罚一个月俸禄。那十个登科的人一并被取消资格。吏部东铨的事务委托右丞卢懿暂时掌管。任命吏部侍郎郑涯为检校礼部尚书,兼任定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义武军节度、易定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御史台根据正月八日礼部贡院捉到的明经黄续之、赵弘成、全质等三人伪造堂印、堂帖,并且黄续之还伪造穿着绯色衣衫,拿着伪造的帖子进入贡院,让举人虞蒸、胡简、党赞等三人及第,答应给他们一千六百贯钱。根据审查黄续之等人的罪状,他们都招认伪造,所答应给的钱还没有到手,事情就败露了。皇帝下令都按照法律处死。主考官因为自行捕获了奸人,都被释放。七月,任命河东节度使、检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上柱国、范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卢钧为守尚书右仆射。
八月,任命门下侍郎、守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博陵县开国伯、食邑一千户崔铉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宣宗设宴饯行,赋诗赐给他。九月,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郑涓任检校刑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十一月,任命河南尹刘瑑为检校工部尚书、汴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任宣武军节度、宋亳汴颍观察处置等使。任命中书舍人郑颢为礼部侍郎。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春季正月乙巳日,任命正议大夫、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讷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任越州刺史、御史大夫、浙江东道都团练观察等使。
三月,中书门下上奏:“根据礼部贡院目前设置的科目,《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算、童子等九科,近年来录取的人颇为泛滥,并没有实际的才艺可以采纳,只是徒然增加了入仕的途径。必须商议进行分条陈述整顿,使人们精通相关事业。我们已经在延英殿当面论述过,敬奉圣旨,要求将相关文字呈上来。对于前面所说的这九科,我们商量后,希望从大中十年开始,暂时停考三年,三年期满后,到时候参加科试的人,让有关部门根据所举荐的人先上报名字,让中书舍人再次询问考核。其中如果有对本专业稍微精通,能够胜任朝廷咨询顾问的,就按照等第上报名字,等候皇帝的敕令处置。如果有学业荒废,不符合上报人数标准的,考官就要商议接受朝廷的责罚。那些童子科,近来各道所举荐送来的人,很多年龄已经超过规定,却伪称是童子,考察他们的学业,也只是平常水平。从现在开始,希望天下州府举荐送来的童子,必须是实际年龄在十一、十二岁以下,并且必须熟练精通一部经书,提问都能全部答对,还能自己书写的。如果违反规定,本道的长官也要商议接受惩罚。”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四月癸丑日,任命刑部郎中卢搏为庐州刺史,任命给事中、渤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高少逸为检校礼部尚书、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六月,任命兵部郎中裴夷直为苏州刺史。
九月,任命中书舍人杜审权主持礼部贡举事务。十月,邠宁庆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邠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王諴任检校兵部尚书、潞州大都府长史、御史大夫,充任昭义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潞邢洺等州观察使。桂管观察使令狐定去世,追赠礼部尚书。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正月,任命银青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上柱国、酒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李景让为御史大夫;任命朝请大夫、守御史中丞,兼尚书右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夏侯孜为户部侍郎、判户部事;任命朝散大夫、守京兆尹、上柱国、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韦澳为检校工部尚书、孟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河阳三城节度、孟怀泽观察处置等使。在此之前,皇帝打算前往华清宫,两省官员呈递奏状议论谏阻,皇帝下诏说:“我认为骊山附近的宫殿,有真圣的庙宇神像,我未曾前去祭拜,自觉有所欠缺。如今正值阳气和畅、天气清朗,朝廷内外事务较为简略,我在处理政务的闲暇,或许考虑去一次。这只是为了崇尚礼敬之心,并非把游玩当作正事。虽然我已下达敕令,但也担心劳烦百姓。你们这些官员职在宫廷,一心想着为朝廷效力,援引前代的事例,列状上奏,陈述恳切周到的言辞,我深切感受到你们尽忠的气节。我已经答应了你们的请求,你们所奏之事我都知晓了。”任命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特进、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成都尹、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白敏中以本官兼任江陵尹,充任荆南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二月,任命夏绥银宥节度使、通议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夏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荥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郑助为检校工部尚书、邠州刺史,充任邠宁庆节度、管内营田观察处置,兼充庆州南路救援、盐州及当道沿路镇寨粮料等使;任命右金吾卫将军田在宾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兼任夏州刺史,代替郑助担任夏、绥、银、宥节度等使。任命荆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江陵尹、御史大夫、上柱国、武功郡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苏涤为太常卿。