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历史起义第一人陈胜

  • 风流秦汉
  • 顺衍
  • 2907字
  • 2025-03-12 16:03:25

河南省永城县北,芒扬山西南麓,至今屹立着陈胜墓。墓地背依芒扬山主峰,周围山峦起伏,松柏成林,气氛庄严肃穆,让人不禁肃然起敬。两千年过去了,人民依然铭记陈胜,这位中国历史上首位农民起义领袖的不朽功绩。

陈胜,作为大泽乡起义的领袖之一,发动了历史上首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揭开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页英雄篇章。他的名字和事迹,至今仍被人民传颂,激励着一代代人不畏艰难、勇于斗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方城)人,出身贫寒,少年时曾为地主耕田。一天,他和同伴在田间休息时,曾说过:“倘若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同伴们嘲笑他不切实际,他则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秦二世元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陈胜与九百名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陈胜和吴广(字叔)被任命为屯长。途中,暴雨滂沱,道路泥泞,导致队伍被困在大泽乡(今安徽宿松)。

按照秦朝律法,误期者将被斩首。面对死路一条,陈胜与吴广商议,决定不再按命令前往,而是造反一搏。

陈胜说道:“天下百姓已受秦朝暴政折磨已久,听说秦二世杀了公子扶苏,而扶苏曾屡次规劝秦始皇,才是正当继位人。秦二世即位后大肆杀戮,百姓苦不堪言。我们可以假冒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起义,定能得到广泛响应。”吴广同意了这个计划。

他们通过占卜和鬼神的方式,提高威望。陈胜在帛条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塞进鱼肚,送到戍卒处。戍卒发现后十分惊讶,消息迅速传播开。为了进一步激发士气,吴广利用夜晚篝火的机会,模仿狐狸叫声高喊:“大楚兴,陈胜王!”此举使得士气更加高涨,大家纷纷响应。

接着,吴广借机挑衅两名尉官,故意引起他们的暴打,以激起公愤。果然,尉官愤怒鞭打吴广,并拔剑威胁。吴广趁机夺剑,将其杀害。陈胜也带领士兵一起反击,成功策动起义。他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九百名戍卒,大家纷纷响应,表示愿意追随陈胜。

陈胜与吴广依托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义军迅速壮大,设坛称号“大楚”,陈胜自立为王,吴广为都尉,宣布起义,迅速攻占了五六座县城。随着战斗的胜利,陈胜军队壮大,装备精良,甚至有了几百辆战车和千余骑兵,步兵更是数万之众。

他们进入了陈县(今河南淮阳),曾是楚国的旧都。陈胜在此召开会议,众多豪杰纷纷支持陈胜,认为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陈胜的起义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响,长江中游的英布、长江下游的项梁,淮南的陈婴,淮北的秦嘉、董缗、朱鸡石等,黄河南岸的彭越,以及沛县的刘邦等都先后起义,反抗秦朝暴政。

可以说,这场反秦的风暴席卷了长江南北、黄河上下。与此同时,一些士人,如张耳、陈余,甚至孔子八世孙孔紨等,也纷纷投奔陈胜,加入了这场壮丽的农民起义。

农民革命与割据纷争

大泽乡的烽火点燃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张楚政权成为各支起义军的革命中心。陈胜趁势作出了对秦朝更大打击的战略部署:主力西进,直指秦都咸阳;同时分兵占领各地,扩展起义规模。

陈胜指挥调兵遣将,任命武臣为将军,张耳和陈余为左右校尉,率领三千人渡黄河,攻占原赵国(今山西中部和河北西南部);派邓宗攻取九江郡(今安徽寿县)及淮南;周市进军原魏国(今河南东北部至山西西南部);召平率军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北),深入长江下游。这几路军队的目标,是打击秦朝在各地的统治。

陈胜将主力部署在西路,分为三支。吴广被任命为“假王”,率领一支强兵进攻荥阳。荥阳是三川郡的治所,地理位置重要,既是东方通向关中的门户,也是秦朝关东的重要战略要地。北面有秦朝的最大仓库敖仓,夺取荥阳就能保障粮草供应。因此,陈胜集中主力进攻荥阳,对秦朝构成了重大威胁。

