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飞龙骑
- 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 安静l
- 2232字
- 2025-03-31 21:48:00
曹操被曹彦拽着,一路来到了大营门口。
营门外,
两位少年正牵着马,静静站立在不远处。
二人看上去都不过十六左右的年纪。
其中一人身形稍显清瘦,下颌尖削,眉骨高挑,一双略显狭长的眼睛里,偶尔会闪过一丝精光。
另一人的身躯却已近成年武将,肩宽背阔,站定如松,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老曹第一眼看到这俩人,心里就忍不住赞了一声:“彩!!”
不知何时,变成了曹操拉着曹彦走路,最后来到了二人面前。
不等曹彦开口,夏侯兰已经激动地单膝跪地,拱手道:“见过曹将军,见过曹校尉!”
“这二位就是曹操和曹彦?”赵云见此,心中有些好奇:“听说他俩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可为何二人长相气质差距却如此之大?”
不过好奇归好奇,赵云面上却不露声色的跟着见礼道:“赵云,参见曹将军,曹校尉!”
曹彦上前扶起二人,笑着说道:
“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俩给盼来了!来,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说着,他指了指曹操,“这是我哥,曹操,字孟德。”
随后,他又为曹操介绍道:“这位是夏侯兰,字清远。”
“这位是赵云,字子龙,日后必将成为这世间最顶尖的武将之一。”
说话间,曹彦朝着赵云扔了一个【洞察】,
【姓名:赵云(字子龙)
性别:男
爱好:练武、养马
好感度:49%
词条:龙胆银魄(金)、忠义护主(紫)、百步穿杨(紫)、疾风掠影(紫)、天生骑将(紫)】
“咦?赵云对我的初始好感度怎会如此之高?”曹彦心中惊讶,随后转念一想,“想必是夏侯兰一路上为我说了不少好话。”
事实正如曹彦所料,夏侯兰这一路上,把他在东武阳的所见所闻,以及了解到的各种政策都细细讲给了赵云听。
赵云在提前知晓这些东西的情况下,再加上进入东郡后亲眼所见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自然对曹彦就有一个较高的初始好感度了。
曹操上前,一手拉住一人,笑呵呵的说道:“二位小英雄能来投我,实乃我曹操之福啊!”
寒暄过后,曹操直接切入正题:“子安说这三千骑兵是留给你们的,他也说到做到了,不管何人前来讨要,他都没给。”
赵云、夏侯兰听到这儿,忍不住看了一眼曹彦,眼中满是感激。
曹彦这时也笑着说道:“基本阵型、配合我已经帮你们先训练好了,至于如何在战斗中发挥实力,那就得靠你们自己摸索了。”
曹操不等赵云、夏侯兰开口,直接说道:“赵云、夏侯兰听令!”
二人相视一眼,随后拱手道:“草民在!”
“令赵云为骁骑校尉,夏侯兰为别部司马,即刻接掌这三千新骑!”
曹操竟然把他以前任过的官职给了赵云,足见他对赵云的欣赏和器重。
“历史上曹老板对赵云爱而不得,如今也算是变相圆了他的梦吧!”曹彦心中暗自嘀咕。
无论是心胸气度,还是为民办事,公孙瓒对比曹操,便如繁星比皓月,寒鸦比凤凰!
这一刻,赵云和夏侯兰是彻底服了,心服口服!
“云(兰)纵使肝脑涂地,亦难报主公知遇之恩!”赵云与夏侯兰抱拳行礼道。
“快!快起来!”老曹的脸都快笑烂了。
他拉起赵云和夏侯兰,而后问道:“给你们的部曲取一个名字吧!”
赵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曹彦,问道:“校尉见识广博,要不您来为这支骑兵取一个名字吧!”
“哟!这小子还挺懂人情世故,不错!”曹操心中暗赞。
愣头青曹操见过不少,
像吕布那厮都好几十岁的人了,性格还跟个大屁孩似的,不会说话,更不会做人。
这赵云小小年纪,不仅英武出众,还懂得维护人际关系,有名将潜质啊!
曹彦也不客气,笑着回道:“就叫飞龙骑吧!”
飞龙骑脸,怎么输?!
赵云拱手道:“多谢校尉赐名!”
“飞龙骑,好名字!”老曹赞道。
“谢校尉赐名!”赵云、夏侯兰也是喜不自禁,
他俩现在只想立刻上战场,
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曹操、曹彦这兄弟二人的知遇之恩!
机会,很快来了。
“子龙、清远你们既然来了,那便领着骑兵,随我大兄去救援鲍信吧。”曹彦说道。
“不让他们多适应几天?”曹操问道。
“赶路尚需时日,一边走,一边适应吧。”曹彦见赵云、夏侯兰有些疑惑,于是解释道:“青州百万黄巾攻入兖州,如今兖州已经沦陷大半。”
“啊!!!”赵云、夏侯兰吃了一惊。
但更让他们吃惊的,却还在后头。
曹彦继续说道:“兖州刺史刘岱已经战死,兖州如今已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济北相鲍信死守仓亭津,为我们南下争取时间。
如今战场瞬息万变,没有时间再给你们适应准备了。”
赵云闻言点头道:“主公、校尉且放心,我们会尽快适应,形成战斗力!”
曹操又问道:“子安,你觉得我再带多少人去比较合适?”
曹彦想了想,说道:“子脩的鸳鸯军极为克制黄巾这种缺少骑兵的队伍,把他带上准没错。
上次夏侯两位族兄没有捞到仗打,念叨了许久,此次就换他们前去吧。”
曹操微微颔首:“就依你之言。”
然而,就在曹操准备离去之时,他忽然又回身对曹彦说道:“子安啊,我得把志才带走,身边才好有一个商量的人。
文若眼下又不在,这郡丞之位,就麻烦你暂代了!”
“???”
……
鲍信这边很快收到了曹操的回信。
曹操信中言明,他已亲率五千骑兵与八千步兵,正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赶往仓亭津。
鲍信读罢,心中感动不已。
此前,为解兖州之困,
鲍信其实还给张邈、袁绍等人都去了信,
结果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唯有曹操,在接到信的第一时间便给予回应,而且还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出兵相助。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
这份雷厉风行的仗义,
让鲍信越发觉得曹操人品的难能可贵。
鲍信感动之余,心中忽的灵光一现,暗自思忖道:
“刺史刘岱战死之后,兖州如今已群龙无首。
放眼整个兖州,各方势力要么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要么各自为战、难成气候。
唯有孟德兄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具备对抗黄巾贼寇的能力与担当。
倘若他此次能成功击退黄巾,
保我兖州百姓免受战乱之苦、重归安宁生活,
那我何不顺应时势,拥立他为兖州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