任命银青光禄大夫、守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魏謩为检校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兼任成都尹,充任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任命太中大夫、守工部尚书、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慎由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命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观察处置等使、起复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检校兵部尚书、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王绍鼎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其余官职不变。任命通议大夫、守中书门下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郑朗为监修国史。太中大夫、守工部尚书、同平章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慎由为集贤院大学士。
三月,起复朝请大夫、深州刺史、御史大夫,兼成德军节度判官王绍懿为检校左散骑常侍、镇府左司马、知府事,充任成德军节度副使,兼充都知兵马使。任命成德军中军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王景胤为本官、深州刺史、本州团练守捉使。检校左散骑常侍、右神武大交军知军事王绍孚解除起复,依旧担任右神武大将军。王绍懿、王绍孚,是镇州王绍鼎的弟弟。王景胤,是王绍鼎的儿子。任命朝请大夫、检校刑部尚书、华州刺史、上柱国、酂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萧俶为太子宾客,分管东都事务。四月,任命职方郎中、知制诰裴坦为中书舍人。任命朝议大夫、权知京兆尹崔郢为濮王傅,分管东都事务,因为他处决了府吏;任命江西观察使、洪州刺史、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张毅夫为京兆尹。任命凤翔节度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凤翔尹、上柱国、袭晋国公、食邑三千户、袭实封一百五十户裴识为许州刺史,充任忠武军节度、陈许蔡观察等使;任命吏部侍郎卢懿为检校工部尚书,兼任凤翔尹、御史大夫、凤翔陇右节度使;任命中书舍人郑宪为洪州刺史、御史中丞、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使,仍赐予紫金鱼袋。任命安南宣慰使、右千牛卫大将军宋涯为安南都护、御史中丞、本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任命幽州节度使张允伸的弟弟张允中为荆州刺史,张允千为檀州刺史,张允辛为安塞军使,张允举为纳降军使,并且都兼任御史中丞。任命前邠宁节度使、朝议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邠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柳憙为检校礼部尚书、河南尹。
五月,任命职方郎中李玄为寿州刺史。
六月,任命朔方灵武定远等城节度使、朝散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灵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刘潼为郑州刺史,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因为他供应边兵粮食不及时。任命安南都护宋涯为容州刺史、容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皇帝下令册封皇第三子李灌为卫王,第十一子李澭为广王。任命朝散大夫、守尚书兵部侍郎、判度支、上柱国、彭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萧邺以本官任同平章事、判度支。任命右监门将军、知内府省事、清河公崔巨淙为淮南监军。任命特进、检校司空、兼太子太傅分司东都、上柱国、扶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杜悰以本官判东都尚书省、兼御史大夫,充任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七月,任命飞龙使、宫闱局令王归长为守内侍省内常侍,知省事,充任内枢密使。将被贬为邠州员外司马的张直方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
八月,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王绍鼎去世,追赠司空,赏赐布帛三百段。任命皇子昭王李汭为开府仪同三司、守镇州大都督府长史、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观察等大使;任命成德军节度副使、都知兵马使、左司马、知府事、御史中丞王绍懿为成德军副使留后。任命义武军节度、易定观察等使、检校礼部尚书、定州刺史、上柱国、荥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郑涯为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上柱国,充任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宋亳观察、亳州太清宫等使;任命四镇北庭行军、泾原渭武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泾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范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卢简求为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义武节度使、易定观察、北平军等使;任命盐州防御押蕃落诸军防秋都知兵马使、度支乌池榷税使、检校右散骑常侍、盐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陆耽代替卢简求担任泾原节度使。任命翰林学士、朝散大夫、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曹确暂时代理河南尹。汝州防御使令狐绪有良好的政绩,郡里的人到朝廷请求为他树立德政碑进行颂扬。令狐绪因为弟弟令狐綯在中书省任职,上表请求停止,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任命太常卿苏涤为兵部尚书、暂时代理吏部铨选事务,任命银青光禄大夫、守散骑常侍、上柱国、渤海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封敖为太常卿。这个月,火星侵犯东井星宿。
