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3世纪初期的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因此失去了君士坦丁堡;抗击十字军的英雄萨拉丁尸骨未寒,他缔造的阿尤布王朝已经在弟弟和儿子们的争斗中分崩离析;最早的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陷入连年混战;花剌子模雄踞中亚,正在努力从古尔王朝手中夺取阿富汗。在亚欧大陆的东部,金朝进入了史称“明昌之治”的鼎盛时期,但是危机四伏。偏安江南的南宋朝野一片“抗金”之声,准备北伐。西夏则正酝酿着一场宫廷政变。这样的环境给原先被金朝控制的中国北方草原的蒙古部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在历经种种艰苦磨难之后,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部落,并转化为游牧背景下的国家,然后向文明社会发起了挑战。原始的天命观念使他相信自己受命于上天,应该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征服行动。在他死后,他的子孙继承了这个信念。黄金家族的三代人用了六十年左右的时间,营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对欧洲和亚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汉语里,他们自称为“大朝”。尽管在内部他们分裂、对立,而且互相攻伐,但在广义上,蒙古人构造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大环境。

作为大蒙古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元朝从建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在中原正朔。忽必烈通过推行汉化政策获得了中原士人的支持,获取了竞争最高权力的资本,并且赢得最终胜利,同时他也因此失去了大蒙古国大多数领土。南宋被平定后,中国再次恢复到统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西藏和云南被添加到中国版图里。这两块土地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因此元朝政府采取了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加以管理。

忽必烈将草原国家改造为中原王朝正统的延续,但是又对汉族士人深怀戒心,还要面对来自蒙古保守势力的压力,导致了国家政策总在遵循蒙古旧俗、用回回人理财和执行汉法之间摇摆不定。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国,蒙古人做了许多尝试,但是几乎所有的努力都被他们自己破坏了。实质上存在的民族等级制度使各阶层之间矛盾重重,形成了足以瓦解社会安定的对立。在传统中原王朝里充当中坚力量的知识分子阶层失去了参与政治的机会,虽然仍然保有一定地位和优越待遇,但统治者事实上表现出的漠视令他们更加痛苦。元朝中后期皇位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斗争,草原的后代用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而且失败的一方注定要被清洗。胜利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政策总在发生变化。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这个王朝。

早期的蒙古人对被征服地进行大规模屠杀和掠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经济,最明显的是南方与北方间人口差距和经济发展差距的增大。但是随着统治政策的转变,元朝经济还是得到了发展:全国统一结束了以往各地区的经济分隔;蒙古统治者对商业非常重视;政府的重农政策令农业恢复得很快;大蒙古国的广阔疆域带来了中西交通的畅通,使国际贸易进入新境界。这些都是推动经济的有利条件,虽然未能突破两宋时期的高峰,但是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并未受到影响。

从逐水草而居,到拥有自己的城市,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同时,自身也在发生变化。由于自身文化的落后,蒙古的统治者们希望用自己的传统来抵御被同化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直到退出中原,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宁愿在城市中搭建毡帐生活。他们通过自身的强势地位将本民族的流行文化带入了中原和江南,并且对这个国家的其他各族民众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在混杂在一起的不同文化之间,完全的隔绝是不可能做到的,尤其在社会生活中,更为先进的文明带来的冲击无处不在,何况来自被征服者丰富多彩的娱乐、享受和生活方式对征服者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将元朝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交通线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陆路,一是延伸了前代贸易路线的海道。大蒙古国的相对统一为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干线保障了一个世纪左右的畅通,而海上交通线的增长也与伊利汗国称雄西亚很有关系。元朝统治者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这份遗产,并加以发扬光大,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驿道交通因此可以从元朝的任何一个地方通达远方的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借助这些路线,中外的旅行家、商人、传教士和使者自由往来,使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起来。

宋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的许多科技遗产直接被征服者们接收了。元朝建立后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繁荣,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原大蒙古国疆域内空前便利的交通,使中外交流更为紧密和深入,也给中国的科学家们接触其他地区的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些基础上,元代的科技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空前发达的中外关系,又使中国的科技成就得以向西方广泛传播,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即使有一些元朝君主曾经接受过正统的中原教育,但他们仍然无法了解其中的精髓。元朝的统治者采取了相当宽容的态度,使中国文化能够相对自由地发展。在民族等级制压迫下的传统文人,由于失去了参与政治的可能,于是转而将才能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从未有过如此多的文人直接参与到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他们的素养为元朝的文化营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而文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也让他们更为深入地接触生活,给各种艺术形式带来了生命力。

统治者们也希望建立自己的文化模式,然而对于从落后的草原直接闯入文明世界的他们来说,所能认识和了解的文化形式几乎只有宗教,这使他们将各种宗教抬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萨满崇拜决定了蒙古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他们认为宗教人士都在以自己的方法与上天沟通,教派的差别只是因为方法不同。成吉思汗奠定了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的政策,这种做法一直贯穿了蒙元时期。实际上很难说蒙古统治者们真的笃信某种宗教,他们只是利用宗教人士们为自己“告天祝寿”,并通过宗教的力量羁縻人民。虽然元朝建立后,藏传佛教获得了高出其他教派的待遇,但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只是因为宗教上的原因,其他宗教也没有因此失去地位。元朝政府的宗教政策十分灵活,每当一种宗教或教派的影响力过于强大,就必然会受到来自政府的压力。总的来说,元朝的宗教政策十分宽松,一些在以往被视为异端的教派也能够很好地发展,他们中的一支直接导致了这个强大帝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