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三年(公元666年,正月改元乾封)春季正月戊辰初一,唐高宗的车驾到达泰山的驻地。当天,唐高宗亲自在封祀坛祭祀昊天上帝,以唐高祖、唐太宗配享祭祀。己巳日,唐高宗登山举行封禅之礼。庚午日,在社首山举行祭地之礼,祭祀皇地祇,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配享祭祀;皇后担任亚献,越国太妃燕氏担任终献。辛未日,唐高宗驾临降禅坛。
壬申日,唐高宗驾临朝觐坛接受朝贺。将麟德三年改为乾封元年,所有跟随出行的文武官员以及前来朝觐的华夏、戎族的官员、地方长官、退休后仍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的老人,三品及以上官员赐予爵位二等,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加官阶,八品以下官员加一阶,勋官晋升一转。百岁以上的老人授予名誉下州刺史的职位,妇女授予郡君的称号;九十岁、八十岁的老人按等级给予相应待遇。齐州免除一年半的赋税徭役,管辖泰山的县免除两年。所经过的地方,免除今年的租赋。乾封元年正月五日以前,大赦天下,下令全国大宴欢庆七日。癸酉日,宴请群臣,演奏《九部乐》,按不同情况赏赐物品,直到太阳偏西才结束。丙子日,皇太子李弘设宴会。丁丑日,因为之前的恩赏不够丰厚,普遍晋升爵位、官阶和勋级等。男子赐予古代的爵位。在兖州境内设置紫云观、仙鹤观、万岁观,封峦寺、非烟寺、重轮寺。天下各州都设置一所道观、一所佛寺。丙戌日,从泰山出发。甲午日,驻扎在曲阜县,唐高宗驾临孔子庙。追赠孔子为太师,增修祠庙,用少牢之礼进行祭祀。褒圣侯孔德伦的子孙,都免除赋役。
二月己未日,驻扎在亳州。唐高宗驾临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建造祠堂。在庙中设置令、丞各一名。将谷阳县改名为真源县,县内的李姓宗族特别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夏季四月甲辰日,唐高宗的车驾从泰山返回,先拜谒太庙然后才进入京城。五月庚寅日,改铸乾封泉宝钱。六月壬寅日,高丽的莫离支盖苏文去世。他的儿子男生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却被他的弟弟男建驱逐,男生派他的儿子献诚到朝廷请求投降,唐高宗下诏让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兵接应。秋季七月乙丑日,改封殷王李旭轮为豫王。庚午日,左侍极、检校右相、嘉兴县子爵陆敦信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辞去宰相之职,被任命为大司成,同时兼任左侍极。大司宪兼检校右中护刘仁轨兼任右相、检校右中护。八月辛丑日,兼司元太常伯、兼检校左相、钜鹿男爵窦德玄去世。丁未日,处死司卫少卿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并且让他们改姓蝮氏。冬季十月己酉日,任命司空、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高丽。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春季正月丁丑日,因为从去年冬天到这个月没有下雨下雪,唐高宗避开正殿,减少膳食,亲自审录囚犯。废除乾封钱,重新使用开元通宝钱。二月戊戌日,涪陵郡王李愔去世。辛丑日,将万年宫改回原来的名字九成宫。夏季六月乙卯日,西台侍郎杨武,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正谏议大夫、检校东台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东台侍郎张文瓘,都兼任同东西台三品。秋季八月己丑初一,出现日食现象。丙辰日,东台侍郎李安期外调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乾封三年(公元668年,二月改元总章)春季正月庚寅日,唐高宗下诏任命缮工大监兼瀚海都护刘审礼为西域道安抚大使。壬子日,任命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二月戊午日,辽东道的军队击败薛贺水的五万人,在阵前斩首五千多级,俘获三万多人,缴获的器械和牛马不计其数。丙寅日,因为明堂的制度历代各不相同,从汉、魏以来,更加错讹,于是增删古今制度,重新绘制了明堂的图样。唐高宗下诏大赦天下,改元为总章元年。二月戊寅日,唐高宗驾临九成宫。己卯日,从长安县、万年县中分出设置乾封、明堂两个县,分别在京城内治理政务。癸未日,皇太子李弘在国学举行释奠礼。追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夏季四月丙辰日,有彗星出现在毕宿和昴宿之间。