九月,任命秦州刺史李承勋为朝散大夫、检校工部尚书、泾州刺史,充任四镇北庭泾原渭武节度等使;任命礼部郎中杨知温充任翰林学士;任命中散大夫、尚书礼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杜审权为陕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陕虢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任命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太子太师、上柱国、范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卢钧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等使。右补阙陈嘏、左拾遗王谱、右拾遗薛杰上疏劝谏派遣中使前往罗浮山迎接轩辕先生。皇帝下诏说:“我因为各种政务繁多,亲自处理各项事务,听说罗浮山的处士轩辕集,善于养生,年龄也高寿,于是派遣使者去迎接他,或许希望能得到一些养生的道理。我每次看前代的史书,看到秦皇、汉武被方士所迷惑,常常把这作为警戒。你们这些官员身处谏议的职位,职责就在谏诤,看了你们呈上来的奏章,我深切接纳你们的诚意。”皇帝还对崔慎由说:“替我对谏官们说,即使少翁、栾大再生,也不能迷惑我。听说轩辕先生是位高士,我只是想和他交谈一番罢了。”宰相郑朗连续几个月请求休假,三次上奏章请求免职。这个月乙未日,彗星出现在房宿初度,长三尺。十月,皇帝下令通议大夫、守中书侍郎、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郑朗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任太子少师。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中散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兴元尹、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蒋系暂时代理刑部尚书,宰相崔慎由兼任修国史,萧邺兼任集贤殿大学士。任命华州刺史高少逸为左散骑常侍,任命苏州刺史裴夷直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任命太常少卿崔钧为苏州刺史。入回鹘册礼使、卫尉少卿王端章被贬为贺州司马,副使国子《礼记》博士李寻被贬为郴州司马,判官河南府士曹李寂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是因为王端章等人出塞后,被黑车子阻挡道路而返回的缘故。任命成德军观察留后、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王绍懿为检校工部尚书,兼任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任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观察等使。任命中书舍人李藩暂时代理礼部贡院事务。
十一月,太子少师郑朗去世,追赠司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太保、充右羽林统军、御史大夫、上柱国、荥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郑光去世,皇帝停止上朝三日,追赠司徒,并且命令百官前去表示慰问。郑光是皇帝的大舅。宰相崔慎由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尚书萧邺兼任工部尚书,其余官职不变。十二月,任命昭义军节度使、朝议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上柱国、平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毕諴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任命朝议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刘瑑为尚书户部侍郎、判度支。任命翰林学士承旨、通议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伸为兵部侍郎,担任相应职务。任命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少保分司东都、上柱国、河东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裴休为检校户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潞磁邢洺观察等使。任命正议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上柱国、河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柳仲郢以本官兼任御史大夫,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任命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孔温业以本官分管东都事务,因为他因病请求休假。任命礼部郎中杨右温以本官担任知制诰,充任翰林学士。任命幽州中军使、检校国子祭酒、幽府左司马、知府事、御史中丞张简真为检校右散骑常侍,他是张允伸的儿子。任命中散大夫、权知刑部尚书、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蒋系为检校户部尚书、凤翔尹、御史大夫、凤翔陇右节度观察处置等使。这一年,舒州吴塘堰有许多禽鸟筑成巢穴,宽七尺,高七丈,而水禽、山鸟、鹰隼、燕雀之类的鸟,没有不温顺亲近的。又有一种鸟长着人脸,面部有毛,爪子和喙都是青紫色,它的叫声是“甘”,人们称它为“甘虫”。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正月,任命晋阳令郑液为通州刺史。罗浮山人轩辕集来到京城,皇帝把他召入宫中,对他说:“先生高寿,长生不老可以做到吗?”轩辕集说:“戒除声色之欲,摒弃美味佳肴,哀乐保持平和,广泛施行德政和给予帮助,自然就能与天地的德行相合,与日月同辉,何必另外去追求长生呢。”皇帝把他留下一个多月,他坚决请求回山。任命前乡贡进士于琮为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后于琮娶了皇女广德公主,改任银青光禄大夫、守右拾遗、驸马都尉。任命安南本管经略招讨处置使、朝散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李弘甫为宗正卿。任命中大夫、守京兆尹、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张毅夫为鄂州刺史、御史大夫、鄂岳蕲黄申等州都团练观察使。