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外失衡视角下中国货币的流动性冲击
- 何砚
- 548字
- 2025-04-07 16:16:33
三 研究对象与概念的界定
(一)货币流动性冲击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货币流动性冲击。有关货币流动性冲击的内涵迄今为止存在较多争议,本书所指的货币流动性冲击是指货币数量超过和低于经济体运行对货币的需求,定义为过剩型货币流动性冲击和不足型货币流动性冲击。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向人们展示了货币流动性冲击的极端情况,即原本充裕的流动性突然转为严重不足,造成金融市场爆发崩溃性危机,并由金融市场波及实体经济,又由于美国在全球中的特殊地位,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传导至全球主要经济体。这种货币流动性冲击从过剩型到不足型的极端转换情况,本书将之定义为货币流动性危机。
(二)内外失衡
内部经济均衡通常体现为经济适度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外部经济均衡指国际收支均衡。在外部经济出现失衡时,若只能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或只能采取价格调整政策,而要达到内外均衡,那么将发生政策冲突(后来被称为“米德冲突”)。例如一国经济繁荣,但出现顺差,为了外部均衡,它应该使国内支出紧缩,而为了内部均衡,它应当扩大国内支出,从而出现政策冲突。本书提出的中国经济外部失衡是指,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巨额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即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内部失衡则是指,中国经济需求结构严重失衡,即投资占GDP比例过高,而消费不足,同时伴随高储蓄率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