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
更新时间:2025-04-24 17:28:22 最新章节:古今对话与戏剧冲突
书籍简介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对新世纪重要作家作品评论的选集。其中既有对当代文学著名学者和批评家学术著作和成就的评论,也有对不同代际作家作品的评论。多年来,作者一直密切关注和追踪当下文学的发展,并通过批评文章积极参与构建新世纪的文学版图。这些文章虽然是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但我们同时可以到作者对新世纪文学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的理智分析、判断和批评。因此,这些评论不仅有鲜明的现场感和时代性,同时更表达了作者一贯坚持的文学理想和价值观。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大众媒介全面参与并有力推进着我国文学的快速演变,杂志书就是新时期媒介融合的最新呈现。本著作选择新文学生态下的青春文学杂志书作为研究对象,从梳理青春文学杂志书发展历史入手,运用文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青春文学杂志书的外部生态变化及其对内部生态中作家(编辑)、文本、读者、传播媒介、营销渠道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与关联变化,文学19.6万字
- 会员路翎是现代著名作家,七月派成员之一,其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延续到“十七年”、新时期。本书研究的立足点既不是对路翎小说创作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阐述,也不是对路翎小说创作中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的重复论述,而是尝试突破流派的窠臼,从整体性考察和阶段性比照两个维度,挖掘路翎小说中被“遮蔽”或尚未论述充分的作品和艺术特质,力图呈现在不同历史语境中,路翎小说与文学主潮、政治实践之间的呼应与错位,勾文学16.1万字
- 会员本书整理和研究了作者在日本发现的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是首部系统研究林稿的学术专著。研究篇考证了翻译底本与历程,回答了林语堂未直接出版译稿而在日本转译出版的疑问;指出林语堂的翻译与研究相互映射,翻译《红楼梦》既是其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毕生追求之体现,亦是其呼应而又有别于主流的红学主张之呈现。林稿情节整合衔接自然,译文简明地道,重视再现日常细节、传统文化与诗意等,保全了核心的文学性。其中的叙事文学24.7万字
- 会员美国汉学家詹姆斯·罗伯特·海陶玮(JamesRobertHightower,1915—2006),曾长期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汉学特别是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本书以海陶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汉学成果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始档案和文献,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海陶玮汉学做一个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揭示其在美国汉学乃至世界汉学中的贡献、地位和影响。文学26.7万字
- 会员本书赞同伽达默尔所说的,“体验”和审美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合势(Affinit?t)”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离不开“体验”。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批评家也要用“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体验”着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从“体验”角度来理解文学就把握住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质。本书从“体验”的角度梳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观念的演进文学23.2万字
- 会员《浙东山区世界的审美表现——魏金枝小说创作研究》是一部富于学术价值的专著。全书框架体系科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在论述中,立论公允,观点新颖,论证充分,鞭辟入里。全书操作非常规范,引证交代非常清楚,显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文学24.9万字
- 会员英语世界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学思潮与理论建构,均绕不开莎士比亚这一世界文学巨擘。莎士比亚不仅成为理论建构的实践场所与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其作品更成为各国文化与文学创新的源泉。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世界莎学学者借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风,对传统莎士比亚研究进行解构,并有所建构:或借跨学科等新视野,重新阐释莎士比亚研究中的旧问题;或结合新近出现的莎士比亚现象,挖掘莎士比亚研究新问题,拓展研究范式,成果颇丰。文学16.9万字