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地脉疏导

我盯着那冒青烟的坛子,又等了约么几分钟,待到纽扣眼儿再不喷出烟雾,我说道:“成了,兄弟注意,别离开龙脑香木和两把铲子之间的范围,也就是贴着这大坛子附近站,别出咱哥俩挖的这坑。”

二呆说道:“你不是说斩首刀的刀鞘在这空坛里养煞气么,咱是不是把那玩意摘出来才能彻底接触镇压,这帮小鬼子煞气冒出来被冤魂追着跑,你才能看清脉络呗。”

我说道:“没错,就这意思。”

二呆不解道:“你之前说这是收集煞气的蓄水池,虽然你弄术法给放了点气,可一旦完全开启,这不是最危险的火山口么”。

我摆手道:“灯下黑么,等我开了盖儿,你跟着我蹲下就完事了,他们自然会喷出去,煞气不是岩浆,不往下淌,它们从坛瓮出来会先奔上走”。

二呆说道:“行了明白了,现下也不冒烟,赶紧干活”。

我说道:“兄弟注意,我上手了!”。

我双手扣住牛皮封盖边缘,旁侧刚燃尽的松木香气突然变得有些刺鼻,想必也是煞气的作用。

随着封蜡碎裂声,瓮口轰的一声腾起一团黑雾,在月光下凝结,继而形成胶片质感的灰白烟团,如同电影院的幕布,就在半空盘旋,无数人影开始在上面闪动。

我和二呆一齐蹲下,靠着在这半截还在土里大瓮,最先出现在烟团上的剪影是个穿和服的女人,她以卡顿频率梳头,没多久,画面骤然跳转到码头上,扛着麻包的苦力们像木偶般机械行走,不多时,他们的影子又渐渐在月光下扭曲成持枪日军,二呆突然指着烟团右下角说:“哥!又变了,跟黑白老无声电影似的,你看,那是不是咱们在镜子里见过的纱笼姑娘!”

随着二呆的话,我打开手电仔细观瞧烟团,果然看见一个穿沙笼裙的姑娘被拖进仓库,她挣扎时甩落的银镯突然化作满地弹壳。

我说道:“应该是被小鬼子糟蹋的当地姑娘,太可怜了。”

正感慨着,所有影像突然加速倒放,有被斩首的劳工头颅重新接回脖颈,有倒下的当地人从地面站起,我们看不太清,只能大概推测这些图样,估么着此乃煞气在模拟放映机的倒带功能。

看了有几分钟,那烟团又发生了异变,我赶紧拍了拍二呆的肩膀,小声说道:“兄弟,成了,地脉已经显形”。

哥俩仰着头看,黑白画面里已经浮现出淡金色的脉络,正随着煞气流动忽明忽暗。

这些光路似生长的树杈,伸出了烟团,在地下交汇成旋涡,又顺着排水渠延伸向雨林深处的。

突然所有影像静止,烟团边缘光芒大盛,竟然燃起火花,穿将校尼大衣的军官从二维画面里探出上半身,黑白色的立体影像举军刀劈砍的慢动作,带着老式放映机特有的频闪。

二呆撇嘴道:“哥,这是没跑干净的小鬼子煞气,待我会会他。”二呆说着话,抄起钉在地上的龙脑香木棍,用一个扔标枪的动作把棍子飞了出去,正好我们之前为了钉在地面上还削了削棍头,这一下直接捅进幕布,军官的黑白立体影像顿时扭曲成哈哈镜里的怪相,转眼消散。

我说道:“拔下棍子也没再爆发更多煞气烟,差不多了”。说着话我把手伸进陶瓮,瓮里除了一个皮质刀鞘,再空无一物。

当指尖接触刀鞘的瞬间,整块幕布轰然炸裂,化作万千雪花般的灰烬。这些碎片落地即成焦油状物质,转瞬间也化作流光,融汇进地脉金线,流向院外森林。

二呆突然扯我蹲下:“哥看头顶!还有变化。”

再看半空,无数半透明的字样悬浮空中,中文和日文混合,依稀能辨认,应该是《南洋新报》昭和十六年的昭南岛肃清报道,它们正化作黑烟消散。

我们先前见过的纱笼女子虚影从文字隙里挣脱,抱着个发光的婴孩也钻进地脉光路。

我观察这那些流光说道:“兄弟,我刚在主楼阁楼上看到了北窗,那里居高临下,咱们回去看看这些光的走向,就能推测出地脉的节点。”

重新攀上主楼阁楼时,黑暗的森林中,金色地脉流光非常明显,极目远眺,它们正沿着武吉知马山的脊线蜿蜒。

我边看边分析道:“《葬书》《撼龙经》都提到过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里是南亚次大陆的延伸,地气应该是一脉相承,当以水龙为骨,等我算算啊。”

二呆说道:“你算嘛?算命么?”

我说道:“算整个南亚次大陆的脉络啊,你把陈家老爷子书房里那老地球仪拿上来。”

二呆说道:“我自己去?我害怕啊。”

我说道:“你还有害怕的东西?现下煞气逃窜,小鬼子那点恶灵跟冤魂缠斗,都顺着地脉奔流呢,没有什么邪祟害你。”

二呆听闻回身去了之前我们到过的书房,取过了地球仪,他回来后说道:“这玩意还挺沉,基座是铜的。”

我接过后把这物件摆在了窗台,用手电照着说道:“《地理人子须知》记载地理之用,莫切于罗经。公刘迁豳面相阴阳,周公营洛而测景,卫文从楚丘而揆日,此其矩矣。这叫正针缝针篇。咱本门杨老祖师《青囊奥语》讲水是山家血脉精,此处地脉走向暗合杨公水法。”

我手指蘸着点剩下的公鸡血,在窗台上勾画,边看着地球仪,边分析道:“武吉知马山虽为新加坡最高点,实则是南亚次大陆水龙余脉的龙爪。你看这些光路走势,流光勾出三条水脉,再对比这地球仪……额,这叫实里达河、加冷河、新加坡河吧,三河在此交汇,正应了《水龙经》三叉城门诀的格局。”

二呆说道:“说点有用的,我听不懂。”

我说道:“咱们在陈先生祖父的书房见过17世纪葡萄牙人绘制的南洋水脉图,我觉得与眼前流光完美重合,如果没猜错的话,交汇点就是孟加拉湾的……葡萄牙语我也不懂啊,不过那个点下面英文标注Cherrapunji我倒是认识,云燕跟我说过,就这里,中文译名叫乞拉朋齐。”我指着地球仪上的一个点,接着解释:“《地理人子须知》卷七载,天下龙气发于昆仑,南龙入缅后化为雾露。这乞拉朋齐年降雨量四万毫米,正是南亚次大陆的水龙吐珠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