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青铜罗盘
- 身处异世界的我为什么总是被绑架
- 顾辰郗
- 2019字
- 2025-04-10 01:48:58
——1912年4月14日的泰坦尼克号头等舱里,穿燕尾服的男人正将青铜面具碎片塞入保险箱;
——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控制室,戴着防毒面具的技术员在辐射警报中疯狂记录着仪表数据。
量子化的居民们开始吟唱不同语言的歌谣。
穿北洋军装的幽灵用山东方言哼着“苏武牧羊”,,裹着防化服的虚影用乌克兰语低诵东正教祷文,,最年轻的量子体甚至用未来语哼唱着星际殖民的进行曲。
这些声波在冰壁上折射出七彩光谱,最终汇聚在祭坛中央形成时空漩涡。
艾琳的量子化已蔓延至手肘,她突然拽着苏然跳进漩涡:“想知道真相就别眨眼!”
失重感袭来的瞬间,苏然看到周墨卿的长衫在时空乱流中化为灰烬,露出布满甲骨文刺青的脊背
——那些文字正与苏然手腕上新生的刺青产生共鸣。
他们在时间洪流中坠落,无数记忆碎片从身边掠过:
1937年南京城头飘扬的膏药旗突然被青铜枝干刺穿;
1991年红场降下的苏联国旗化作漫天冰晶;
2047年上海量子塔在翡翠火焰中崩塌…
……
当双脚重新触地时,眼前的景象令苏然血液凝固。
直径百米的冰窟中央,九层青铜祭坛巍然矗立。每层都堆砌着不同年代的遗物:
最底层是殷商青铜鼎与甲骨残片,往上依次可见秦朝箭簇、唐宋三彩、明清火枪,最顶层竟摆放着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碎片。
祭坛顶端悬浮的冰棺里,穿旗袍的女子双手交叠在胸前,她脖颈处的玉蝉胎记正在皮下蠕动。
“舍妹雨眠是第一个成功融合玉蝉基因的宿主。”
周墨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的铁杖插入冰层时,祭坛四周升起八面青铜镜。镜中映出的却不是当下场景。
——左侧铜镜显示着1929年殷墟发掘现场,楚家先祖正将青铜面具戴在活人祭品脸上;
——右侧铜镜里,2047年的苏然浑身缠满绷带,正在量子舱内接受基因改造。
艾琳完全量子化的右臂突然恢复实体,她扯开领口露出锁骨处的烙印。
——那是用西夏文刻写的“镇魂”二字。
“二十年前我在罗布泊核试验场醒来时,皮肤下就爬满这种纹路。”
她将勃朗宁枪管抵在冰棺表面,“直到遇见周老,才知道我们都是玉蝉计划的失败品。”
冰棺突然迸发强光,雨眠的睫毛在翡翠色光晕中轻颤。她脖颈的玉蝉胎记裂开细缝,半透明触须探出皮肤,在空中勾勒出三星堆青铜神树的轮廓。
苏然腰间的翡翠匕首开始共鸣,刀刃上的甲骨文如蝌蚪般游动,逐渐组成“戊寅大劫”四个篆字。
“小心!”周墨卿的铁杖将苏然扫倒在地。原先站立处的冰层被量子光束洞穿,深不见底的孔洞中升起楚家雪地车的轰鸣。
改装装甲车碾碎冰柱冲进祭坛,车顶的重机枪喷吐着火舌,子弹在青铜鼎上溅起时空涟漪。
穿白色防化服的楚家卫队跃出车厢,他们手中的量子步枪显然不属于这个时代。
领头者摘下头盔时,苏然看到了楚明阴鸷的脸——但他左眼的机械义眼证明这只是个克隆体。
“青铜罗盘果然在这里。”克隆楚明的机械眼锁定祭坛顶端的冰棺,“启动玉蝉自毁程序。”他身后的卫队齐刷刷扯开衣领,脖颈处的玉蝉胎记同时渗出翡翠色液体。
这些液体在冰面上汇聚成河,竟将祭坛基座的青铜腐蚀出蜂窝状孔洞。
萨米少女的鹿角鼓突然炸裂,她本人则在量子共振中化为冰晶。周墨卿的罗盘指针疯狂旋转,祭坛各层的文物开始颤动。
殷商青铜鼎内涌出血泉,秦朝箭簇自动搭上弓弦,明清火枪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集体开火。
不同年代的杀戮兵器在时空中交织,将楚家卫队逼退到冰窟边缘。
艾琳趁机将苏然推向祭坛后的暗道:“快走!去启动青铜神树!”她在爆炸气浪中化为量子态的最后一刻,将勃朗宁手枪抛到苏然手中。枪柄内侧刻着串数字。
——19451216,正是七十年前周墨卿在重庆失踪的日期。
苏然在冰缝中艰难爬行时,时空乱流正在身后撕扯整个祭坛。青铜镜中的历史场景如电影倒放:
殷墟活祭品挣脱锁链,切尔诺贝利核燃料棒缩回反应堆,泰坦尼克号的冰山逆向漂流……
当指尖触碰到青铜神树的根系时,整座冰川突然响起太古的嗡鸣。
神树主干上,苏然亲手刻下的北斗七星刻痕正泛着幽蓝荧光。翡翠匕首插入树干的瞬间,冰层深处传来三千个灵魂的叹息。
那些被封存在时间褶皱里的量子幽灵,终将在这极夜永驻之地,迎来跨越世纪的审判。
冰屑簌簌震落的声响中,周墨卿的青铜工作室显露出全貌。
三十平米的空间里,冰砖垒砌的墙壁上挂满各式罗盘,最古老的是一件西周时期的司南,磁勺在玄冰底座上微微颤动;
最新的是用B-29轰炸机仪表改装的星象仪,泛黄的刻度盘上还沾着凝固的血渍。
“这是武丁时期的冰葬图。”周墨卿展开的帛书在鲸油灯下泛起幽蓝,冰蚕丝编织的经纬间,玉蝉坠入冰川的场景正在缓慢流动。
帛画中的祭司身披犀牛皮甲,手持的翡翠匕首与我腰间那柄形制完全相同——刀柄处北斗七星的刻痕甚至分毫不差。
苏然伸手抚摸帛书背面的甲骨文刻痕,指尖传来灼烧般的刺痛。那些文字竟如活物般钻入皮肤,在皮下组成新的刺青。
周墨卿突然用铁杖挑起他的右臂,衣袖滑落处,昨日还只是手腕处的刺青已蔓延至肘部,最末端的“戊寅”二字正渗出淡绿色血珠。
“楚家对外宣称是殷墟发掘的功臣。”老者从冰柜取出封存的民国档案,泛黄的《中央日报》剪报飘落在地。
1932年6月15日的头条新闻里,楚明曾祖父站在殷墟祭坑前接受采访,配图角落却有个被刻意涂抹的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