乙丑日,唐高宗避开正殿,减少膳食,下诏让内外官员各自呈上密封的奏章,极力指出朝廷的过失。于是群臣上奏说:“彗星虽然出现但光芒较小,这不是国家的灾祸,不值得让圣上忧虑,请圣上驾临正殿,恢复平常的膳食。”唐高宗说:“我得以供奉宗庙,统治亿兆百姓,上天出现灾异,是在告诫我的德行不够,我应当责备自己,修养德行来消除灾祸。”群臣又进言说:“彗星出现在东北方向,这是高丽即将灭亡的征兆。”唐高宗说:“高丽的百姓,也是我的百姓。既然我是万国之主,怎么能把过错推到小小的藩国身上呢!”最终没有听从群臣的请求。乙亥日,彗星消失。辛巳日,西台侍郎杨武去世。秋季八月癸酉日,唐高宗从九成宫返回。九月癸巳日,司空、英国公李勣攻破高丽,攻克平壤城,擒获高丽王高藏以及他的大臣男建等人返回。高丽境内全部投降,共有一百七十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在其地设置安东都护府,分设了四十二个州。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春季正月,封各位王爷的嫡子都为郡王。二月,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知左史事张文瓘签署官位,开始在官衔中体现这些职务。三月,东台侍郎郝处俊兼任同东西台三品。癸酉日,皇后亲自祭祀先蚕。夏季四月乙酉日,唐高宗驾临九成宫。设置司列少常伯、司戎少常伯各两名。
五月庚子日,迁移高丽的民户二万八千二百户,车一千零八十辆,牛三千三百头,马二千九百匹,骆驼六十头,准备迁入内地,由莱州、营州依次发送遣送,酌量分配到江、淮以南以及山南、并州、凉州以西各州的空闲之处安置。六月戊申初一,出现日食现象。括州遭遇大风雨,海水泛滥淹没了永嘉、安固两县的城郭,冲毁百姓房屋六千八百四十三处,淹死九千零七十人、牛五百头,损坏田苗四千一百五十顷。冀州发大水,冲毁居民房屋数千家。朝廷都派遣使者进行赈济。秋季七月,剑南道的益州、泸州、巂州、茂州、陵州、邛州、雅州、绵州、翼州、维州、始州、简州、资州、荣州、隆州、果州、梓州、普州、遂州等十九个州发生旱灾,百姓生活困乏,总共有三十六万七千六百九十户,朝廷派遣司珍大夫路励行前去慰问并进行赈济借贷。癸巳日,冀州大都督府上奏,从六月十三日夜间开始降雨,到二十日水深五尺,当天夜里突然涨水,水深达一丈以上,冲坏房屋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处,损害农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朝廷任命右卫大将军、凉国公契苾何力为驾海道行军大总管。秋季八月甲戌日,将瀚海都护府改名为安北都护府。
九月己亥日,唐高宗从九成宫出发。壬寅日,停留在华林顿,在岐山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乙巳日,到达岐州。唐高祖最初在隋朝做官时担任扶风太守,所以特赦岐州管辖范围内的百姓。对唐高祖当时的小吏们根据才能提拔任用,按不同情况赏赐高龄老人衣物、粟米、布帛等。冬季十月丁巳日,唐高宗从九成宫返回。十一月庚辰日,征发九州的民夫,转运太原仓的米粟进入京城。丁亥日,改封豫王李旭轮为冀王,并且让他单名一个“轮”字。十二月戊申日,司空、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勣去世。这一年冬天没有下雪。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春季正月丁丑日,右相、乐成县男爵刘仁轨退休。辛卯日,将辽东地区设置为州县。二月戊申日,因为发生旱灾,唐高宗亲自审录囚犯,并向名山大川祈祷。癸丑日,太阳出来时颜色像赤土一样。三月甲戌初一,大赦天下,改元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三月丁丑日,将蓬莱宫改名为含元殿。壬辰日,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退休。
夏季四月,吐蕃进犯并攻陷了白州等十八个州,又和于阗联合袭击龟兹的拨换城,将其攻陷。朝廷撤销了安西四镇。辛亥日,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将,率领五万士兵攻打吐蕃。庚午日,唐高宗驾临九成宫。雍州下了很大的冰雹。
五月丙戌日,唐高宗下诏说:“各个州县的孔子庙堂以及学馆,有已经损坏的和以前没有建造的,这就使得学生们没有学习的地方,对先师也缺乏祭祀的仪式,长久以来任其遭受风吹雨淋,这很不符合尊敬先师的本意。应该命令有关部门迅速进行建造。”六月壬寅初一,出现日食现象。秋季七月戊子日,前西台侍郎李敬玄在守丧期未满时恢复原职,仍旧兼任同东西台三品。薛仁贵、郭待封到达大非川,遭到吐蕃大将论钦陵的袭击,大败而归,薛仁贵等人都因此被除去名籍。吐谷浑全国土地全部被吐蕃占领,只有慕容诺曷钵及其亲信数千帐归附唐朝,于是将他们迁徙到灵州境内。八月甲子日,唐高宗从九成宫返回。梁州都督、赵王李福去世。丙寅日,因为长久干旱,唐高宗避开正殿,尚食局减少膳食供应。九月甲申日,卫国夫人杨氏去世,追赠为鲁国夫人,谥号为忠烈。闰月壬子日,原来追赠为司徒、周忠孝公的武士彟再追赠为太尉、太子太师、太原郡王,追赠鲁国忠烈太夫人为太原王妃。甲寅日,安葬太原王妃,京城文武九品及以上官员以及外命妇,都送到便桥停留住宿。
