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从鲁德亚德·吉卜林到扎迪·史密斯:现当代英国流散文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4 14:56:45 最新章节:第23章 注释
书籍简介
本专著较为系统地阐释了19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从鲁德亚德·吉卜林到扎迪·史密斯英国流散作家作品中英国人从英国到其海外殖民地和从(前)殖民地到英国的双向流散和与之相伴而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人种安全等问题。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中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在这种审美形态的转换中,文艺副刊始终作为马华文学权力场域隐形的结构性力量介入和干预其中。而由于“小文学”的马华文学主要栖身在以文化为中介文学27.8万字
- 会员本专著在学术界首次以童心崇拜为载体,管窥狄更斯14部完成了的长篇小说中的共同体想象。身处文明转型期的维多利亚人已走出滕尼斯式的亲缘共同体,被投入由工业化分工生发出的陌生人社会中,在形塑民族国家时,狄更斯通过对童心崇拜——早熟儿童和幼稚大人的年龄倒置、奇幻景观和扬善惩恶——的结构性重复,形塑了一个去阶级排他性的共同体叙事体系。情节剧美学对至善的追寻凸显了美德构建的社会信任之于经济生态的深远意义。文学20.9万字
- 会员本书结合英国著名小说家、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的哲学著作、文学评论以及文学作品,分析了她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实践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尝试厘清在其思想中文学与哲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脉络,析出其文学、哲学思想的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从出发点、核心概念、创作论和阐释论四个方面勾勒默多克的创作思想体系,并通过对其小说创作中道德性的文学诠释,阐述了默多克的哲学思想在文学实践中的演绎和呈现。本书拓展了文学16.3万字
- 会员作者多年从事布尔迪厄的研究与翻译。布尔迪厄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他试图以索绪尔为基点发展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探索一种有关文化实践的理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分析超越了传统的对立关系及二分法,超越了由此造成的视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论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布尔迪厄觉得只有从这一立场出发,才能建立一种对古典社会理论的批判。本书对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是一本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36.8万字
- 会员本著将1920年至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史书写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是文学革命的合法性论证及“五四”文学历史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是重评“五四”文学与革命文学历史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是再评“五四”文学与抗战文学历史化时期。这三个时期既经历了中国新文学史书写的发生,又造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等不同时代文学的依次历史化。中国新文学史书写得以不断添加层累的同时,不同知识范型相文学27.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