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无所有

这只是前奏?我看你是“欠揍”。

吉他都快让你玩烂了,你说还没开始正式表演!

先放下演奏技巧不说,就这“装逼”的态度就太,太,太迎合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心态啦。

那个时代,思想的禁锢被打开,满世界新思潮眼花缭乱。一切新鲜的,放浪不羁的东西都是年轻人的最爱。

“啪啪啪啪啪~”

就冲你这放浪的样子,就得再给你鼓两巴掌。

评委席上的音乐教研组老师和文工团的人震惊的就专业得多。

评委席上的一名矿区文工团的资深钢琴演员,对西方音乐颇有研究。

他听到最后也没想起曲名,疑惑地问:“这是什么曲子?”

旁边女歌唱演员摇头:“我也不知道。”

“这曲子太好了,就是有点儿短。”

学校音乐教研组组长附和着,自己学校学生能弹出这样的曲子,还是挺骄傲的。

“这孩子的吉他技能,我们文工团都没人能达到。他叫啥名?”钢琴演员有点儿激动。

“我叫李肖。”

好像李肖听到了他们的聊天一般。

“我来自九班,大家可以忘记我的名字,但请记住——九班。”

李肖语调很平和,但充满了不可置疑。

这幅德行,后世的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场。

九班的同学听到这儿,可不淡定了,他们使劲儿鼓掌,嘴里还齐声叫着:九班!九班!

李肖转身看向九班,伸手示意安静,然后深鞠一躬。

再抬起头,那眼神里就充满了要炸裂的激情。

“我演唱的歌曲叫《一无所有》。”

接着,一串有力的弦音响起,那节奏深沉而强烈。

“我曾经问个不休,

你何时跟我走?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

还有我的自由,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噢……你何时跟我走?

噢……你何时跟我走?!!!”

这是唱歌吗?这TMD是在咆哮啊!

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一下子被这向天的诘问给弄傻了。

这歌曲跟李肖刚刚弹奏的吉他曲,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听惯了民歌或西方美声唱法的年代,这种摇滚的呐喊,简直要撕裂人的心脏。

这种音乐形式的新鲜感,这种像直白粗放的歌词表达,自由奔放情绪,还有嘶哑低沉又竭尽全力的发声,在那个封闭的时代,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歌词带有强烈的矛盾性,我想要离开,可我又无法离开。我要你跟我走,你笑我一无所有,你这就跟我走。

九班的同学,几乎全都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这小子,还以为他是技术型的,没想到他这么粗野啊!

刚刚被李肖吉他技巧震撼的其他班级师生,这一刻再被他狂野的样子惊骇。

一个初中生,哪儿来的这么沧桑桀骜的嗓音?哪儿来的这么放荡愤怒的眼神?

第一节结束。

有好多同学站了起来,他们随着李肖的吉他节奏晃动身体。

王军不由自主地举起双手,左右摇晃。

李红军也跟着节奏摇动身体。

刘军摇着手里的气球,张嘴跟着唱起来:“噢噢噢噢,你何时跟我走……”

安老师也坐不住了,举起胳膊摇动。

刚摇几下,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宜太激动,停下了手臂,偷偷跟着节拍用脚跺地。

评委里的老师们是懂音乐的,他们知道这种音乐形式叫摇滚。

摇滚在那个年代还是比较小众的,普通人很难听到几首摇滚乐。

那位钢琴老师频频点头,心里想着:“这首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有序唱有尾声,作品的结构也都十分规整。”

“乐句与陕北民歌“信天游”体结构相同,简单、易于传唱,要是搬上舞台肯定颇受欢迎。”歌唱演员也在偷偷打着拍子。

音乐教研组组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暗自惊叹:“这么小个学生,咋能整出这么震撼的作品,还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妖孽呀!”

“噢~噢~噢噢~~~你~何~时~跟~我~走……啊。”

缓缓收声,吉他的余音在礼堂环绕,一点~一点~慢慢飘散。

李肖叉着腿,吉他挂在胸前,左手抓着琴颈,右手高高举起,眼睛直勾勾望着远方,一动不动。

突然他又一扫琴弦:“你何时跟我走~~~哇!!!”

收回目光,站定,鞠躬行礼。

潇洒跳下舞台,走向九班方向。

傻了的观众同学们,方才醒过神来。

不要钱的掌声,毫不保留的大放送。

“肃静,让评委老师打分。”老师拿着麦克喊。

可是,没人搭理他。

掌声依旧。

不知哪个同学喊了一声:“再来一个!”

这一声被所有同学听到了,就像烟头儿扔进了“麻雷子”堆里,爆了!

“再来一个!”

“再来一个!”

“再来一个!”

……

九班同学此刻都快要乐疯了。

刘美凤推着李肖的后背:“去吧,去再来一个。快点。”

好像不赶紧上台,那些喊声就后悔似的。

李肖扭头看向安老师。

安老师深深点头,伸手示意他返场。

他又看了一眼肖木子。

肖木子赶紧频频点头,意思是:快去吧!快去吧!

李肖抓起吉他,走了出去。

但这次,他没有上舞台,而是走到了九班正前方的空地中央。

他请同学帮他搬来一把椅子,坐下。

大礼堂瞬间安静。

没有说歌曲的名字,他轻轻拨动琴弦,悠扬而低沉的乐曲从指间流出。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

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

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

它天天的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我在年年的成长,

……”

旋律优美,歌词怀旧而感伤。

李肖的声音,此刻又变成了沉稳沧桑的浅唱低吟。

仿佛他十几岁的生命里,流逝过无数的无奈和伤感。

这歌曲和演唱风格又一次打破了大家的期待。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怒吼,但这平缓优美的每一声都在唤醒逝去的岁月。

评委席上的老师都站了起来。

此刻,打分还有意义吗?

……

冬日的晚阳,照射着礼堂,还有回忆的青春。

他们讲述着李肖的光阴故事。

宾馆客房里。

手机已响了N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