冬季十月癸酉日,下了大雪,平地积雪三尺多,被冻死的行人朝廷赐予布帛并提供棺木。下令雍州、同州、华州贫困的人家中,有十五岁以下无法存活的孩子,听任他人将其收养为子女,作为驱使的劳力,但都不可以把他们当作奴婢。丙申日,太子右中护兼摄正谏大夫、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担任左肃机,停止参与执掌政事。十二月庚寅日,各个部门以及百官都恢复原来的名称。这一年,天下四十多个州发生旱灾以及遭受霜和虫害,百姓饥饿困乏,关中地区尤其严重。朝廷下诏允许百姓前往各个州寻找食物,并且转运江南的租米来赈济百姓。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春季正月乙巳日,唐高宗驾临东都洛阳。留下皇太子李弘在京城监国,命令侍臣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等人辅佐他。只有阎立本、郝处俊跟随唐高宗前往东都。甲子日,到达东都洛阳。二月丁亥日,雍州人梁金柱请求拿出三千贯钱来赈济穷人。夏季四月戊子日,刮起大风,吹折了树木。六月戊寅日,左散骑常侍兼检校秘书、太子宾客、周国公武敏之因犯罪恢复本姓贺兰氏,被除去名籍,流放到雷州。丁亥日,因为发生旱灾,唐高宗亲自审录囚犯。秋季九月,发生地震。司徒、潞州刺史、徐王李元礼去世。冬季十月,搜寻举荐通晓礼乐的人士。十一月甲午初一,出现日食现象。庚戌日,唐高宗驾临许州、汝州等地视察训练军队。癸酉日,在冬季进行狩猎,在许州叶县昆水的北面进行围猎。十二月丙戌日,返回东都洛阳。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春季正月辛丑日,征发梁州、益州等十八个州的军队,招募了五千三百人,派遣右卫副率梁积寿前往姚州攻打反叛的蛮人。辛未日,下令雍州、洛州的人可以担任本州的官职。二月己卯日,侍中、永安郡公姜恪在河西镇守时去世。
夏季四月戊寅日,唐高宗驾临合璧宫。壬午日,在水南训练军队指挥旗帜。唐高宗问中书令阎立本、黄门侍郎郝处俊:“伊尹背着鼎俎去见商汤,应该是为了辅佐治理时政,不知道铸造鼎是因为什么缘由,又是在哪个国家铸造的呢?鼎是国家的重器,是历代相传的宝物吗?”阎立本用古代的义理进行了回答。五月乙未日,五品及以上官员改赐新的鱼袋,并且用银装饰;三品及以上官员各赐金装刀子、砺石一具。六月丙子日,在洛州柏崖设置粮仓。八月壬子日,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去世。九月乙卯日,冀州大都督府恢复为魏州,魏州恢复为冀州。壬寅日,沛王李贤改封为雍王。
冬季十月己未日,皇太子李弘监国。壬戌日,唐高宗的车驾返回京城长安。乙亥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道国公戴至德加任兼户部尚书,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文瓘检校大理卿,黄门侍郎、甑山县公、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担任中书侍郎,兼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他们都依旧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一月戊子初一,出现日食现象。甲辰日,唐高宗从东都洛阳返回。十二月癸卯日,太子左庶子刘仁轨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年冬天,左监门大将军高侃在横水大败新罗的军队。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春季正月甲午日,唐高宗下诏,咸亨初年被收养为子女以及被驱使的人,听凭酌情给予他们衣食的费用补偿,然后放他们回到本处。丙辰日,绛州刺史、郑王李元懿去世。二月壬午日,将左金吾将军裴居道的女儿许配为皇太子李弘的妃子。夏季四月丙子日,唐高宗驾临九成宫。闰五月丁卯日,燕山道总管李谨行在瓠卢河的西面击败了高丽的叛党,高丽平壤的残余部众逃入新罗。秋季七月庚午日,九成宫的太子新宫建成,唐高宗召集五品及以上的各位宗亲在太子宫中设宴,大家尽情欢乐后才结束。辛巳日,婺州下了暴雨,洪水泛滥,淹没了六百家居民的房屋,唐高宗下诏进行赈济。八月辛丑日,唐高宗患疟疾,命令太子受理各个部门的奏事。己酉日,大风毁坏了太庙的鸱吻。