以太中大夫、福州刺史、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杨发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岭南东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任命朝散大夫、守康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袭魏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赐紫金鱼袋王式为安南都护、兼御史中丞,充任安南本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任命朝请大夫、前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上柱国、酂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萧俶为守太子少保分司。任命朝请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右金吾将军、充右街使、上柱国、袭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赐紫金鱼袋王镇为检校左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福州诸军事,福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任命翰林学士、朝议郎、守尚书司勋郎中、知制诰、赐绯鱼袋孔温裕为中书舍人,担任相应职务。任命右骁卫上将军李正源为守大内皇城留守。任命朝议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判度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刘瑑以本官任同平章事,依旧判度支。以太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慎由为检校礼部尚书、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代替韦有翼;任命韦有翼为吏部侍郎。
二月,任命前邕管经略招讨处置使、朝议郎、邕州刺史、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段文楚为昭武校尉、右金吾卫将军;任命朝议郎、守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上柱国、赐绯鱼袋李藩为尚书户部侍郎。任命朝散大夫、守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彭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萧邺为监修国史。任命朝议大夫、守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判度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刘瑑为充集贤院学士。任命渤海国王弟权知国务大虔晃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封他为渤海国王。任命兵部侍郎柳仲郢为刑部尚书。任命朝议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判户部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夏侯孜为兵部侍郎,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任命朝请大夫、权知刑部侍郎、赐紫金鱼袋杜胜为户部侍郎、判户部事。光禄大夫、守左领军卫大将军分司东都、上柱国、会稽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康季荣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右卫上将军分司。贬前利州刺史杜仓为贺州司户,蔡州刺史李丛为邵州司马。任命工部郎中、知制诰于德孙,库部郎中、知制诰苗恪,都可以任中书舍人,依旧担任翰林学士。任命前右金吾卫将军郑汉璋,前鸿胪少卿郑汉卿,一并起复授予本官,他们是国舅郑光的儿子。任命银青光禄大夫、行给事中、驸马都尉卫洙为工部侍郎,前濮王傅分司皇甫权为康王傅分司。任命库部员外郎、史馆修撰李涣为长安令。闰二月,任命司农少卿卢籍为代州刺史,前江陵少尹杜恽为司农少卿。任命河东马步都虞候段威为朔州刺史,充任天宁军使,兼兴唐军沙陀三部落防遏都知兵马使。五月,任命兵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夏侯孜以本官任同平章事。
六月,南蛮攻打安南府。
八月,洪州贼寇毛合、宣州贼寇康全大攻打掠夺郡县,皇帝下诏让两浙的军队去讨伐平定他们。十二月,太子少保魏掞去世,追赠司徒。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正月,任命虢陕观察使杜审权为户部侍郎、判户部事。
三月,宰相萧邺被免去参知政事的职务,任守吏部尚书。四月,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知制诰蒋伸以本官任同平章事。
五月,皇帝身体不适,一个多月不能上朝处理政务。
八月七日,皇帝颁布遗诏立郓王为皇太子,处理军国大事。当天,皇帝在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下诏让门下侍郎、平章事令狐綯代理冢宰。群臣为皇帝上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十四年二月,皇帝被安葬在贞陵。
史臣说:我曾经听老人讲起大中年间的旧事,献文皇帝(宣宗)器量见识深远,长期历经艰难困苦,完全了解民间的疾苦。自从宝历年间以来,宦官独揽大权,做事多有借越,京城的豪门大族,严重侵扰穷苦百姓。等到宣宗即位治理天下,第一是权贵豪强收敛了恶行,第二是奸臣畏惧法律,第三是宦官有所忌惮。因此刑罚政令不滥用,贤能之人得以发挥作用,百官如同四岳一样尽职,朝廷上下一片清明的风气,十多年间,颂扬之声满路。皇帝在宫中穿洗过的衣服,平常的膳食不超过几样菜肴,如果不是母后陪同吃饭,就不奏乐,有时遇到小的饥荒年景,皇帝就会忧形于色。即使是身边亲近的人,也从未见过皇帝有懈怠懒惰的神情。皇帝与群臣交谈时,庄重和蔼地接待他们,如同对待宾客僚属,有时群臣有所陈述奏闻,皇帝就虚心听取采纳。过去皇帝出行时,黄门先要用龙脑、郁金铺垫地面,皇帝都命令去掉。宫女中有人生病,医生诊治后,病好了,皇帝就从袖中拿出金子赏赐给医生,告诫说:“不要让敕使知道,说我偏爱侍从。”皇帝就是这样恭谨节俭、喜好善行。晚年皇帝患有风毒之症,召见罗浮山人轩辕集,询问治国治身的要领,对于那些奇异的方术,皇帝从未提及。轩辕集也是一位有道之士。十三年春天,他坚决请求回山。皇帝说:“先生稍微再留一年,等在罗浮山另外建造一座道馆。”轩辕集没有留下的意思,皇帝说:“先生这么急切地离开我,国家会有灾难吗?我拥有天下,到底能有多少年呢?”轩辕集拿起笔写下“四十”二字,然后把“十”字挑上去,就是十四年。国家的兴衰有定数,难道就是这样吗!而皇帝的治国之道和伟大谋略,始终没有缺失,即使是汉文帝、汉景帝也不比他强。可惜的是书籍记载有所遗漏,过去的事情十分之三四都没有记录下来,我挥笔书写,心中有所遗憾。
赞语说:李氏的英明君主,实在就是献文皇帝(宣宗)。糟粕都被去除,善恶得以分明。河、陇地区回归,北方沙漠消除了战乱的气氛。直到如今的遗老们,还在歌咏这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