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依托高校精心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多元共建新模式

共建共治共享是畅春园社区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基本原则。社区充分发挥与高校零距离的优势,积极获取社区治理的理论、技术、人才支持,鼓励高校师生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共建,共同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发挥学科优势,科研团队为社区建设把脉开方

多年来,北京大学多个院系与畅春园社区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了诸多先进有效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扎根社区,形成了《畅春园社区养老需求调查报告》和《畅春园社区无障碍环境调查报告》,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环境提供专业咨询,帮助社区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师生团队为适老化电梯加装、社区环境改造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指导;北京大学工学院师生带着最新研发的面诊仪和脉诊仪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验;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专家主动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科普家庭厨余垃圾堆肥技术,改善社区土壤环境,得到北京市相关部门的表扬,并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专题报道。

(二)立足思政实践,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社区为老服务

畅春园社区与北京大学组织部、团委、学生工作部合作,共建学生思政实践基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到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和学术研究,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提供好的思路和建议。很多院系党委、团工委主动联系社区,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到社区开展为老服务工作,陪老年人聊天、读报、就医,帮助老年人做家务、取药等。北大爱心社、法律援助协会等学生社团长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手机教学、电脑维修,提供法律咨询,开展反诈骗宣传等,深受社区老年人欢迎。这些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已经成为畅春园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北京大学学生陪伴老年人急诊

专家点评

作为城市典型的老旧小区,畅春园社区在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凸显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城市老旧小区在面临空间狭小、房屋老旧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适老化改造,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宜居安全场所的具体做法;二是面对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占比较高、人均预期寿命更长的现实状况,动员社区自有资源为高龄老年人提供适宜服务、解决老年人核心诉求的先行探索,为其他社区提供了未来如何为更多高龄老年人做好服务的参考;三是在有效结合外部资源、丰富提升本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值得条件相似的社区借鉴学习。

(点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冯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