冬季十月壬午日,中书令、博陵县子爵阎立本去世。乙未日,皇太子李弘纳妃完毕,特赦岐州,全国大宴欢庆三日。庚子日,唐高宗返回京城。乙巳日,从九成宫回到京城。十一月丙寅日,唐高宗创作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等曲子,下诏让有关部门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就演奏这些乐曲。十二月丙午日,弓月、疏勒两国国王入朝请求归降。
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八月改元上元)春季二月壬午日,派遣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前去讨伐新罗,还命令卫尉卿李弼、右领大将军李谨行担任副将。三月辛亥初一,出现日食现象。己巳日,皇后祭祀先蚕。
夏季四月辛卯日,任命尚辇奉御、周国公武承嗣为宗正卿。五月己未日,唐高宗下诏说:“春秋两季的社祭,本来是为了祈求农事丰收,听说在这之外还另外有乡里聚会。此后除了春秋两社的祭祀活动外,不得再聚集,有关部门要严加禁止。”六月壬寅日,太白星进入东井宿。秋季八月壬辰日,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将咸亨五年改为上元元年,大赦天下。戊戌日,敕令文武官员三品及以上穿紫色官服,系金玉带;四品穿深绯色官服,五品穿浅绯色官服,都系金带;六品穿深绿色官服,七品穿浅绿色官服,都系银带;八品穿深青色官服,九品穿浅青色官服,系鍮石带;平民穿黄色衣服,系铜铁带。一品及以下的文官,都要带手巾、算袋、刀子、砺石,武官如果想要带这些物品也听凭其便。
九月辛亥日,百官都穿着新的官服,唐高宗在麟德殿设宴款待他们。癸丑日,追复长孙无忌的官爵,仍然让他的曾孙长孙翼袭封赵国公,允许将长孙无忌归葬到昭陵之前建造的坟墓中。十一月丙午初一,唐高宗驾临东都洛阳。己酉日,在华山的曲武原打猎。戊辰日,到达东都洛阳。十二月,蒋王李恽去世。戊子日,于阗王伏阇雄前来朝见。辛卯日,波斯王卑路斯前来朝见。壬寅日,天后武则天提出十二条意见,请求王公百官都学习《老子》,每年明经科考试完全按照《孝经》《论语》的考试例制由有关部门进行考试。又请求儿子为活着的母亲服丧三年。虢王李凤去世。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春季正月甲寅日,火星侵犯房宿。壬戌日,支汗郡王进献碧玻璃。丙寅日,把于阗设置为毗沙都督府,任命尉迟伏阇雄为毗沙都督,将于阗境内划分为十个州,这是因为尉迟伏阇雄有攻打吐蕃的功劳。庚午日,龟兹王白素稽进献银颇罗。辛未日,吐蕃派遣其大臣论吐浑弥前来请求讲和,唐高宗没有答应。
二月,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在七重城大破新罗的军队,斩杀和俘获了很多敌人。新罗派遣使者入朝进献地方特产,承认罪过。唐高宗赦免了他们,恢复了新罗王金法敏的官爵。三月丁未日,太阳的颜色像赤土一样。丁巳日,天后武则天在邙山的南面亲自举行蚕桑之礼。当时唐高宗患风眩病不能上朝听政,政事都由天后武则天决定。自从诛杀上官仪之后,唐高宗每次上朝,天后武则天就在御座后面垂帘听政,政事无论大小她都参与听闻,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唐高宗想要下诏让天后武则天代理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进谏阻止了这件事。
夏季四月,从括州的永嘉、永固二县中分出设置温州,从临海县中析置为乐安、永宁二县。辛巳日,周王李显的妃子赵氏因犯罪被幽禁而死。己亥日,皇太子李弘在合璧宫的绮云殿去世。当时唐高宗驾临合璧宫,当天返回东都洛阳。五月己亥日,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
六月戊寅日,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大赦天下。秋季七月辛亥日,洛州重新设置缑氏县,用来管辖孝敬皇帝李弘的恭陵。慈州刺史、杞王李上金因事获罪,被安置在澧州。八月庚子日,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乐成侯刘仁轨担任左仆射,依旧监修国史。中书门下三品、大理卿张文瓘担任侍中。中书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处俊担任中书令,依旧监修国史。吏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李敬玄担任吏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依旧监修国史。左丞许圉师担任户部尚书。九月丙午日,宰相刘仁轨、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都兼任太子宾客。
