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19~2020年北京财经发展形势展望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年,全市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2019年国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为首都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未来2019~2020年,北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看,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下滑。但首都经济发展韧性、包容性不断增强,功能疏解、区域整治为转型升级积累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协同发展、一核两翼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格局。外部环境中,美联储可能降息,提振经济;特朗普面临第二个任期竞选的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出现缓和,促使经济触底反弹。

从民营企业方面看,北京市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意见,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舒适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让企业轻装上阵。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扎实推进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开展专项清欠行动,加大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出台了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出一批帮助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的硬招、实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些措施将有力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民营企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走向新台阶。

从投资方面看,2019年北京市深入落实稳投资要求,充分发挥投资补短板、强弱项、优供给的关键作用。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切实抓好已出台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落地。加强重点领域项目储备,在基础设施、高精尖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完善重大项目库,推动投资持续企稳回升。随着政府投资项目的推进,将会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民间投资信心逐渐恢复,将会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

从物价水平方面看,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同比降幅逐月扩大,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大值,特别是一些主产区减产幅度更大。下半年随着生猪出栏量的进一步下降,再加上下半年是节日需求的高峰,猪肉价格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快速上涨,进而推动2019年CPI的上涨,但全年CPI上涨控制在3.5%以内。

(二)财政发展形势展望

从财政收入方面看,2019年四本财政预算的收入安排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6015.0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为2085.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为64.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为4625.5亿元。通过计算,2019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率为4.0%,增幅相对于2017年和2018年均有所下降;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增长率为3.8%,与2018年相比增速由负值变为正值;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期增长率为-1.7%,与2018年相比增速有所下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增长率为9.7%,与2018年相比增幅也有所下降;2019年四本预算总体财政收入预期增长率为5.9%,虽高于2018年的增速但明显低于2017年的增速,这说明近两年北京市总体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在于:①2019年北京市为了更好地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将继续坚定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国家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目前国家已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将减少北京市地方级收入约300亿元;②房地产业是北京市的传统支撑行业,在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势必会造成北京市财政收入的减少。

从财政支出方面看,2019年四本财政预算的支出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为7231.0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期为2252.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期为49.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期为3707.8亿元。通过计算,2019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增长率为6.8%,增幅高于2017年和2018年的增速;政府性基金支出预期增长率为-13.0%,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增速;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期增长率为2.3%,与2018年相比增速由负值变为正值;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期增长率为25.3%,增幅高于2018年的增速14.0%;四本预算总体财政支出预期增长率为7.1%,增幅高于2018年总体财政支出的实际增长率5.9%。财政支出增速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①2019年北京市重大活动多,做好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需要各方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②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还需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

总而言之,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以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加上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超收收入较以往年度大幅减少,2019年可动用的上年结转收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大幅下降,2019年可谓北京市政府近年来财力最“紧”的一年。经过计算发现,2017年北京市四本财政决算的收支差额(财政收入减去财政支出)为538.7亿元,2018年决算收支差额为-288.1亿元,2019年预算收支差额为-451.1亿元。这一变化趋势表明北京市的财政收支形势变得更为严峻,2019年北京市的财政状况将呈现出“紧平衡”的特征。因此,北京市财政部门应引起重视,采取措施适应财政新形势,为2019~2020年北京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金融发展形势展望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并将资本市场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在金融体系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北京市的金融发展趋势也将紧密地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快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户,同时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在金融市场方面,北京市于2018年11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这一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创造良好货币信贷环境,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北京市还将继续积极拓宽债券融资、股权投资、企业上市等融资渠道,加快形成完整的融资服务链条;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金融业态,加大金融产品供给;在用好人民币资金的同时,继续用好外币资源,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完善知识产权登记、评估、交易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融资和动产抵押融资发展。

在金融机构方面,北京将会进一步提高金融业的开放与国际化水平,在国家新一轮金融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更加积极采取措施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外资金融机构、内资金融机构,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京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大力引进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人才,为金融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2019年北京市还将继续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为金融科技的高质量发展营造出更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北京市推动金融科技地层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金融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除了良好的环境条件。2018年11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力争到2022年底,涌现5~10家国际知名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形成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集群,开展10~15个重大示范应用项目,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北京市积极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高端技术人才,大力支持高校院所加大金融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投入,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