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管理典型案例研究报告(2018)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编
- 1663字
- 2025-04-25 10:48:39
一 灾害背景
(一)邢台市概况
邢台位于河北省南部,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726万人,下辖2个县级市、15个县、2个区和2个管理区。境内地势高低悬殊,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三者之比约为2∶1∶7,以平原为主。西部的山区和山前丘陵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海拔为100~1000米;中、东部为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势低洼平坦,有宁晋泊、大陆泽两大洼地,最低海拔为20米。邢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间为237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485毫米。
邢台又名卧牛城,是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文明史。邢台是“殷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是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
邢台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聊城、德州相望,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晋中毗邻,南与邯郸相连,北同石家庄、衡水接壤。境内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以及106、107国道纵贯南北,邯黄铁路、青银高速、邢临高速、邢衡高速、邢汾高速横贯东西,交通非常便利。[1]
(二)河流水系
邢台市位于海河流域,境内有21条河流。其中,行洪河道有卫运河、滏阳河、留垒河、沙洺河、沙河、南澧河、北澧河—北澧新河、七里河—顺水河等16条,重点防汛河道有澧河、泜河、七里河、北沙河、卫运河5条。澧河上游建有朱庄水库,下游河道逐段为大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泜河上游有临城水库,进入平原后,河道狭窄;七里河流经邢台市郊区;北沙河坡陡流急;卫运河是关系河北、山东两省的一级堤防,上游流域面积大,洪水峰高量大。[2]
邢台市境内有水库50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分别是朱庄水库、临城水库;中型水库4座,分别是东石岭水库、野沟门水库、马河水库、乱木水库;此外,还有小型水库44座。总库容为440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879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85%。[3]
(三)历史重大洪灾
邢台市在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灾种较多、灾情严重的地区,其中以洪涝、旱灾最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1700~1996年邢台市共发生水灾178次、旱灾149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年发生水灾或旱灾。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为1963年和1996年的特大洪水灾害。
1.“63·8”特大洪水灾害
1963年夏末秋初,由于太平洋高空低涡停滞于太行山一带,南起安阳、北至保定一线,形成了一条特大暴雨带。邢台降雨总量达到了818.3毫米,仅8月3~8日的降雨量,就相当于一般年份两年的正常降雨量总和。暴雨中心邢台市内丘县獐貘村7天降雨量达2050毫米,雨量之大为我国大陆7天累计雨量最高纪录。由于降雨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海河南系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全部暴发特大洪水。8~9月总径流量达332亿立方米,部分中小型水库垮坝,京广线400余千米沿线桥涵、路基遭到严重破坏,冀南、冀中广大平原一片汪洋。
“63·8”暴雨洪水给海河流域带来了严重的水害。仅据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和天津7个地区统计,共有104个县(市)受灾(占总数的96%),其中被水淹的县有32个、被水包围的县有33个。淹没农田5360多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6%;倒塌房屋1265万间;水利工程也遭受严重破坏,5座中型水库失事、330座小型水库垮坝;全长350公里的滏阳河堤防全部漫决,溃不成堤;受灾人口约为2200万人,特重灾区人口约为1200万人,死亡5030人。[4]
2.“96·8”特大洪水灾害
1996年8月4~5日,受8号台风外围云系和北部弱冷空气的影响,邢台市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暴雨中心发生在西部山区沙河的上游邢台县野沟门水库,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589毫米,这是此次河北省特大暴雨的最高降雨纪录,3日降雨量达到619毫米。由于量大雨急、地形高低悬殊,造成山洪暴发、洪水漫溢,朱庄水库入库最大流量为9760立方米/秒,最大下泄流量为5200立方米/秒。
这次暴雨洪水使邢台市11个县(市区)、102个乡镇、1902个村庄受到洪水的侵袭,受灾人口达193.4万人、死亡9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13.23万亩,冲毁耕地34.9万亩,冲毁公路809.5公里、桥涵219座,损坏电力线路1863.1公里、通信线路419.72公里,损坏堤防871.2公里、水闸174座、机电井16514眼,倒塌房屋441498间,死亡大牲畜7360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47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