冬季十月,从永州的营道、江华、唐兴三县中析置道州。壬午日,彗星出现在角宿、亢宿的南面,长五尺。十二月丁亥日,龟兹王白素稽进献名马。
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春季正月戊戌日,改封冀王李轮为相王。二月甲戌日,将安东都护府迁移到辽东。乙亥日,坚昆进献名马。丁亥日,唐高宗驾临汝州的温汤。三月癸卯日,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都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甲辰日,返回东都洛阳。闰三月己巳初一,吐蕃进犯鄯州、廓州、河州、芳州等四个州。乙酉日,洛州牧、周王李显担任洮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位总管;并州都督、相王李轮担任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左卫将军契苾何力等军队,前去讨伐吐蕃。但这两位王爷最终没有出行。戊午日,敕令以前制书多用白纸,常被虫蛀,今后尚书省下发给各个部门、州、县的文书,应该都用黄纸。那些承接制敕的部门,将文书做成卷轴的形式,以便翻阅检查。庚寅日,唐高宗的车驾返回京城。
夏季四月戊申日,唐高宗从东都洛阳回到京城。甲寅日,中书侍郎李义琰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戊午日,唐高宗驾临九成宫。六月癸丑日,黄门侍郎高智周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秋季七月,彗星从东井宿出现,指向北河,逐渐向东北方向延伸,长三丈,扫过中台,指向文昌宫,五十八天才消失。八月乙未日,吐蕃进犯叠州。庚子日,因为出现星象变异,唐高宗避开正殿,减少膳食,释放京城关押的囚犯,命令文武官员各自呈上密封的奏章,谈论政事的得失。壬寅日,设置南选使,选拔补充广州、交州、黔州等州的官吏。青州、齐州等州海水泛滥,又下大雨,淹没了五千家居民的房屋,唐高宗派遣使者进行赈济抚恤。
九月甲子初一,唐高宗的车驾返回京城。丙申日,郇王李素节被削去三分之二的食邑户数,安置在袁州。癸丑日,在北京设置金邻州。十一月丁卯日,敕令新创作的《上元舞》,在圆丘、方泽祭祀以及祭祀太庙时使用,其余的祭祀活动则停止使用。壬申日,因为陈州上报说在宛丘出现了凤凰,将上元三年改为仪凤元年(公元677年),大赦天下。庚寅日,吏部尚书李敬玄担任中书令。十二月丙申日,皇太子李贤进献他所注释的《后汉书》,唐高宗赏赐给他三万段布帛等物品。戊午日,派遣使者分道巡视安抚:宰相来恒巡视河南道,薛元超巡视河北道,左丞崔知悌等人巡视江南道。
仪凤二年(公元678年)春季正月乙亥日,唐高宗亲自在东郊举行籍田之礼。庚辰日,京师发生地震。壬辰日,唐高宗驾临司竹园,当天就返回了宫中。二月丁巳日,工部尚书高藏被授予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派他回到安东府,安抚高丽的残余部众;司农卿扶余隆担任熊津州都督,封带方郡王,让他前往安抚百济的残余部众。同时将安东都护府迁移到新城来统辖这些地区。
夏季四月,因为河南、河北发生旱灾,唐高宗派遣使者进行赈济。八月,改封周王李显为英王,改名为李哲。乙巳日,太白星侵犯轩辕星。十二月乙卯日,敕令关内、河东各州招募勇敢之士,用来讨伐吐蕃。下诏让京城文武职事官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每年各自举荐文武才能能够胜任将帅、州牧太守的一人。这一年冬天没有下雪。仪凤三年(公元679年)四月丁亥初一,因为发生旱灾,唐高宗避开正殿,亲自审录囚犯,全部予以宽恕。戊申日,大赦天下,将来年正月一日改为通乾元年。癸丑日,泾州进献两个小孩,心脏相连但身体分开,年龄四岁。五月壬戌日,唐高宗驾临九成宫。任命相王李轮为洛州牧。秋季七月丁巳日,在咸亨殿宴请近臣和各位宗亲。唐高宗对霍王李元轨说:“去年冬天没有下雪,今年春天雨水稀少,自从到这座宫殿避暑以来,甘霖频繁降下,夏麦丰收成熟,秋庄稼生长茂盛。又收到李敬玄的表奏,吐蕃进入龙支,张虔勖与他们交战,一天打了两场仗,斩杀的敌人极多。还有太史奏报,七月初一,太阳应该出现日食但却没有出现。这大概是上天的庇佑,祖宗社稷降下的灵验,哪里是我微薄的德行所能招致的呢!而且儿子李轮最小,我特别疼爱他,近来给他选新媳妇,大多都不合心意;最近纳了刘延景的女儿,看她很有孝行,这又是我心里的一件喜事。我想和叔叔们一同分享这份欢乐,大家都应该尽情喝醉。”唐高宗于是赋七言诗效仿柏梁体,侍臣们都纷纷唱和。
