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方案
- 方舟纪元:从逃离太阳系开始
- 蚂蚁吃萝卜
- 2147字
- 2025-04-06 23:26:54
舰桥上,因为新家园的原因,所有人在工作岗位上都充满了斗志。
这一刻,大家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一人就能独享一百多平方米私人空间的美好生活场景
曾经不敢想的事儿,在新家园上,都可以慢慢实现,而这个时间,大概率不会太久。
再加上清洁的可控核聚变能源,源源不断的能源加上全系模拟技术,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模拟出无比真实的天空。
配上温度控制系统,一年四季不再是梦想。
“所有人注意力集中,确保登陆人员的生命安全。”舰长的话让舰桥上工作人员们精神一振,目不转睛的盯着各项数据。
此时此刻,方舟一号飞船机舱内,三艘小型飞船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
这三艘飞船中,除了其中一艘是载人飞船以外,另外两艘都是货运飞船,无需飞行员驾驶,全程由人工智能进行控制,里面拉的物资是安装在新家园地面上的临时基地。
“舰桥,这里是第一批登陆部队,我们已经按要求完成了准备工作,请指示。”
“我是舰长杨浩,舱门正在打开,祝你们一路顺风,平安归来。”
在舰长杨浩的指令下,方舟一号的舱门缓缓开启。
三艘小型飞船依次启动,离开方舟一号,朝着新家园而去。
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飞船在登陆过程中异常的平稳和安静,飞船外更没有出现火花。
随着反推引擎点火,载人飞船率先降落在预定坐标,扬起一片红色的尘埃。
货运飞船随后自主着陆,通过机械臂精准卸下物资。
“登陆成功,全员状态良好,基地模块开始部署。”通讯器中传来队长吴斌冷静的报告。
舰桥上,杨浩露出微笑,回应道:“收到。按计划建立临时据点,保持通讯畅通。”
此刻,新家园的土地上,人类的第一步终于稳稳落下。
新家园上,穿着航天服的吴斌以身作则,第一个率先从载人飞船上走了下来。
感受着同样的重力,以及脚踏实地的感觉,吴斌终于理解当初舰长杨浩在说出新家园的质量和蓝星近乎一样的时候,为什么那么激动了。
这种安全感,是飞船给不了的。
至少以现在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在飞船上,远远没有脚踏实地的安全感足。
在吴斌的身后,另外10名士兵以及1名飞行员也陆陆续续的走了出来。
一同出来的,还有季元冬的棺椁。
平静了一下情绪后,吴斌抬起手,看着航天服手臂上微型计算机显示的路线和图标说道:“临时基地投放在了距离我们两公里外的平缓地带。”
“飞行员,将车放下来,我们开车过去,到了临时基地投放点,我们再兵分两路,一分队随我安葬我们的英雄季元冬,二分队配合人工智能,展开临时基地。”
“所有人,收到请回复。”
“一分队,韩于飞收到。”
“一分队,……”
位于队伍最后的飞行员在手臂上的微型计算机上快速点击了几下,紧接着,身后的飞船传来一阵明显的震动感。
只见一根机械臂牢牢地抓着一辆电动工程车放了下来。
确定所有人都回复后,吴斌通过通讯设备说道:“所有人上车。”
“航天服内的氧气正常情况下可以供给四个小时,一旦氧气消耗过半,必须向我汇报。”
方舟一号舰桥指挥中心,吴斌的表现让人满意,让人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在任何情况下,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高于一切!
地面上,吴斌眼看飞行员准备坐到驾驶位上,神色一惊。
飞行员开车,那不是在闹着玩儿吗?新家园上又没有交通规则,飞行员还不得将车当战斗机开。
“停停停,飞行员,我来开车,你坐在后面。”
已经爬上驾驶位的飞行员愣了一下,有些不理解,他可是专业的,为什么不让他开车?
不过飞行员并没有在这个时间问为什么,现在正在执行任务,作为军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应该问为什么,而是服从命令。
“是,队长。”
电动工程车在吴斌的驾驶下,速度慢如蜗牛,最快的时候,也才20公里每小时。
短短两公里的路程,足足用了十五分钟左右!
安全抵达临时基地投放点,从车上下来的吴斌对着众人点点头,说道:“一分队,二分队,按计划执行任务!”
在吴斌一行人执行任务的时候,方舟一号飞船上,杨浩正在参考着各个专家提交上来的地下基地开挖方案。
想要将流浪行星的地下打造成新家园,这可是个超级大工程,依靠人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在杨浩的设想中,在地下构建地下城市。
为了安全和舒适性,地下城市不仅要足够深,避免未来遭遇攻击的时候被破坏,还需要足够的大。
直接用核弹爆破显然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但会残留核辐射,对人体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这显然不符合人类文明的利益。
他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找死!
和大部分专家一样,杨浩更趋向于工程机械之王盾构机。
而这项技术,在飞船的技术资料库中就有,这也是大多数专家认为用盾构机开挖是最合适的方案的原因。
不仅仅是因为核弹爆破存在核辐射,毕竟有核辐射,那就用普通炸弹就是了。
但从一开始,登陆新家园除了搭上这趟顺风车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流浪行星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伪装。
使用炸弹无论怎么恢复,都会留下异常的痕迹。
“我觉得王教授提出的超级盾构机挺不错,以小型可控核裂变反应堆为动力源,通过压缩技术,将废料转化为第一道墙体,日前进50米的距离,这理论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技术库里目前最先进的盾构机单日掘进速度最快也才28米。”
闻言,杨浩嗯了一声,却没有第一时间同意王教授的方案。
而是抬头看向汪娅,笑着说道:“我倒是想到了一个更快的办法,理论上应该可行,就是不知道实操过程中会不会存在问题。”
“什么办法?”汪娅有些好奇。
从提出要登陆流浪行星在地下建造基地的时候开始,大家就在思考如何开挖的问题了。
难不成,还有大家没有想到的办法?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