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与政治:多维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文化·心理与政治:多维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魏巍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9:33:06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著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进行梳理,内容涉及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也涉及赵树理、杨沫、王安忆、马原等当代小说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文化社会学、文艺心理学、叙事学等诸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现代文学史及当代文学史书写中的重要现象讨论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变迀问题。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主要从跨语言、跨文化的学术视域,对五部《论语·学而》的英译选本进行汇校集释,其译者分别为马士曼、高大卫、理雅各、詹宁斯和苏慧廉。正是在中西方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之中,中国传统的“校释”方法,才得以向翻译研究敞开其相对封闭的学术场域,并进而使内蕴于自身的理论潜能被再度激活。就具体的译文校释而言,本书以“关键词”的翻译与诠释为主,并辅之以“校释者按”,以期在“中西经文辩读”的意义上,对《论语》经文
    姜哲文学20.6万字
  • 会员
    诗声理论研究是阐释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一种微观、纵深、精细的研究,它与中国传统诗乐合、离的更迭发展流变关系颇大。诗声即诗歌的声音,以声律为主,其形成主要在声韵、节奏、字法、句法、章法、体式等六个层面,并主要呈现为自然之声和人为之声。明代诗声理论丰富,明人将诗学与哲学、美学等联系起来,从声气关系、声义关系、声情关系、声形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使明代诗声理论既有回归传统诗学的倾向、又进一步发
    李国新文学22.4万字
  • 会员
    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展示着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绎的历程,为读者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统提供了一种媒介。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广泛地表现出来,演绎出具有特定文学形态的人文情结。本书选取英美文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阐释这些作品中的人文情结,探索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刘磊文学12.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以降的阿拉伯当代小说与诗歌为研究范畴,探讨了阿拉伯当代文学话语在该重大历史事件之后的转型与嬗变,分析了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阿拉伯文学界为重建文化抵抗空间所做出的努力。作者以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将阿拉伯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主流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并重,对现代性、身份认同、跨界、杂糅、性别政治等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焦点论题在
    余玉萍文学34.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宋代哀祭文”为研究对象,对宋代哀祭文各类文体,诸如诔文、哀辞、吊文、悼祭文等进行文献考求、梳理、研读,对不同文体的缘起、流变、特点、界说及相关文体观念进行初步的考论,对其文献存在情况、主要内容及文体特点等,力求做出全面、细致、有深度、多角度的描述和研究。并将宋代哀祭文置于历史发展脉络之中,揭示宋代哀祭文的文体特征与文化意义,借以审视宋人生命意识和文化观念的变迀。
    谢敏玉文学11.8万字
  • 会员
    本书特别关注和尽量发掘中国俗文学传统中具有文化异质性和理论普适性的独特文学意识,运用事实还原、问题定性与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了中国雅俗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叙事文学思想中的“史外史”观与内视审美追求、“演”与“义”等虚构与创造意识的形成、文学接受观中的“意解”论与“自我化”意识、俗文学价值理念中的“权教”观、俗文学中另类意识形态的表达与解构性等重要问题。
    彭亚非文学25.3万字
  • 会员
    《文学地理学》第七辑,收录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25篇,系从172篇与会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包括韩国庆北大学郑羽洛教授的《韩国洛东江及其沿岸的空间感性与文学疏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衣若芬教授的《东亚文明精神与潇湘八景文化意象》、曾大兴教授的《“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高建新教授的《唐诗中的烽火及其文化景观价值》、韩鲁华教授的《贾平凹、莫言乡土叙事比较-以地域生态文化为视角》、王建国
    曾大兴 夏汉宁 方丽萍主编文学28.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家的论文选集。共分四卷,卷一从各种角度探讨章回小说名著的特点与价值。卷二重点研究话本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演变规律。卷三主要论述古代小说家的思想观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考证小说的作者与版本。卷四分别评述儿位研究古代小说的著名学者的学术贡献与研究个性。
    傅承洲文学29万字
  • 会员
    历史想象即诗人对历史的诗意想象。唐代诗人成功运用历史想象的技巧,将历史因素转化为诗意要素,形成了唐代历史诗歌的繁荣。本书从接受想象与创作想象两个层面,勾勒出唐代历史诗歌的艺术特征,探讨作为历史知识接受主体的唐代诗人,想象历史情境,理解历史意义,形成理解并解释的历史意识的过程;探讨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唐代诗人,把接受并理解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融注于心,将历史材料酝酿加工,创造出诗歌历史意象的过程。
    张彦文学1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