九月丁巳日,唐高宗返回京城。辛酉日,从九成宫回到京城。癸亥日,侍中张文瓘去世。丙寅日,洮河道行军大总管中书令李敬玄、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人与吐蕃在青海交战,唐朝军队战败,刘审礼被俘。唐高宗因为蕃寇成为祸患,向侍臣中书舍人郭正一等人询问计策,大家都认为加强边防而不深入讨伐是上策。十月丙午日,徐州刺史、密王李元晓去世。闰十月戊寅日,火星侵犯钩钤星。十一月乙未日,昏暗的雾气弥漫四方,连夜都没有消散。丙申日,下起了雨夹冰。壬子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去世。十二月,唐高宗下诏停止使用明年“通乾”的年号,因为反语寓意不好的缘故。
仪凤四年(公元680年,六月改元调露元年)正月辛未日,户部尚书、平恩县公许圉师去世。己酉日,唐高宗驾临东都洛阳。庚戌日,尚书右仆射、道国公戴至德去世。二月壬戌日,吐蕃赞普去世,唐高宗派遣使者前往吊祭。乙丑日,东都洛阳发生饥荒,官府拿出糙米来救济饥民。
夏季四月戊午日,火星进入羽林星区域。左丞崔知悌担任户部尚书,中书令郝处俊担任侍中。五月壬午日,盗贼杀死正谏大夫明崇俨。丙戌日,皇太子李贤开始监国。戊戌日,在沔池的西面建造紫桂宫。六月辛亥日,唐高宗下诏大赦天下,将仪凤四年改为调露元年。秋季七月己卯初一,唐高宗下诏因为今年冬至要在嵩山举行祭祀活动,让礼官和学士详细制定礼仪制度。
八月丁巳日,侍中郝处俊、左庶子高智周、黄门侍郎崔知温、给事中刘景先一同兼任修国史。九月壬午日,吏部侍郎裴行俭讨伐西突厥,擒获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别帅李遮匐后返回。冬季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的突厥阿史德温傅以及奉职两部相继反叛,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个州的首领也一同反叛。唐高宗派遣单于大都护长史萧嗣业,将军花大智、李景嘉等人前去讨伐。与突厥交战时,被敌人打败。萧嗣业被发配流放到桂州。壬子日,命令将军曹怀舜率兵前往恒州守卫井陉,崔献前往绛州守卫龙门,来防备突厥。庚申日,之前下诏封禅嵩山的事情,应该停止。癸亥日,吐蕃的文成公主派遣她的大臣论塞调傍前来报丧,并请求和亲,唐高宗没有答应。派遣郎将宋令文出使吐蕃,参加赞普的葬礼。十一月戊寅初一,左庶子、同三品高智周停止参与执掌政事。癸未日,任命吏部侍郎裴行俭为礼部尚书,以奖赏他擒获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的功劳。甲辰日,裴行俭担任定襄道大总管,与营州都督周道务等率领的十八万军队,以及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人的军队,总共三十万前去讨伐突厥。甲寅日,唐高宗亲临殿前平台考试应考岳牧的举人。
调露二年(公元681年,八月改元永隆元年)春季正月乙酉日,在洛城南门楼宴请各位王爷、各司三品及以上官员、各州都督刺史,演奏新创作的《六合还淳》之舞。二月丙午日,唐高宗下诏说:“已故符玺郎李延寿撰写了《正典》一部,文辞极为典雅纯正,虽然他已经去世,但功劳还是值得记录的,应该赏赐给他的家人绢五十匹。”壬子日,霍王李元轨率领文武百官,请求拿出一个月的俸禄资助军队,用来讨伐突厥。癸丑日,唐高宗驾临汝州的温汤。丁巳日,到达少室山。戊午日,唐高宗亲自拜谒少姨庙。赐给已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谥号为升真先生,追赠为太中大夫。又驾临隐士田游岩的居所。己未日,驾临嵩阳观及启母庙,并下令立碑。又驾临逍遥谷道士潘师正的居所。甲子日,从温汤返回东都洛阳。
三月,裴行俭在黑山大破突厥,擒获其首领奉职。伪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杀死,将首级传送到唐朝投降。夏季四月乙丑日,唐高宗驾临紫桂宫。戊辰日,黄门侍郎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王德真都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五月癸未日,火星侵犯舆鬼星。丁酉日,太白星出现在天空中。秋季七月,吐蕃进犯河源,驻扎在良非川。河西镇抚大使李敬玄与吐蕃将领赞婆在湟中交战,官军战败。当时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奋力作战,大破吐蕃军队,于是被提拔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命令李敬玄镇守鄯州,作为后援。丙申日,江王李元祥去世。这个月,突厥的残余部众包围云州,中郎将程务挺将其击败。八月丁未日,唐高宗从紫桂宫返回东都洛阳。丁巳日,鄯州都督李敬玄被贬为衡州刺史。甲子日,废黜皇太子李贤为庶人,幽禁在别的地方。乙丑日,立英王李哲为皇太子。将调露二年改为永隆元年,大赦天下,全国大宴欢庆三日。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因受李贤牵连被贬为普州刺史。九月,河南、河北各州发大水,唐高宗派遣使者进行赈济抚恤,溺死的人官府供给棺木,其家人赏赐布帛七段。
