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预防和治疗

一、如果患有高血压,要怎么预防脑梗死?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卒中发病风险越高,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定期监测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减轻体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保持乐观心态,提高抗应激能力,长期坚持口服降压药物。一般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之下,同时应该根据患者年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及可耐受性进行降压药物的个体化调整。

二、患糖尿病的人如何控制血糖才能减少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对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126mg/dl)以下,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180mg/d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平均血浆葡萄糖8.6mmol/L)以下,同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要进行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其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

三、如何早期快速识别脑梗死?

详见第一篇第五章。

四、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发生脑梗死,应该怎么做?

迅速拨打“120”求助,将患者送至最近且具有溶栓资质的医院。

五、为什么说“时间就是大脑”?

脑细胞一旦坏死将永远不能再生,而且脑细胞非常“娇气”,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短,所以如果发生脑梗死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六、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疗法(溶栓疗法后的护理详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机械取栓术(机械取栓术后的护理详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抗凝、降低纤维蛋白原、脑保护等治疗,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七、在溶栓疗法时间窗内的所有脑梗死患者是否都可以采用该方法?

只有符合溶栓疗法适应证的脑梗死患者才可以使用溶栓疗法(溶栓疗法适应证和禁忌证详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存在以下情况时,需仔细权衡风险和获益。

1.症状轻微或迅速自发缓解。

2.妊娠。

3.发病时有痫性发作且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4.近2周内有大手术或严重外伤史。

5.近3周内有胃肠道或尿道出血史。

6.近3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

7.起病时间相对较长(如发病3~4.5小时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且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年龄>80岁;严重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5分或影像学证据提示缺血性损伤范围大于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口服抗凝药物;既往有脑梗死及糖尿病病史。

八、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溶栓药物有哪些?

1.尿激酶

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

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小时,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九、脑梗死患者多久以后可以进行康复训练?

一般情况下,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训练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十、不能自行进食应该如何及何时补充营养?

可以静脉补充营养或者留置胃管补充营养。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在发病7天内尽早(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