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收复北京

天津卫,旧称直沽、海津等。

洪武三十三年,世祖皇帝朱棣率兵从直沽出发,偷袭沧州,一路南征。待登基后,世祖爷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筑城设立卫所,称“天津卫”,“天”即天子之意,而“津”则是指渡口的意思。

随着大明迁都北京,天津卫地处天子脚下,又占据运河之利,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大城。

只是自建奴入关后,百姓南逃,加上南北漕运断绝,天津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

西宁王朱谊溪自三月皇帝登基后奉命督师北伐,从徐州出发,一路沿着运河,攻城拔寨,收复山东,如今历时数月,天气渐渐入秋,才终于看到了天津卫的城墙。

……

“殿下,建奴十万大军于城外扎营,怕是想与我军野战。”

归义伯李定国作为北伐主力军的先锋大将,早就在三日前抵达天津城外,只是当时天津有数万建奴大军,他区区一万兵马,自然不敢掠其锋芒,只能安营扎寨,静待后续部队到来。

朱谊溪对于李定国的分析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建奴领军之人是谁?”

李定国对此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答道:“今日午时又有数万奴军开到,声势浩大,而城中建奴也大张旗鼓地出城迎接,据查乃是奴酋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到了。”

“多尔衮来了?”

朱谊溪心中一惊,多尔衮自入关后一直坐镇北京,从未领兵出战。这几个月来哪怕建奴节节败退也不见其身影,不曾想如今倒是出现了。

看来建奴是想要背水一战啊!

“传本王将领,明日三更造饭,五更整军,将咱们全部的家底都拿出来,本王要一鼓作气,彻底击败建奴!”

……

翌日天明,明军整军出营,十万大军出动,旗帜遮天蔽日,甲胄金光粼粼。

……

明军速度快,建奴也没有干看着,也迅速出营列阵。

多尔衮在一堆将领的拥簇下,来到大军前方。

望着对面齐整的军阵,不由感叹道:“如此齐整的军阵,在明军身上往日难见,难怪多铎会败亡!”

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弟弟多铎,在朱存梧收复南京之战中被俘,朱存梧在孝陵将其凌迟祭祖,让多尔衮大恨。

只是这一年来接连不断的败仗,告诉了多尔衮一个事实,战无不胜的大明又回来了,他的仇恨也只能自己吞下。

其实多尔衮本人并不想打这一仗,在他看来当初入关只是侥幸,如今在关内呆不住,不过是撤回辽东老巢罢了。

也因此,建奴入关后,抢到的金银财宝,都被一车车地运回辽东老家。

只是,八旗子弟入关后一个个跑马圈地,哪家没有几百上千亩的良田沃土,哪个不是住着暖和漂亮的房子,穿着舒滑的丝绸,用着精美的瓷器?

一个个都乐不思蜀了,再让他们回辽东那个冰天雪地里,继续过野人般的苦日子,谁能愿意?

就这般,多尔衮等建奴高层,被底层的八旗大军裹挟着,不得不与明军决一死战。

胜了,或许有机会如历史上辽国那般占据燕云十六州。

败了,整个满清奴庭也跟着一起覆灭。

为此,此次满八旗只留下上三旗各一半的牛录留守北京,剩下的满洲八旗和蒙八旗、以及被打残了的汉八旗一律全军出动。

甚至,多尔衮为了增加更多的胜算,还从草原上各部抽调了共计四万蒙古骑兵前来助阵,大军合计十二万,号为二十万。

这时,多尔衮看见对面的明军动了,一队队人马旗帜变动,露出了身后的一门门大炮。

瞬间,多尔衮遍体生寒。

……

“开花弹准备!”

朱谊溪大手一挥,开始发号司令,身边的传令兵紧跟着挥动令旗,传递大帅的将令。

上百门红衣大炮、上千门虎蹲炮同时发动,声响震天,喷出道道火舌,上千颗开花弹带着硝烟,流星般砸入建奴军阵中,弹药触地后炸裂,藏于其中的铁蒺藜、钢珠溅射四方,炮火蔓延,转眼间建奴人仰马翻,死伤一大片。

明军的大炮足足轰炸了六轮,上万颗内部装有铁蒺藜和钢珠的开花弹、以及装有猛火油的燃烧弹连番发射,砸入密集的人群,随即就是碎片溅射,火光大作。

由于建奴军阵密集,在明军炮火覆盖之下,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仅是短短一炷香多一点的时间,建奴十二万大军已是死伤过半。

因为担心建奴提前跑回关外,此次北伐一路上,朱谊溪都藏着掖着,一直没用开花弹,就连大炮也只展露了不到一半,等的就是这一刻。

……

早在第一轮开花弹炸开之际,被亲兵拥簇起来的多尔衮惊呆了,难以置信地用叽里咕噜的兽语嘶吼:“明军的大炮怎么这般多,威力还这么大?”

建奴也有红衣大炮,当初孔有德三人,就是因为将登莱巡抚孙元化铸造的红衣大炮,和铸炮工匠以及炮兵带去了投了建奴,才被奴酋黄台吉所倚重,封为了三顺王。

只是,建奴的红衣大炮本就不多,只有几十门,入关后各种消耗损毁,早就没多少了,而且实心弹哪里比得上开花弹和燃烧弹?

可惜,多尔衮的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他,无奈之下都顾不上让炮兵还击,只能下令撤退。

然而,此时下令已经晚了。

前来助阵的四万蒙古骑兵哪里见过这等阵势,战马早就受惊狂奔,乱作一团,自相践踏,任凭再高超的骑术也难以驾驭,将整个军阵冲的乱七八糟。

建奴阵中踩踏拥挤,死伤无数,好多人没被开花弹炸死,却被发狂的战马活活踩死。

人人惊惧,慌乱之下纷纷溃逃,更有甚者,直接提刀砍死挡在自己退路上的友军。

可惜,明军的炮弹仍然持续覆盖在建奴的退路上,不断砸下的炮弹瞬间引起熊熊烈火,吞噬着汹涌而逃的建奴兵卒。

前有炮火,后有明军,上天无路,遁地无门。

等待着这十万建奴残兵败将的,只有死路一条。

……

炮火停歇后,朱谊溪令三万骑兵快速出击,趁机掩杀乱作一团的建奴,而其后步兵整齐迈进,紧紧跟上。

此战胜局已定,正当乘机杀敌,大建功勋之时,自是人人奋勇,一往无前。

李定国领着麾下上万铁骑,一骑当先,直奔建奴中军大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