然而,吴广在荥阳久攻不下,陷入僵局。陈胜迅速派遣第二支西路军,由周文指挥,绕过荥阳防线,进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此时,起义军已经集结了大量兵力,攻占了戏(今陕西临潼东北),距离咸阳仅百里,已经直逼秦都。第三支西路军由宋留领导,占领南阳,准备进攻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

然而,随着战争进展顺利,陈胜的骄傲情绪逐渐滋长。一位曾与陈胜共苦的伙伴前来探望,陈胜因对方提及往事而心生不满,最终将他杀害。此举使得许多曾共患难的旧部纷纷离开。此外,陈胜对近臣朱房和胡武过于信任,致使赏罚不明,导致部下离心离德。这些问题对陈胜的领导构成了致命打击。

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原赵国贵族张耳和陈余趁机反叛。他们本为赵国士族,为逃避秦朝追捕而投奔陈胜。在武臣率军攻占赵国旧地后,张耳、陈余便自立为王,割地封侯,联合当地贵族起义,成为割据势力。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其他地区。韩广在燕地自立为燕王,田僧在齐地自立为齐王,甚至魏国贵族在周市失利后,也立魏公子为魏王。

这些割据势力虽然加速了秦朝的瓦解,但也严重分裂了陈胜的起义军,削弱了起义的整体力量。最终,分裂的局面为陈胜的农民起义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起义先驱的精神遗留

秦二世时期,周文的大军逼近咸阳,秦朝朝廷一片恐慌。咸阳驻守的五万士兵都是久未参战的老兵,精锐的边防部队远在千里之外。为此,秦二世命令赦免七十万刑徒,将他们由章邯组织起来,组成大军前去迎战周文。鸿门之战(今陕西临潼东北)中,周文大败,被迫撤退至曹阳(今河南陕州区西),双方继续对峙了几个月。

在周文西征时,陈胜命令武臣等人进军关中以策应周文,但武臣、引耳、陈余等人都自拥兵力,拒绝服从陈胜的指挥,甚至派韩广去攻打燕地,这让周文的局势愈加孤立。第二年,周文在泥池战败,军队溃散,最后自杀身亡。

当周文的军队逼近咸阳时,吴广犯了一个战略上的大错。他继续围困荥阳,而此时他应当将主力调往咸阳,配合周文作战。如果他能及时调整战略,周文的失败或许可以避免,吴广的军队也能有更好的机会。然而,吴广坚持死守荥阳,错失了良机。

最终,秦军在章邯的指挥下进攻荥阳,吴广的部队又发生分裂,部将田臧和李归反叛,假传陈胜命令杀死吴广。吴广死后,田臧被任命为上将军,但他不久后也在与秦军的战斗中战死,李归也被秦军击败。

随着形势的急剧变化,秦军接连击败多支起义军,逐步逼近陈县。割据赵地的武臣被人杀害,张耳和陈余另立赵歇为王,不愿出兵救援陈胜,而周市辅魏自保,根本顾不上大局。起义军在陈县的兵力薄弱,陈胜的局势变得异常严峻。

陈胜深知情况危急,首先处死了临阵逃亡的邓说,整顿军纪。接着,他命令上柱国蔡赐率军抵抗秦军,同时派张贺驻守陈县西侧以策应。然而,蔡赐在与秦军的交战中失败战死,张贺也在陈县西郊的战斗中阵亡。

无奈之下,陈胜只得带领残余部队向东南撤退,经过汝阴后,最终来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然而,陈胜在这里被叛徒庄贾杀害。

从大泽乡起义到下城父被杀,陈胜的革命历程仅持续了半年。然而,这半年中,陈胜掀起的农民起义撼动了整个秦朝的统治。虽然陈县失陷,陈胜死去,但他所领导的起义未曾结束。

陈胜的旧部吕臣组织“苍头军”反击秦军,成功夺回陈县并处决了叛徒庄贾。与此同时,项梁、项羽和刘邦等人的起义军迅速崛起,推翻了秦朝的暴政,最终带来了秦朝的灭亡。

陈胜起义的壮丽篇章,虽然短暂,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他的英勇与奋斗精神,永远被人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