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的基本状况

老年专卷数据显示,有家务劳动参与的老年人共计2791位,约占总样本的79.4%,近八成。整体呈现出女性老年人多、低龄老年人多、有配偶老年人多、健康自评状况为好的老年人多等一些基本特征。

一 人口学特征

对不同类型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情况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地区及城乡差异。通过表2-1可以看出,女性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为85.9%,比男性老年人高出12.8个百分点;年龄越低的老年人家务劳动的参与率越高,65~69岁低龄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为84.8%,显著高于中、高龄老年人;有配偶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比无配偶老年人高出1.7个百分点;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的发生率越高,健康自评为“很好”的老年人的参与率比健康自评为“很差”的老年人高出39.7个百分点;城市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比农村老年人高出4.4个百分点;我国直辖市和华东地区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较高,西北地区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最低。

表2-1 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参与家务劳动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

通过对不同类型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情况的整体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了解其内部差异性,我们分性别和城乡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水平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不同年龄阶段城乡女性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基本高于男性老年人,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该比例整体呈降低趋势,性别差异也逐渐缩小(见图2-1)。

图2-1 不同年龄阶段分性别和城乡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情况

资料来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

此外,我国不同健康状况城乡女性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均高于男性老年人,还可看出,健康状况较好和一般的城市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率普遍高于农村老年人,而健康状况较差的城市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参与率普遍低于农村老年人(见图2-2),这可能与城市老年人更容易获得家务劳动的社会支持有关。

图2-2 不同健康状况分性别和城乡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情况

资料来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

以上对我国不同类型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情况的初步描述性统计分析有助于形成对其特征的直观认识,了解其差异性。下一节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控制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即将各种因素分别控制在相同的影响水平状态下,对我国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的特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二 主要内容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数据对老年人家务劳动的描述包括:做饭、洗碗、洗衣服做卫生、日常家庭采购、照料看护小孩、照料老人、家庭日常维修、饲养家禽宠物花草、买煤换煤气9方面内容。为便于获得整体性的了解,我们对家务劳动的内容进行因子分析以减少分析维度。对这9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其KMO值为0.826,大于0.7,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较强,因子分析模型比较完善,结果比较理想。运行方差最大旋转后,观察各因子载荷值发现,可将做饭、洗碗、洗衣服做卫生、日常家庭采购这4个变量合并,命名为日常生活类活动;可将照料看护小孩和照料老人这两个变量合并,命名为代际照顾类活动;可将家庭日常维修、饲养家禽宠物花草、买煤换煤气这3个变量合并,命名为生活维护类活动。进一步以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比例为权数计算综合得分,在SPSS中以公式

Score=36.59÷78.33×Factor1+22.05÷78.33×Factor2+19.70÷7.33×Factor3

进行计算,分别对有家务劳动参与行为的老年人全体样本和分性别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下一些特征:整体而言,日常生活类活动是老年人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其次是代际照顾类活动,生活维护类活动次之;按性别对比分析发现,女性老年人的家务劳动综合得分大于男性老年人,其中,女性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类和代际照顾类活动两个方面的付出要明显多于男性老年人,这两个因子的拉动效应比较明显,男性老年人在生活维护类活动方面比女性老年人更积极。

三 夫妻双方的分担情况

通过对总样本中2257位目前有配偶的老年人进行夫妻之间家务劳动分担情况调查发现,认为“妻子承担了更多家务劳动”的老年人占63.2%,认为“丈夫承担了更多家务劳动”的老年人占11.6%,有24.1%的老年人认为两人承担的家务量差不多一样,其余1.1%的老年人表示“不清楚”。这一分析结果与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内容按性别划分的得分结果基本吻合,这也说明了本研究数据来源的可信性比较高,与问题的结论可以相互印证,我国女性老年人承担的家务劳动显著多于男性老年人。

据统计,65~74岁的女性老年人日均家务劳动时间约为227分钟,是此年龄段男性老年人(110分钟)的两倍左右。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这与我们的实际日常生活是极其符合的,女性老年人的确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这与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思想有极大关系,女性在家庭事务中往往扮演着比男性更重要的角色。通过对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见图2-3),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家务劳动时间均高于男性,在65岁之前,女性的日均家务劳动时间基本保持在同年龄阶段男性的三倍左右;到65岁以后,随着男性老年人日均家务劳动时间的延长,这一比例才降低到两倍左右。可见,虽然女性老年人承担的家务劳动要显著多于男性老年人,但不容忽视的是男性在其老年阶段承担的家务劳动相对增多,使男性在步入老年期后的社会角色分工趋于模糊,向家庭生活回归和融合。

图2-3 2008年中国公民分性别家务劳动时间利用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四 对子女家庭的支持及与子女相处情况

我国老年人向子女家庭提供着各种层面的帮助,包括经济层面、生活层面和心理层面等的各种支持。此外,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日常相处情况也需要考虑。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群体中为子女看家、做家务和带孩子的比例分别达到44.7%、35.1%和39.4%,他们的支持和付出可谓子女家庭的坚实后盾。吴玉韶、郭平:《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老年专卷主要对老年人分别对儿子和女儿家庭在经济资助、照看小孩、日常生活照料、看家/干农活以及对您说心里话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2),在说心里话方面女儿多于儿子,在支持方面对儿子均多于女儿;在经济资助方面,对儿子和女儿的支持状况差距相对较小,差距不足一成;在照看小孩、日常生活照料、看家/干农活方面,对儿子的支持均多于女儿,差距均达20个百分点。

表2-2 老年人对子女家庭的帮助/支持及与子女相处情况

资料来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

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1.3%的老年人为子女提供资助,城市老年人(18.0%)的资助行为多于农村老年人(6.0%)。整体而言,对子女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并不多,这与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水平有关,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的积蓄水平相对不高,另一方面步入老年期后大部分老年人处于开支大于收入或基本持平的状态。即便如此,仍有一成左右的老年人在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这也是我国老年人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老年专卷数据显示,老年人对儿子和女儿的经济资助差别相对较小,可见,重男轻女思想在经济资助方面并不存在充分的现实依据。在照看小孩、日常生活照料、看家/干农活这些方面对儿子的偏重,与我国老年人“随子居”和“从夫居”的传统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大多数老年人会和儿子一起居住,在农村这一现象较为明显,对于丧偶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共同居住是对儿子支持偏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女儿一般会随丈夫居住,相应获得婆家的支持和照顾多一些。

总体来说,我国老年人家务劳动参与程度比较高,他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打理,以及对子女家庭所提供的各方面代际支持和照顾,对于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其中,我国女性老年人的家务劳动付出和贡献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