冬季十月壬寅日,苏州刺史曹王李明被封为零陵郡王,安置在黔州,是因为他依附了庶人李贤。己酉日,唐高宗从东都洛阳返回京城。十一月初一,出现日食现象。洛州发生饥荒,官府减价出售粮食,来救济饥民。
唐高宗开耀元年(公元681年)二年春季正月,突厥进犯原州、庆州等州。乙亥日,朝廷命令将军李知十、王杲等人分别带兵抵御突厥。癸巳日,派遣礼部尚书裴行俭担任定襄道大总管,率领军队讨伐突厥温傅部落。己亥日,下诏雍州、岐州、华州、同州的民户应当免除两年的地税,河南道、河北道遭受水灾的地方免除一年的地税。皇上对雍州长史李义玄下诏说:“我想着回归淳朴、返归本真,向天下人展示质朴的风尚。听说那些游手好闲、荒废本业的人,数量非常多,年成稍有不好,就会导致饥荒。那些颜色奇异的绫锦,以及带有花纹的裙衣之类,耗费巨大,还都妨害了纺织女工的生产。天后是与我地位相当的人,她常常穿着有很多破缝的间裙,难道她不知道还有更华丽的服饰吗?这是致力于遵守节俭啊。而紫色的衣服、红色的衣服,普通百姓竟然公然穿着。再加上那些商贾富人们,厚葬时超越了礼仪的规定。你可以严加查究捉拿,不要再让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二月丙午日,皇太子亲自举行释奠礼。
三月辛卯日,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兼任太子少傅。侍中郝处俊担任太子少保,被免去参知政事的职务。
五月丙戌日,定襄道总管曹怀舜与突厥的史伏念在横水交战,官军大败。曹怀舜被免去死罪,发配流放到岭南。
六月壬子日,已故江王李元祥的儿子李晫因为触犯了名教,在大理寺后园被斩首。
七月,太平公主出嫁薛绍,赦免京城关押的囚犯。
闰七月丁未日,黄门侍郎裴炎担任侍中,黄门侍郎崔知温、中书侍郎薛元超都担任中书令。庚申日,皇上因为服用丹药,让皇太子监理国政。丙寅日,雍州遭遇大风,损害了庄稼,米价飞涨。这个月,裴行俭大破突厥史伏念的部众,史伏念被程务挺紧急追击,于是擒获了温傅前来投降,裴行俭于是完全平定了突厥的残余势力。裴行俭擒获史伏念、温傅后,整顿军队凯旋而归。
八月丁卯朔日,河南道、河北道发大水,允许遭受水灾的地方的百姓前往长江、淮河以南地区谋生。丁亥日,户部尚书崔知悌去世。辛卯日,将交州改为安南都护府。
九月丙申日,彗星出现在天市星区,长五尺。
冬季十月丙寅朔日,发生了日食。乙丑日,将永隆二年改为开耀元年。特赦定襄军以及参与征讨突厥的官吏、兵募等人。丙寅日,在都市斩杀阿史那伏念以及温傅等五十四人。丁亥日,新罗王金法敏去世,就让他的儿子金政继承王位。
十一月癸卯日,将庶人李贤迁徙到巴州。
十二月,吐火罗进献金衣一件,皇上没有接受。辛未日,太子少保、甑山县公郝处俊去世。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正月乙未朔日,因为这一年发生饥荒,所以取消了朝会。关内各府的士兵,命令他们到邓州、绥州等州去就食以获取粮食。
二月癸未日,因为太子所生的皇孙满月,实行大赦。将开耀二年改为永淳元年,下令全国聚饮三日以示庆贺。戊午日,册立皇孙李重照为皇太孙,想要开设府署设置僚属官员。吏部郎中王方庆说:“按照《周礼》的规定,有嫡子就没有嫡孙的相关特殊制度。从汉、魏以来,只要皇太子在世,就不册立太孙,只是封为王罢了。晋朝册立愍怀太子的儿子司马彧为太孙,齐朝册立文惠太子的儿子萧昭业为太孙,他们就住在东宫;然而在皇太子在世时册立太孙,还没有以前的先例。”皇上说:“由我来创立这个新的制度,可以吗?”王方庆回答说:“可以。”但最终没有设立太孙府的僚属官员。这一年春天,关内发生旱灾,太阳的颜色像赤褐色。
四月甲子朔日,发生了日食。丙寅日,皇上驾临东都洛阳。皇太子留在京师长安负责留守事务,皇上命令刘仁轨、裴炎、薛元超等人辅佐他。皇上因为粮食价格昂贵,减少了随从护驾的士兵数量,跟随的士人和平民很多都饿死倒毙在路上。辛未日,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与将军阎怀旦等三位总管带兵分道讨伐十姓突厥的阿史那车薄。裴行俭还没有出发就去世了。安西副都护王方翼打败了阿史那车薄和咽面,西域得以平定。戊寅日,皇上临时驻扎在渑池的紫桂宫。乙酉日,到达东都洛阳。丁亥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都以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的职务参与政事。皇上对参知政事崔知温说:“郭待举等人历任的官职还比较浅,暂且让他们参与听闻政事,不可以马上就和你们有相同的名称地位。”从此以后,外司四品以下参与知政事的官员,就以平章事作为名称。
五月壬寅日,设置东都苑总监。从丙午日起连续多日下大雨,洛水泛滥,冲坏了天津桥以及中桥,还有立德、弘教、景行等坊,淹没了居民一千多家。
