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要黄了

原料短缺的消息像一块乌云,迅速笼罩在刚刚被成功点燃希望的三队社员心头。前两天的喜悦和激动还没完全散去,就被这当头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

“找不到葵花籽了?”

“怎么会呢?前几年地里不都还种着吗?”

“听说都被外面来的贩子提前高价收走了!”

“那咱们这瓜子生意……不是刚开了个头就要黄了?”

各种担忧、猜测和议论在队里悄然蔓延。那些原本就对这个项目持观望态度,或者被暂时压制下去的不满声音,此刻又开始蠢蠢欲动。

尤其是会计刘记富和民兵队长刘铁柱,这几天更是“活跃”了不少。他们虽然不敢再在明面上直接反对,但私下里没少跟相熟的人嘀咕:

“我就说嘛,这事儿长不了!你看,原料都弄不到了吧?瞎折腾!”

“还是老老实实种地挣工分最稳当!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早晚要吃亏!”

“我看啊,这李志华当队长,还不如以前呢,净听他那侄子瞎指挥!”

这些风言风语,或多或少地传到了李志华的耳朵里,让他心里更是憋了一股火,却又无处发泄。他知道,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原料问题,用事实堵住这些人的嘴。可问题是,原料到底在哪里?

就连之前最积极支持的妇女主任孙桂芳和负责技术的张大山,脸上也开始露出了忧色。大家伙儿的干劲明显受到了影响。

而与此同时,“三夏”农忙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闻。田里的麦子一天一个样,迅速地由青转黄,沉甸甸的麦穗预示着丰收,也催促着抢收的号角即将吹响。磨镰刀、修农具、准备场院……队里大部分的精力,已经开始转向迫在眉睫的农忙。

搜寻葵花籽的事情,虽然还在进行,但投入的人手和精力都大大减少,带回来的消息也越来越让人失望。

这天傍晚,李志华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地里回来,看到侄子李方旺正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几颗从库房角落里翻出来的、仅剩的炒瓜子,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方旺,”李志华声音沙哑地开口,带着几分无力和焦虑,“今天又问了一圈,还是没找到多少。最多也就再凑个二三十斤,价格还高得离谱。眼看明天就要开镰割麦子了,这……这瓜子生意,怕是真的要先停下来了。”

他看着侄子,眼神里充满了无奈:“队里现在人心惶惶的,刘记富他们又在背后煽风点火……唉!早知道这么难,当初……”

“叔!”李方旺抬起头,打断了叔叔的话,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沮丧,反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芒,“您说,咱们县里,有没有专门收葵花籽的地方?”

“专门收葵花籽的地方?”李志华愣了一下,没明白侄子的意思,“你是说供销社?问过了,他们那儿货少价高啊。”

“不是供销社。”李方旺摇摇头,循循善诱地问道,“我是说,专门用葵花籽做原料的地方?比如……榨油?”

“榨油?”李志华皱着眉头想了想,“咱们县是有个油厂,在县城东边,叫什么……好像叫‘前进油棉厂’?他们确实收棉籽榨油,好像……好像也收葵花籽?不过……”

他猛地反应过来,眼睛一下子亮了:“方旺!你的意思是……去油厂找找看?!”

“对!”李方旺重重点头,“油厂既然收葵花籽榨油,那他们手里肯定有大量的原料来源!就算他们自己不卖生瓜子,但他们从哪里收来的?收货渠道是什么?价格是多少?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都至关重要!”

“而且,”李方旺继续分析道,“油厂榨油,肯定对葵花籽的品质有要求。那些颗粒不够饱满、出油率不高的,或者因为存储、运输等原因有点瑕疵的,他们是不是就不收了?或者低价处理?这些‘次品’,对油厂来说没用,但对咱们炒瓜子来说,可能影响不大啊!要是能从他们那里买到这些‘下脚料’,价格肯定比直接收新籽便宜得多!”

李志华听得心头狂跳!对啊!他怎么就没想到油厂呢!

“可是……”兴奋过后,李志华又冷静下来,新的担忧浮上心头,“那油厂是国营的大厂,门难进,脸难看。咱们就是一个小小的生产队,人家凭啥搭理咱们?更别说把他们的收货渠道告诉咱们,或者把‘下脚料’卖给咱们了。这……这恐怕比去电影院门口卖瓜子还难吧?”

他想起以前去公社办事时,那些干部们爱答不理的样子,心里就直打鼓。更何况是县里的国营大厂?

“难,肯定是难的。”李方旺承认道,“但再难,也比现在这样坐以待毙强!总得去试试!”

他站起身,脸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叔,事不宜迟!明天一早,割麦子的事先放一放,我陪您一起,咱们亲自去一趟前进油棉厂!就算进不去大门,咱们就在门口打听!找工人问!找门卫问!总能问出点眉目来!”

“好!去!”李志华也被侄子的决心感染了,用力一拍大腿,“明天就去!我就不信了,还能被这原料给憋死!”

……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越过东山,照亮村庄的时候,李志华和李方旺叔侄俩已经骑着那辆承载着全队希望的二八大杠,再次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明确——前进油棉厂。

前进油棉厂位于县城东郊,规模比想象中还要大。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红砖砌成的围墙连绵不绝,气派的铁门紧闭着,门口还设有一个小小的门卫室,里面坐着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袖章的中年男人,神情严肃。

两人在门口停下车,李志华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他知道自己不善言辞,但作为队长,这种时候必须他出面。

“同志,您好!”李志华脸上挤出讨好的笑容,从口袋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两根“大前门”香烟,递了过去,“跟您打听个事儿。”

那门卫抬眼皮瞥了他们一眼,目光在他们朴素的穿着和那辆半旧的自行车上停留了片刻,并没有立刻接烟,只是淡淡地问道:“什么事?”

李志华连忙说明来意:“同志,我们是永萧公社刘庄大队第三生产队的,想来问问,咱们厂……收不收葵花籽?或者,有没有多余的……呃,就是那种不太好的葵花籽,卖给我们点?”

门卫听到他们是来问葵花籽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伸手将李志华递过来的烟接了过去,熟练地别在耳朵后面,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葵花籽?厂里是收,不过……”

他上下打量了两人一番,语气带着几分不耐烦和居高临下:“我们这儿是国营大厂,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收原料,只认上面分配下来的计划指标和国营单位开具的调拨单,也就是‘国营条子’!像你们这种什么生产队、集体的,或者私人送来的,我们一概不收!听明白了吗?”

“只收国营条子?”李志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原本还抱着一丝侥幸,想着能不能通融一下,没想到对方直接就把门堵死了。

“那……那同志,”李志华还不死心,试图再争取一下,“我们不是来卖的,就是想问问,你们厂里有没有……就是榨油剩下的,或者不太好的那种籽,处理给我们点?我们愿意出钱买!”

门卫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一样,嗤笑了一声,摆摆手:“想什么呢?厂里的东西,哪怕是下脚料,那也是国家的财产!能随随便便卖给你们?别在这儿耽误工夫了,赶紧走吧!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说完,他不再理会两人,转身就回了门卫室,“砰”地一声关上了小窗户,留下李志华和李方旺叔侄俩尴尬地站在大门口。

“唉!”李志华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的失望和沮丧显而易见,“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这国营大厂的门槛,就是高啊!人家根本不把咱们这些泥腿子放在眼里!”

他看着那紧闭的铁门和门卫室冷漠的窗户,彻底死了心:“看来啊,这条路是彻底走不通了!白跑一趟!方旺,咱们还是回去吧,队里还等着开镰割麦子呢!这事儿……只能等农忙完了再想别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