六月,关中地区刚开始下雨,麦苗被涝灾损害,后来又发生旱灾,京兆、岐州、陇州一带螟虫和蝗虫把麦苗都吃光了,再加上百姓中很多人染上瘟疫疾病,死者一个挨着一个地倒在路上,皇上诏令当地的官府进行掩埋。丁丑日,任命岐州刺史苏良嗣为雍州长史。京师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盗贼肆意横行。
秋七月己亥日,在嵩山的南面建造奉天宫,同时设置嵩阳县。又在蓝田建造万全宫。庚申日,零陵王李明去世。这一年秋天,崤山以东地区发大水,百姓遭遇饥荒。吐蕃进犯柘州、松州、翼州等州。
冬十月甲子日,京师发生地震。丙寅日,黄门侍郎刘景先任同平章事。
十二月,南天竺、于阗各自进献地方特产。突厥的残余党羽阿史那骨笃禄等人招集聚合残余部众,占据黑沙城,进犯并州的北部边境。
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即永淳二年改元)春季正月甲午朔日,皇上驾临奉天宫,派遣使者祭祀嵩山、少室山、箕山、具茨山等山,以及西王母祠、启母祠、巢父祠、许由祠等。
二月甲午日,洛州长史李仲玄担任宗正卿。庚午日,突厥进犯定州、妫州的边境地区。己卯日,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仁贵去世。
三月庚寅日,突厥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人包围了单于都护府。丙午日,彗星出现在五车星的北面,过了二十五日才消失。癸丑日,中书令崔知温去世。
夏季四月己巳日,皇上返回东都洛阳。甲申日,绥州的部落稽白铁余占据城平县反叛,朝廷命令将军程务挺带兵前去讨伐他。
五月庚寅日,皇上驾临芳桂宫,因为天下阴雨,又返回东都洛阳。突厥进犯蔚州,杀死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辨率领军队从朝那山出发乘其不备进行攻击,被贼寇打败,于是突厥又进犯岚州。
秋季七月己丑日,封皇孙李重福为唐昌郡王。甲辰日,相王李轮改封为豫王,改名为李旦。己丑日,命令唐昌郡王李重福担任京城留守,刘仁轨任副职辅佐他。召皇太子到东都洛阳。己巳日,黄河水泛滥,冲坏了河阳城,水面比城内高出五尺,向北一直到盐坎,居民的房屋都被淹没冲毁,城的南北两面都遭到破坏。庚戌日,火星进入舆鬼星区,侵犯质星。
十一月,皇太子前来朝见皇上。癸亥日,皇上驾临奉天宫。当时天后自从封禅泰山之后,就劝皇上封禅中岳嵩山。每次下诏起草封禅的礼仪制度,就因为这一年发生饥荒、边境战事紧急而停止。到这时又准备实行封禅中岳的礼仪,皇上因为生病而停止。皇上苦于头部沉重得难以忍受,侍医秦鸣鹤说:“在头上稍微刺出血来,病就可以痊愈。”天后在帷帐中说:“这个人可以斩首,竟敢想在人主的头上刺出血来!”皇上说:“我苦于头部沉重,刺出血来未必不好。”随即刺百会穴,皇上说:“我的眼睛能看清东西了。”戊戌日,命令将军程务挺担任单于道安抚大使,以招讨总管的身份讨伐山贼元珍、骨笃禄、贺鲁等人。下诏让皇太子监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丁未日,皇上从奉天宫返回东都洛阳。皇上病情非常严重,宰臣以下的官员都不能进见。
十二月己酉日,下诏将永淳二年改为弘道元年。将要宣布赦书时,皇上想要亲自驾临则天门楼,但是气息上逆,无法上马,于是就把百姓召到殿前宣布赦书。礼仪结束后,皇上问侍臣说:“百姓高兴吗?”侍臣回答说:“百姓承蒙赦免,没有不感激喜悦的。”皇上说:“百姓虽然高兴,可我的生命已经垂危。天地神灵如果能延长我一两个月的寿命,让我能够回到长安,那么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当天晚上,皇上在真观殿驾崩,当时年龄五十六岁。宣布遗诏说:“死后七天入殓,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陵园的制度,务必追求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的,听取天后的处理意见。”群臣给皇上上谥号为天皇大帝,庙号为高宗。文明元年八月庚寅日,埋葬在乾陵。天宝十三年,改谥号为天皇大弘孝皇帝。
史臣评论说:大帝以前在做藩王和太子的时候,被称为德高望重的长者;等到登上皇位,却突然变得与以前大不相同。表面上虚心纳谏,好像能接受像触犯龙鳞一样的直言进谏,下诏施恩也和给受热的人扇风降温一样。但后来在宫廷内放纵情欲,于是对国家的根本大业疏忽懈怠。被麦斛的谄媚之言迷惑,使得皇后遭受毒害;听信赵师的诬告之词,让国舅含冤。从此忠良之臣都害怕得耸着肩膀小心翼翼,奸佞之人于是得志。最终导致皇室宗亲几乎被全部杀戮,国家成为废墟。古人所说的一个国家因为一个贤明的人而兴盛,前代的贤明制度因为后来的愚者而被废弃,确实是这样啊!
赞语说:凭借先人的文治大业,仅仅保住了剩下的皇位。举行封禅泰山、祭祀上天的大礼,他的德行却与之不相称。敌人潜伏在卧榻之旁,构建的朝堂最终还是崩塌。自己种下了祸根,国家因此陷入困苦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